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理國的成語 (40個)
-
21
期月有成
- 成語拼音:
- jī yuè yǒu chéng
- 成語解釋:
- 期:一整個周期;期月:一整月。一整月就會有成就。形容治理國家或辦某項事情見效迅速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
22
匡合之功
- 成語拼音:
- kuāng hé zhī gōng
- 成語解釋:
- 匡:糾正;匡合:把天下納入正軌。指治理國家的功勞
- 成語出處:
- 漢·王褒《圣主得賢臣頌》:“齊桓設庭燎之禮,故有匡合之功。”
-
23
論道經邦
- 成語拼音:
- lùn dào jīng bāng
- 成語解釋:
- 研究治國之道,以經營治理國家。
- 成語出處:
- 《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孔傳:“此惟三公之任,佐王論道,以經緯國事。”
-
24
厲精求治
- 成語拼音:
- lì jīng qiú zhì
- 成語解釋:
- 厲:振作,振奮;治:治理國家。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魏知古等傳贊》:“觀玄宗開元時,厲精求治,元老魁舊,動所尊悼。”
-
25
勵精圖治
- 成語拼音:
- lì jīng tú zhì
- 成語解釋:
- 勵:原作厲;振作;振奮;精:精神;圖:設法;謀求;治:治理國家。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 成語出處:
- 《宋史 神宗紀贊》:“厲精圖治,將大有為。”
-
26
厲精為治
- 成語拼音:
- lì jīng wéi zhì
- 成語解釋:
- 厲:振作,振奮;治:治理國家。振奮精神,治理好國家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魏相傳》:“宣帝始親萬機,厲精為治,練群臣,核名實,而相總領眾職,甚稱上意。”
-
27
逆取順守
- 成語拼音:
- nì qǔ shùn shǒu
- 成語解釋:
- 逆:背叛;順:合理。背叛國君奪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國家。
- 成語出處:
- 《漢書·陸賈傳》:“且湯武逆而以取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
-
28
平治天下
- 成語拼音:
- píng zhì tiān xià
- 成語解釋:
- 平:平定;天下:指全中國。治理國家,使天下太平。
- 成語出處:
- 《孟子·公孫丑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
29
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
- 成語拼音:
- qiān yì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bái
- 成語解釋:
- 鎰:古代重量單位,1鎰=20兩;裘:皮衣。價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貍腋下白毛制成。比喻治理國家需要眾多賢才的力量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墨翟《墨子·親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
30
調和鼎鼐
- 成語拼音:
- tiáo hé dǐng nài
- 成語解釋:
- 鼎:古代烹調食物的器具,三足兩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調味。比喻處理國家大事。多指宰相職責。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裴度傳》:“果聞勿藥之喜,更喜調鼎之功。”
-
31
緯地經天
- 成語拼音:
- wěi dì jīng tiān
- 成語解釋:
- 緯:絲織品的橫線;經:絲織品的直線。形容人的才能極大,能經營天下,治理國政
- 成語出處:
- 清·庾嶺勞人《蜃樓志》第13回:“霍武道:‘白先生才學自然緯地經天。’”
-
32
文德武功
- 成語拼音:
- wén dé wǔ gōng
- 成語解釋:
- 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卓有成就
- 成語出處:
- 唐·楊炯《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示之以文德,陳之以武功。所以夜戶不扃,所以重門罷柝。”
-
33
無法無天
- 成語拼音:
- wú fǎ wú tiān
- 成語解釋:
- 法:法紀;天:天理。舊指不顧國法和天理;任意干壞事。現多形容違法亂紀;不受管束。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珍大奶奶是個老實頭,個個人都叫他養得無法無天的。”
-
34
緯武經文
- 成語拼音:
- wěi wǔ jīng wén
- 成語解釋:
- 指有文有武,有治理國家的才能。
- 成語出處:
- 《晉書 文六王傳贊》:“彼美齊獻,卓爾不群,自家刑國,緯武經文。”
-
35
文武之道
- 成語拼音:
- wén wǔ zhī dào
- 成語解釋:
-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子張》:“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
-
36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 成語拼音:
- wén wǔ zhī dào,yī zhāng yī chí
- 成語解釋:
-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現用來比喻生活的松緊和工作的勞逸要合理安排。
- 成語出處:
- 《禮記·雜記下》:“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
37
文治武功
- 成語拼音:
- wén zhì wǔ gōng
- 成語解釋:
- 政績和戰功。指治理國家和對外用兵都功績顯著。舊時多用為對帝王或重臣的贊譽之詞。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祭法》:“湯以寬治民而除甚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災,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
-
38
宵旰圖治
- 成語拼音:
- xiāo gàn tú zhì
- 成語解釋:
- 宵衣旰食,勤于政事,設法治理好國家。
- 成語出處:
- 《明史 羅僑傳》:“愿陛下慎逸游,屏玩好,放棄小人,召還舊德,與在廷臣工,宵旰圖治,并敕法司慎守成律。”
-
39
一日萬機
- 成語拼音:
- yī rì wàn jī
- 成語解釋:
- 一天要處理成千上萬件事(用在國家領導人)。
- 成語出處:
- 《尚書 皋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
-
40
知奸亦有大羅
- 成語拼音:
- zhī jiān yì yǒu dà luó
- 成語解釋:
- 羅:捕鳥等的網。指欲治奸邪必須布下大網。比喻治理國家要靠眾人的力量
- 成語出處: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難三》:“宋人語曰:‘一雀過,羿必得之,則羿誣矣,以天下為之羅,則雀不失矣?夫知奸亦有大羅,不失其一而已矣。’”
* 關于理國的成語 形容理國的成語 描述理國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