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牙齒的成語 (53個)
-
41
口齒生香
- 成語拼音:
- kǒu chǐ shēng xiāng
- 成語解釋:
- 嘴和牙齒都有香味。比喻所讀的作品意味深長,雋永宜人。
- 成語出處: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6回:“前者捧讀諸位姐姐佳作,真令人口齒生香。”
-
42
裂眥嚼齒
- 成語拼音:
- liè zì jiáo chǐ
- 成語解釋:
- 眥:眼眶。瞪眼欲裂,牙齒緊咬。比喻憤怒到了極點。
- 成語出處:
- 宋·陸游《跋傅給事帖》:“某甫成童,親見當時士大夫,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嚼齒,或流涕痛哭。”
-
43
蓬頭歷齒
- 成語拼音:
- péng tóu lì chǐ
- 成語解釋:
- 頭發蓬亂,牙齒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
- 成語出處:
- 戰國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其妻蓬頭攣耳,齞唇歷齒。”
-
44
象齒焚身
- 成語拼音:
- xiàng chǐ fén shēn
- 成語解釋:
- 焚身:喪生。象因為有珍貴的牙齒而遭到捕殺。比喻人因為有錢財而招禍。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
-
45
朱唇榴齒
- 成語拼音:
- zhū chún liú chǐ
- 成語解釋:
- 榴:石榴。嘴唇紅潤,牙齒像石榴果實那樣整齊。形容貌美麗
- 成語出處:
-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第十卷:“兩行盡是女人,年方二八,美貌輕盈,星限柳眉,朱唇榴齒,桃臉蟬發。”
-
46
磨牙吮血
- 成語拼音:
- mó yá shǔn xuè
- 成語解釋:
- 磨利牙齒,吮吸鮮血。多形容像野獸一樣嗜殺。
- 成語出處:
- 唐·李白《蜀道難》:“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
47
狗竇大開
- 成語拼音:
- gǒu dòu dà kāi
- 成語解釋:
- 狗竇:狗洞。嘲笑人缺牙齒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張吳興年八歲,虧齒。先達……戲之曰:‘君口中何為開狗竇?’張應聲答曰:‘正使君輩從此中出入。’”
-
48
懸珠編貝
- 成語拼音:
- xuán zhū biān bèi
- 成語解釋:
- 懸:吊掛。懸掛的明珠,編排整齊的貝殼。形容人眼睛明亮美麗和牙齒潔白整齊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東方朔傳》:“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
-
49
咀嚼英華
- 成語拼音:
- jǔ jué yīng huá
- 成語解釋:
- 咀嚼:用牙齒磨碎食物,比喻反復體會。英華:此指精華。比喻細細體會文章中的精華。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進學解》:“沈浸濃郁,含英咀華。”
-
50
齟齬不合
- 成語拼音:
- jǔ yǔ bù hé
- 成語解釋:
- 齟齬:上下牙齒不相配合。喻意思不合,有分歧。
- 成語出處:
- 宋·陸游《賀吏部陳侍郎啟》:“然賢能之進,常齟齬而不合,亦稀闊而難遭。”
-
51
齟齬難入
- 成語拼音:
- jǔ yǔ nán rù
- 成語解釋:
- 齟齬:上下牙齒不齊,比喻相互抵觸。形容見解不合,互不相容
- 成語出處:
- 戰國·楚·屈原《楚辭·九辯》:“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齟齬而難入。”
-
52
目呆口咂
- 成語拼音:
- mù dāi kǒu zā
- 成語解釋:
- 咂:用舌頭抵住牙齒發出的聲音。目光發呆,口中發出嘖嘖聲。形容吃驚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2回:“寨中這些兵卒,多是強盜出身,何曾看見如此禮物,見了個個目呆口咂,連尤俊達與連巨真亦嘖嘖稱羨。”
-
53
束貝含犀
- 成語拼音:
- shù bèi hán xī
- 成語解釋:
- 謂牙齒如緊密排列的貝殼和瓠犀。形容牙齒整齊潔白。
- 成語出處:
- 元·湯式《一枝花·贈妓素蘭》套曲:“染一枝春色淡,攢兩葉翠痕低,束貝含犀,另一種風流意。”
* 關于牙齒的成語 形容牙齒的成語 描述牙齒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