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統治的成語 (71個)
-
41
綠林好漢
- 成語拼音:
- lù lín hǎo hàn
- 成語解釋:
- 綠林:古代山名;在今湖北省大洪山一帶。原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統治階級的人們。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劉玄傳》:“王莽末,南方饑饉,人庶群入野澤,掘鳧茈而食之,更相侵奪。……于是諸亡命馬武、王常、成母等往從之;共攻離鄉,聚藏于綠林中,數月間至七八千人。”
-
42
南面稱孤
- 成語拼音:
- nán miàn chēng gū
- 成語解釋:
- 南面:面朝南;孤:皇帝、王侯的謙稱。朝南坐著,自稱孤家。指統治一方,稱帝稱王。
- 成語出處:
- 《莊子 盜跖》:“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稱孤矣。”
-
43
棄道任術
- 成語拼音:
- qì dào rèn shù
- 成語解釋:
- 《史記·商君列傳》:“鞅曰:‘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遠,吾不能待……”故吾以強國之術說君,君大說之耳。’”后因以“棄道任術”謂統治者不行王道而行霸術。
- 成語出處:
- 《史記·商君列傳》:“鞅曰:‘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遠,吾不能待……”故吾以強國之術說君,君大說之耳。’”
-
44
強奸民意
- 成語拼音:
- qiáng jiān mín yì
- 成語解釋:
- 反動統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人民群眾頭上;硬說成是人民群眾的意愿。
- 成語出處: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72回:“后來老袁強奸民意,凡政、紳、軍、商各界,無不有請愿書。”
-
45
三綱五常
- 成語拼音:
- sān gāng wǔ cháng
- 成語解釋:
- 指我國封建時代統治階級提倡的倫理道德。三綱;即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即仁、義、禮 、智、信。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馬融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
-
46
四海為家
- 成語拼音:
- sì hǎi wéi jiā
- 成語解釋:
- 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統治全國。后指人漂泊不定;到處都可以當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戀故土。四海:古人認為中國四面環海;故“四海”指全國各地。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帝本紀》:“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后世有以加也。”
-
47
三老五更
- 成語拼音:
- sān lǎo wǔ gēng
- 成語解釋:
- 相傳古代統治者設三老五更,以尊養老人。
- 成語出處:
- 《禮記·文王世子》:“遂設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樂記》:“食三老五更于大學。”
-
48
率獸食人
- 成語拼音:
- shuài shòu shí rén
- 成語解釋:
- 率:帶領。帶著野獸來吃人。比喻統治者虐害人民。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
49
生殺予奪
- 成語拼音:
- shēng shā yǔ duó
- 成語解釋:
- 生:讓人活;殺:把人處死;予:給予;賞賜;奪:剝奪;處罰。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
- 成語出處:
- 《周禮 春官 內史》:“五曰殺,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奪。”
-
50
生死予奪
- 成語拼音:
- shēng sǐ yǔ duó
- 成語解釋:
- 〖釋義〗生:讓人活;死:處死;予:給予;奪:剝奪。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
- 成語出處:
- 《韓非子 三守》:“使殺生之機,予奪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荀子 王制》:“故喪祭、朝聘、師旅一也。貴賤、殺生、與奪一也。”
-
51
殺生與奪
- 成語拼音:
- shā shēng yǔ duó
- 成語解釋:
- 殺:叫人死;生:叫人活;與:給予;奪:剝奪。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
- 成語出處:
- 戰國·趙·荀況《荀子·王制》:“貴賤殺生與奪,一也。”
-
52
生殺與奪
- 成語拼音:
- shēng shā yǔ duó
- 成語解釋:
- 生:叫人活;殺:叫人死;與:賞賜;奪:剝奪。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
- 成語出處:
- 《通典·職官》:“《周官》內史掌王之八柄,爵祿廢置,生殺與奪,執國法及國令之貳以考政事。”
-
53
貪賄無藝
- 成語拼音:
- tān huì wú yì
- 成語解釋:
- 賄:財物;藝:標準、準則,引伸為法度、限度。貪求財物沒有限度。指反動的統治階級無限制地搜刮民財。
- 成語出處:
- 《國語 晉語八》:“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
-
54
兔盡狗烹
- 成語拼音:
- tù jìn gǒu pēng
- 成語解釋:
- 烹:燒煮食物。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統治者殺掉功臣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55
萬家之侯
- 成語拼音:
- wàn jiā zhī hóu
- 成語解釋:
- 指諸侯,周王朝分封的諸侯有大小,根據每個諸侯統治的家庭而決定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萬家之侯。”
-
56
文字獄
- 成語拼音:
- wén zì yù
- 成語解釋:
- 統治者從作者的詩文中摘取字句,羅織罪名而造成的冤獄
- 成語出處:
- 清·龔自珍《詠史》詩:“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
57
挾天子而令諸侯
- 成語拼音:
- xié tiān zǐ ér lìng zhū hóu
- 成語解釋:
- 挾:挾制;諸侯:帝王分封的列國統治者。挾制著皇帝,用其名義號令諸侯。比喻借用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袁紹傳》:“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蓄士馬以討后庭,誰能御之?”
-
58
挾天子令諸侯
- 成語拼音:
- xié tiān zǐ lìng zhū hóu
- 成語解釋:
- 挾:挾制;諸侯:帝王分封的列國統治者。挾制著皇帝,用其名義號令諸侯。比喻借用名義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
- 成語出處:
- 元·孔文卿《地藏王證東窗事犯》第一折:“信著個挾天子令諸侯紫綬臣,待損俺守邊塞破敵軍鐵衣郎!”
-
59
以暴易暴
- 成語拼音:
- yǐ bào yì bào
- 成語解釋:
- 以:用;易:改變,更換;暴:殘暴。用殘暴勢力代替殘暴勢力。指統治者換了,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伯夷列傳》:“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
60
以暴易亂
- 成語拼音:
- yǐ bào yì luàn
- 成語解釋:
- 用殘暴者代替殘暴者。指統治者換了,暴虐的統治沒有改變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宦者傳論》:“雖袁紹龔行,芟夷余,然以暴易亂,亦何云及。”
* 關于統治的成語 形容統治的成語 描述統治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