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焦急的成語 (33個)
-
21
慌里慌張
- 成語拼音:
- huāng lǐ huāng zhāng
- 成語解釋:
-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亂
- 成語出處:
- 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畫》:“因為伯龍就是那么個一天到晚慌里慌張的人,這個腳朝天的圖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
-
22
撧耳撓腮
- 成語拼音:
- juē ěr náo sāi
- 成語解釋:
- 形容焦急無計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元 秦簡夫《東堂老》第二折:“你這般撧耳撓腮,可又便怎生。”
-
23
熱鍋上螻蟻
- 成語拼音:
- rè guō shàng lóu yǐ
- 成語解釋:
- 形容心里煩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樣子。同“熱鍋上螞蟻”。
- 成語出處:
- 《隋唐演義》第十九回:“這壁廂太子與楊素,是熱鍋上螻蟻,盼不到一個消息。”
-
24
搔首踟躕
- 成語拼音:
- sāo shǒu chí chú
- 成語解釋:
- 搔首:用手撓頭。踟躕:來回走動。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猶豫。亦作“搔首踟躇”。
- 成語出處:
- 《詩經·邶風·靜女》:“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
25
搔頭摸耳
- 成語拼音:
- sāo tóu mō ěr
- 成語解釋:
- 抓抓頭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時無法可想的焦急神態。
- 成語出處:
- 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十三回:“兩個人搔頭摸耳,沒有法想。”
-
26
搔頭抓耳
- 成語拼音:
- sāo tóu zhuā ěr
- 成語解釋:
- 抓抓頭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態。
- 成語出處:
- 清 彭養鷗《黑籍冤魂》第12回:“兩個搔頭摸耳,沒有法想。”
-
27
心緒不寧
- 成語拼音:
- xīn xù bù níng
- 成語解釋:
- 寧:安寧,安定。焦急不安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5回:“朕心緒不寧,教汝等且退,何故又來!”
-
28
油澆火燎
- 成語拼音:
- yóu jiāo huǒ liáo
- 成語解釋:
- 形容焦急。
- 成語出處:
-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一章:“齊標雖認為有理,卻油澆火燎地問:‘依你說該咋辦?’”
-
29
以日為年
- 成語拼音:
- yǐ rì wéi nián
- 成語解釋:
- 過一日如同過一年的時間那樣漫長難熬。形容心情焦急。亦作“以日為歲”。
- 成語出處:
- 北周·庾信《謝趙王示新詩啟》:“下風傾首,以日為年。”
-
30
以日為歲
- 成語拼音:
- yǐ rì wéi suì
- 成語解釋:
- 把一天變成了一年。形容焦急的心情
- 成語出處:
- 宋·張孝祥《迎嘉顯孚濟侯求雨文》:“望神之來,以日為歲,飚輿在望,亦既勞止。”
-
31
憂心如搗
- 成語拼音:
- yōu xīn rú dǎo
- 成語解釋:
- 憂愁得像有東西在搗心一樣。形容十分焦急。
- 成語出處:
- 《詩經 小雅 小弁》:“我心憂傷,惄焉如搗。”
-
32
憂心如焚
- 成語拼音:
- yōu xīn rú fén
- 成語解釋:
- 焚:火燒。憂慮、焦急得心里像火燒一樣。形容十分憂愁、焦急。
- 成語出處:
- 《詩經 小雅 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憂心如焚,不敢戲談。”
-
33
抓腮挖耳
- 成語拼音:
- zhuā sāi wā ěr
- 成語解釋:
- 形容心里焦急而無法可想的樣子,也形容高興得不知怎么辦為好
- 成語出處:
- 茅盾《林家鋪子》:“大家喝了一會悶酒,抓腮挖耳地想不出好主意。”
* 關于焦急的成語 形容焦急的成語 描述焦急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