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能能的成語 (167個)

    121

    吐珠于澤,誰不含

    成語拼音:
    tǔ zhū yú zé,shuí néng bù hán
    成語解釋:
    含:銜在嘴里。明珠出于水澤,則人人都會取來銜在嘴里。比喻君權旁落,則人人都要謀奪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翟峬傳》:“故孔子曰:‘吐珠于澤,誰不含。’諭君之權柄外假,則畢竟取以為己利,猶出于澤中,誰不含。”
    122

    免俗

    成語拼音:
    wèi néng miǎn sú
    成語解釋:
    夠擺脫開自己不以為然的風俗習慣。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任誕》:“未免俗,聊復爾耳。”
    123

    為役

    成語拼音:
    wú néng wéi yì
    成語解釋:
    役:役使。簡直連供給他們役使都不配。自謙才干遠不和別人相比。
    成語出處:
    《左傳·成公二年》:“此城濮之賦也。有先君之明與先大夫之肅,故捷。克于先大夫,無為役。”
    124

    之輩

    成語拼音:
    wú néng zhī bèi
    成語解釋:
    笨拙、沒有力或容易犯錯誤的人
    成語出處: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51回:“岳飛真乃無之輩。”
    125

    行同

    成語拼音:
    xíng tóng néng ǒu
    成語解釋:
    品行相同,才相等。
    成語出處:
    《漢書·食貨志上》:“諸侯歲貢少學之異者于天子,學于大學,命曰造士。行同偶,則別之以射,然后爵命焉。”
    126

    選賢舉

    成語拼音:
    xuǎn xián jǔ néng
    成語解釋:
    選舉賢人;薦舉人。
    成語出處:
    《舊唐書 食貨志上》:“設官分職,選賢任,得其人則有益于國家,非其才則遺患于黎庶。此義不可不知也。”
    127

    一口不著兩匙

    成語拼音:
    yī kǒu bù néng zhuó liǎng chí
    成語解釋:
    匙:湯匙。一張嘴同時要吃兩把湯匙里的食物。比喻貪多
    成語出處: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書懷》詩:“口不兩匙休足榖,身幾屐莫言錢。”自注:吳諺云:“一口不著兩匙。”
    128

    甄才品

    成語拼音:
    zhēn cái pǐn néng
    成語解釋:
    甄:甄別。甄別才干,品評
    成語出處:
    《南齊書·郁林王紀》:“東西二省府國,長屯所積,財單祿寡,良以矜懷。選部可甄才品,推校年月,邦守邑示,隨宜量處,以貧為先。”
    129

    自負其

    成語拼音:
    zì fù qí néng
    成語解釋:
    自負:自恃,自許。自恃而又自信自己的才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數與虜敵戰,恐亡之。”
    130

    知過

    成語拼音:
    zhī guò néng gǎi
    成語解釋:
    認識到自己錯了就夠改正。
    成語出處:
    《論語 子罕》:“過則勿憚改。”南朝 梁 周興嗣《千字文》:“知過必改,得莫忘。”
    131

    不可無一,不有二

    成語拼音:
    bù kě wú yī,bù néng yǒu èr
    成語解釋:
    形容獨一無二或唯一的
    成語出處:
    清·張岱《周宛委墓志銘》:“如此異才,求之天下,真不可無一,不有二也。”
    132

    自已

    成語拼音:
    bù néng zì yǐ
    成語解釋:
    已:停止。指無法控制自己,使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
    成語出處:
    唐 盧照鄰《寄裴舍人書》:“因泣下交頤,不自已。”
    133

    昏聵無

    成語拼音:
    hūn kuì wú néng
    成語解釋:
    昏:眼睛看不清楚;聵:耳朵聽不清楚。眼花耳聾,沒有力。比喻頭腦糊涂,沒有力,分不清是非。
    成語出處:
    134

    積不相

    成語拼音:
    jī bù xiāng néng
    成語解釋:
    積:積久而成的;:親善。指一向不和睦。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吳漢傳》:“君與劉公積不相,而信其虛淡,不為之備,終受制矣。”
    135

    精明

    成語拼音:
    jīng míng néng gàn
    成語解釋:
    機靈聰明,辦事力強。
    成語出處:
    《新唐書 蘇弁傳》:“弁通學術,吏事精明,承延齡后,平賦緩役,略煩苛,人賴其寬。”
    136

    易作

    成語拼音:
    jiāo néng yì zuò
    成語解釋:
    謂交換各業的勞動成果而互相獲益。
    成語出處:
    春秋·齊·管仲《管子·治國》:“故先王使農、土、商、工四民交易作,終歲之利無道相過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
    137

    盡其所

    成語拼音:
    jìn qí suǒ néng
    成語解釋:
    力。把所有本事都用上
    成語出處:
    138

    斗智

    成語拼音:
    kuā néng dòu zhì
    成語解釋:
    夸:夸耀。以聰明才智炫耀爭勝
    成語出處:
    明·梅鼎祚《玉合記·入道》:“看你峨冠委佩,羞人沐猴,任你夸斗智,驅人火牛。”
    139

    臨機

    成語拼音:
    lín jī néng duàn
    成語解釋:
    當機立斷。抓住時機,立刻決斷
    成語出處:
    《北史·樊子蓋傳論》:“子蓋雅有干局,質性方嚴,見義而勇,臨機斷,保全邦邑,勤亦懋哉!”
    140

    扛鼎

    成語拼音:
    lì néng gāng dǐng
    成語解釋:
    扛:用雙手舉起沉重的東西。鼎:三足兩耳的青銅器。形容氣力特別大。亦比喻筆力雄健。
    成語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籍(項羽)長八尺余,力扛鼎,才氣過人。”
    * 關于能能的成語 形容能能的成語 描述能能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