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恥辱的成語 (41個)
-
21
喪權辱國
- 成語拼音:
- sàng quán rǔ guó
- 成語解釋:
- 喪:喪失;辱:屈辱;恥辱。喪失主權;使國家蒙受恥辱。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五編第一章第一節:“一字不易地接受了璞鼎查提出的條款,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江寧條約》。”
-
22
生死榮辱
- 成語拼音:
- shēng sǐ róng rǔ
- 成語解釋:
- 生存與死亡,榮耀和恥辱
- 成語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0回:“妾身國破家亡,今日生死榮辱,悉聽大王之命。”
-
23
死生榮辱
- 成語拼音:
- sǐ shēng róng rǔ
- 成語解釋:
- 指死亡,生存,榮耀,恥辱。
- 成語出處: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論威》:“死生榮辱之道一,則三軍之士可使一心矣。”
-
24
雪恥報仇
- 成語拼音:
- xuě chǐ bào chóu
- 成語解釋:
- 雪:洗掉。洗掉恥辱,打擊仇敵。亦作“報仇雪恥”。
- 成語出處:
-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若先王之報怨雪恥。”
-
25
主辱臣死
- 成語拼音:
- zhǔ rǔ chén sǐ
- 成語解釋:
- 主:君主。君主蒙受恥辱,臣子只有以死報之
- 成語出處:
- 宋·張孝祥《代諸父祭伯父文》:“忠憤激發,肝膽輪囷,主辱臣死,臣敢愛身。”
-
26
報怨雪恥
- 成語拼音:
- bào yuàn xuě chǐ
- 成語解釋:
- 雪:洗刷掉。報怨恨,雪恥辱
- 成語出處:
-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樂毅報燕王書》:“若先王之報怨雪恥,夷萬乘之強國。”
-
27
進榮退辱
- 成語拼音:
- jìn róng tuì rǔ
- 成語解釋:
- 以仕途的進升為光榮、降職為恥辱。
- 成語出處:
- 唐·劉知畿《思慎賦》:“賦形天地,受氣陰陽,生樂死哀,進榮退辱。”
-
28
進退榮辱
- 成語拼音:
- jìn tuì róng rǔ
- 成語解釋:
- 謂仕途的遷升或降職,榮耀或恥辱。
- 成語出處:
- 唐·白居易《答戶部崔侍郎書》:“雖鵩鳥集于前,枯柳生于肘,不能動其心也;而況進退榮辱之累耶?”
-
29
胯下之辱
- 成語拼音:
- kuà xià zhī rǔ
- 成語解釋:
- 胯下:兩條腿之間。從胯下爬過的恥辱。
- 成語出處:
- 《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
30
明恥教戰
- 成語拼音:
- míng chǐ jiào zhàn
- 成語解釋:
- 教導士兵作戰,使他們知道退縮就是恥辱,因而能夠奮勇向前,殺敵取勝。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
31
榮辱得失
- 成語拼音:
- róng rǔ dé shī
- 成語解釋:
- 榮耀和恥辱,得到和失去
- 成語出處:
- 明·洪應明《菜根譚》:“此身常放在閑處,榮辱得失誰能差遣我?”
-
32
榮辱與共
- 成語拼音:
- róng rǔ yǔ gòng
- 成語解釋:
- 兩者共同分享榮耀和恥辱。指關系十分密切
- 成語出處:
- 余秋雨《霜冷長河·關于友情》:“很多被告和原告都是朋友,而且一度還稱得上是生死莫逆、榮辱與共的朋友。”
-
33
喪師辱國
- 成語拼音:
- sàng shī rǔ guó
- 成語解釋:
- 軍隊損失,國家蒙受恥辱。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七回:“前日正被蔡京、童貫、高俅在天子面前,劾奏你的哥哥宋先鋒復軍殺將,喪師辱國,大肆誹謗,欲皇上加罪。”
-
34
無恥下流
- 成語拼音:
- wú chǐ xià liú
- 成語解釋:
- 無恥:不知恥辱;下流:引起性欲或繪聲繪色地描述色情。指不知羞恥,低級下流
- 成語出處:
-
35
無恥之徒
- 成語拼音:
- wú chǐ zhī tú
- 成語解釋:
- 不知恥辱或不要臉的人
- 成語出處:
-
36
主憂臣辱
- 成語拼音:
- zhǔ yōu chén rǔ
- 成語解釋:
- 君主有憂患是作臣子的恥辱。
- 成語出處:
- 宋·魏了翁《辭免督視軍馬乞以參贊軍事從丞相行奏札》:“臣竊念主憂臣辱,義不得辭,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條列事目、調遣將士,凡所以為速發之計者,靡微不周。”
-
37
文君司馬
- 成語拼音:
- wén jūn sī mǎ
- 成語解釋:
- 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動臨邛富商卓王孫寡居的女兒卓文君;文君夜奔相如,與之結為夫婦。卓王孫不認這門親事,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開了個酒館,文君當爐賣酒,相如穿著犢鼻褲與奴仆一道洗器皿,卓王孫感到恥辱,才被迫認親。事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后人用
- 成語出處: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載: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動臨邛富商卓王孫寡居的女兒卓文君;文君夜奔相如,與之結為夫婦。卓王孫不認這門親事,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開了個酒館,文君當爐賣酒,相如穿著犢鼻褲與奴仆一道洗器皿,卓王孫感到恥
-
38
含瑕積垢
- 成語拼音:
- hán xiá jī gòu
- 成語解釋:
- 比喻蒙受恥辱。
- 成語出處:
- 明·唐順之《與郭似庵巡按書》:“況仆含瑕積垢以此終世,惟應躬耕灌園,矢溝壑之志,保桑榆之路,補東隅之失,庶幾不詒田夫野人訕笑。”
-
39
生聚教訓
- 成語拼音:
- shēng jù jiào xùn
- 成語解釋:
- 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教訓:教育,訓練。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
40
生聚教養
- 成語拼音:
- shēng jù jiào yǎng
- 成語解釋:
- 生聚:繁殖人口,聚積物力。指軍民同心同德,積聚力量,發憤圖強,以洗刷恥辱
- 成語出處:
- 續范亭《八一南陽府市場開幕大會朱總司令親臨訓話……》詩:“萬眾歡呼精神旺,老帥從容入將臺。生聚教養七年苦,戰士概屬黨培栽。”
* 關于恥辱的成語 形容恥辱的成語 描述恥辱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