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矯矯的成語 (34個)
-
21
矯情自飾
- 成語拼音:
- jiǎo qíng zì shì
- 成語解釋:
- 矯情:掩飾真情。掩飾真情,自我粉飾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官人左右,并為之說,故遂定為嗣。”
-
22
矯情鎮物
- 成語拼音:
- jiǎo qíng zhèn wù
- 成語解釋:
- 比喻故作鎮靜,使人無法猜度。
- 成語出處:
- 《晉書 謝安傳》:“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
-
23
矯若驚龍
- 成語拼音:
- jiǎo ruò jīng lóng
- 成語解釋:
- 矯:強勁。強勁得像驚龍一樣。常用于形容書法筆勢剛健;或舞姿婀娜。
- 成語出處:
- 《晉書 王羲之傳》:“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
-
24
矯揉造作
- 成語拼音:
- jiǎo róu zào zuò
- 成語解釋:
- 矯:使彎曲的變成直的;揉:使直的變成彎的。形容故意做作;表現得極不自然。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1回:“黛玉攔道:‘這寶姐姐也忒膠柱鼓瑟,矯揉造作了。”
-
25
矯首昂視
- 成語拼音:
- jiǎo shǒu áng shì
- 成語解釋:
- 矯:抬舉。抬頭仰望。形容人很高傲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明·魏學洢《核舟記》:“矯首昂視。”
-
26
矯世變俗
- 成語拼音:
- jiǎo shì biàn sú
- 成語解釋:
- 指糾正和改變不良的世風民俗。
- 成語出處:
- 《宋史 王安石傳》:“安石議論高奇,能以辨博濟其說,果于自用,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
-
27
矯飾偽行
- 成語拼音:
- jiǎo shì wěi xíng
- 成語解釋:
- 矯飾:做作,掩飾。善于掩飾,行為虛偽
- 成語出處:
- 宋·陳師道《后山詩話》:“某公用事,排斥端士,矯飾偽行。”
-
28
矯邪歸正
- 成語拼音:
- jiǎo xié guī zhèng
- 成語解釋:
- 矯邪:糾正邪惡、邪念;歸正:歸于正路。改正錯誤,走上正道。
- 成語出處:
- 《晉書 呂光等載記論》:“向使矯邪歸正,革偽為忠,……則燕秦之地可定,桓文之功可立。”
-
29
矯言偽行
- 成語拼音:
- jiǎo yán wěi xíng
- 成語解釋:
- 指言論、行為虛偽不實。
- 成語出處:
- 宋·秦觀《論議下》:“矯言偽行之人,弊車羸馬竄伏巖冗,以幸上之爵祿。”
-
30
龍驤鳳矯
- 成語拼音:
- lóng xiāng fèng jiǎo
- 成語解釋:
- 龍騰鳳飛。喻指行動迅猛。
- 成語出處:
- 《宋書·武帝紀中》:“公龍驤鳳矯咫尺八纮,括囊四海,折沖無外。”
-
31
龍躍鴻矯
- 成語拼音:
- lóng yuè hóng jiǎo
- 成語解釋:
- 喻高舉遠逝。
- 成語出處:
- 明·王世貞《說部》:“東方朔、阮籍其善處難者乎?既弗能避,又弗欲免,曷不龍躍鴻矯哉?”
-
32
企足矯首
- 成語拼音:
- qǐ zú jiǎo shǒu
- 成語解釋:
- 企足:踮起腳后跟;矯:通“翹”,舉起。踮起腳跟抬起頭。比喻殷切地盼望
- 成語出處:
- 宋·呂祖謙《東萊博議》:“巍然被袞,號稱天子,顧乃企足矯首待晉之予奪以為輕重,何其衰也。”
-
33
飾詞矯情
- 成語拼音:
- shì cí jiǎo qíng
- 成語解釋:
- 飾:修飾。修飾言辭掩蓋真相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3回:“都是汝等讒佞之徒,誤國之輩,妒賢嫉能,閉塞賢路,飾詞矯情,壞盡朝廷大事!”
-
34
枉墨矯繩
- 成語拼音:
- wǎng mò jiǎo shéng
- 成語解釋:
- 比喻違背準繩、準則。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江淹《尚書符》:“箕賦深斂,毒被南郢;枉墨矯繩,害著西荊。”
* 關于矯矯的成語 形容矯矯的成語 描述矯矯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