關于花紋的成語 (32個)
-
21
黼黻文章
- 成語拼音:
- fǔ fú wén zhāng
- 成語解釋:
- 古代禮服上所繡的色彩絢麗的花紋。泛指華美鮮艷的色彩。
- 成語出處:
- 《荀子非相》:“故贈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觀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
-
22
虎斑霞綺,林籟泉韻
- 成語拼音:
- hǔ bān xiá qǐ,lín lài quán yùn
- 成語解釋:
- 綺:美麗;籟:自然界的聲響;韻:和諧悅耳的聲音。老虎身上的花紋和美麗的彩霞;山林中的呼嘯和泉水叮咚的聲音。泛指大自然的風景和聲音
- 成語出處:
-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形立則章成矣,聲發則文生矣’,故凡虎斑霞綺,林籟泉韻,俱為文章。”
-
23
錦囊妙計
- 成語拼音:
- jǐn náng miào jì
- 成語解釋:
- 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錦囊:用錦做成的袋子。原指封在錦囊中的神機妙策;現比喻能及時解決危急或疑難問題的好辦法。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4回:“汝保主公入吳,當領此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
-
24
錦衣繡襖
- 成語拼音:
- jǐn yī xiù ǎo
- 成語解釋:
- 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指華麗的衣服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2回:“隨即差人,將一包袱錦衣繡襖,與盧俊義穿著,八個小嘍啰,抬過一乘轎來,扶盧員外上轎便行。”
-
25
鏤簋朱紱
- 成語拼音:
- lòu guǐ zhū fú
- 成語解釋:
- 鏤:刻;簋:盛食物的器具;朱:涂上紅彩;紱:古代帽子的系帶。用刻有花紋的簋和紅色的帽帶。形容生活的奢華
- 成語出處:
- 宋·司馬光《訓儉示康》:“管仲鏤簋朱紱。”
-
26
被發文身
- 成語拼音:
- pī fà wén shēn
- 成語解釋:
- 被發:散發;文身:身上刺花紋。原指古代吳越一代的風俗。后也用以泛指未開化地帶的風俗。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王制》:“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
27
披發文身
- 成語拼音:
- pī fà wén shēn
- 成語解釋:
- 古代吳越一帶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風俗。頭發披散,身刺花紋。
- 成語出處:
- 《禮記 王制》:“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
28
綺羅粉黛
- 成語拼音:
- qǐ luó fěn dài
- 成語解釋:
- 綺羅:有花紋的絲織品;粉黛:涂臉的脂粉和描眉的黛黑。代指年輕女子
- 成語出處:
- 明·徐復祚《紅梨記·訴衷》:“不減少君德耀,絕無綺羅粉黛之態。”
-
29
文身斷發
- 成語拼音:
- wén shēn duàn fā
- 成語解釋:
- 古代荊楚、南越一帶的習俗。身刺花紋,截短頭發,以為可避水中蛟龍的傷害。后常用以指較落后地區的民俗。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周本紀》:“長子太伯、虞仲知古人欲立季歷以傳昌,乃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發,以讓季歷。”
-
30
衣錦還鄉
- 成語拼音:
- yì jǐn huán xiāng
- 成語解釋:
- 衣:穿;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穿著華麗的衣服回到故鄉;表示向親鄰炫耀自己的富貴。
- 成語出處:
- 《南史 劉之遴傳》:“武帝謂曰:‘卿母年德并高,故會卿衣錦還鄉,盡榮養之理。’”
-
31
衣錦榮歸
- 成語拼音:
- yì jǐn róng guī
- 成語解釋:
- 衣:穿;綿: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歸:回故鄉。穿著華麗的衣服光榮地回到故鄉;指富貴顯達后回到故鄉;向親友鄉里炫耀。
- 成語出處:
- 元 石德玉《秋胡戲妻》第三折:“如今衣錦榮歸,見母親走一遭去。”
-
32
云錦天章
- 成語拼音:
- yún jǐn tiān zhāng
- 成語解釋:
- 云錦:神話傳說中織女用彩云織出的錦緞。天章:彩云組合成的花紋。比喻文章極為高雅、華美。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詩:“手抉云漢分天章,天孫為織云錦裳。”
* 關于花紋的成語 形容花紋的成語 描述花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