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父親的成語 (36個)
-
21
知子莫若父
- 成語拼音:
- zhī zǐ mò ruò fù
- 成語解釋:
- 沒有比父親更了解兒子的了。
- 成語出處:
- 先秦 管仲《管子 大匡》:“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
-
22
大杖則走
- 成語拼音:
- dà zhàng zé zǒu
- 成語解釋:
- 杖:木棍;走:逃跑。舜的父親用大棍子打他時,他就逃走躲避,免陷父親于不義。舊時宣揚的封建孝道。
- 成語出處:
- 漢·劉向《說苑·建本》:“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嘗不在側;求而殺之,未嘗可得。小箠則待,大箠則走,以逃暴怒也。”
-
23
鳳毛濟美
- 成語拼音:
- fèng máo jì měi
- 成語解釋:
- 舊時比喻父親做官,兒子能繼承父業。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4回:“你不聽見說他們世兄即日也要保道臺?真正是鳳毛濟美,可欽,可敬!”
-
24
肯構肯堂
- 成語拼音:
- kěn gòu kěn táng
- 成語解釋:
- 堂:立堂基;構:蓋屋。原意是兒子連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還談得上肯蓋房子。后反其意而用之,比喻兒子能繼承父親的事業。
- 成語出處:
- 《尚書 大誥》:“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為堂基,況肯構主屋乎?”
-
25
肯堂肯構
- 成語拼音:
- kěn táng kěn gòu
- 成語解釋:
- 堂:立堂基;構:蓋屋。原意是兒子連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還談得上肯蓋房子。后反其意而用之,比喻兒子能繼承父親的事業。
- 成語出處:
- 《尚書 大浩》:“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孔傳:“以作室喻政治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為堂基,況肯構立屋乎?”
-
26
阿家阿翁
- 成語拼音:
- ā jiā ā wēng
- 成語解釋:
- 阿:助詞,用在稱呼的前頭;家:通“姑”,丈夫的母親;翁:丈夫的父親。公公婆婆
- 成語出處:
- 唐 趙璘《因話錄》第一卷:“諺云: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
-
27
椿萱并茂
- 成語拼音:
- chūn xuān bìng mào
- 成語解釋:
- 椿:一種喬木;傳說長壽;喻父親;萱:萱草;傳說能使人忘憂;喻母親。大椿和萱草都很茂盛。指雙親健在。
- 成語出處:
- 莊周《莊子 逍遙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
-
28
孤兒寡婦
- 成語拼音:
- gū ér guǎ fù
- 成語解釋:
- 死了父親的孩子,死了丈夫的婦女。泛指失去親人,無依無靠者。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陳龜傳》:“戰夫身膏沙漠,居人首系馬鞍。或舉國掩尸,盡種灰滅,孤兒寡婦,號哭城空,野無青草。”
-
29
公公婆婆
- 成語拼音:
- gōng gōng pó pó
- 成語解釋:
- 公公與婆婆,丈夫的父親和母親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4回:“咱們九個心里孝順,只是不象那小蹄子嘴巧,所以公公婆婆老了,只說他好,這委屈向誰訴去?”
-
30
過庭之訓
- 成語拼音:
- guò tíng zhī xùn
- 成語解釋:
- 用以指父親的教誨。
- 成語出處:
- 晉 袁宏《后漢紀 安帝紀上》:“萇少長藩國,內無過庭之訓,外無師傅之道,血氣方剛。”
-
31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 成語拼音:
- gōng yǒu gōng lǐ,pó yǒu pó lǐ
- 成語解釋:
- 公:稱丈夫的父親。比喻雙方爭執,各說自己有理
- 成語出處:
- 魯彥《西安印象》:“議論紛紛,莫衷一是,然又引經據典,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
32
雞不及鳳
- 成語拼音:
- jī bù jí fèng
- 成語解釋:
- 雞趕不上鳳凰。比喻兒子不如父親。
- 成語出處:
- 《南齊書·王慈傳》:“謝超宗嘗謂慈曰:‘卿書何當及虔公?’慈曰:‘我之不得仰及,猶雞之不及鳳也。’”
-
33
紀群之交
- 成語拼音:
- jì qún zhī jiāo
- 成語解釋:
- 紀、群:人名,陳紀是陳群的父親。比喻累世之交情。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魏書·陳群傳》:“魯國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紀、群之間,先與紀友,后與群交,更為紀拜,由是顯名。”
-
34
明珠生蚌
- 成語拼音:
- míng zhū shēng bà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出色的父親生出出色的兒子
- 成語出處:
- 《三輔決錄》:“昨日仲將來,文敏篤誠,保家之主也,不意雙珠近出老蚌。”
-
35
曙后孤星
- 成語拼音:
- shǔ hòu gū xīng
- 成語解釋:
- 曙:唐朝進士崔曙;孤:指沒有父親。指人死后只留下一個孤女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9回:“十三妹者,蓋曙后孤星。”
-
36
詩禮之訓
- 成語拼音:
- shī lǐ zhī xùn
- 成語解釋:
- 子女遵承父親的教誨。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曰:‘學《詩》乎?’對曰:‘未也。’……曰:‘學《禮》乎?’對曰:‘未也。’”
* 關于父親的成語 形容父親的成語 描述父親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