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活生生的成語 (635個)

    521

    象牙之塔

    成語拼音:
    xiàng yá zhī tǎ
    成語解釋:
    指主張“為藝術而藝術”的資產階級文藝家脫離社會現實的個人幻想的藝術境界。也比喻脫離現實的知識分子的小天地。
    成語出處:
    魯迅《集外集拾遺 關于知識階級》:“現在比較安全一點的,還有一條路,而不做時評而作藝術家,要為藝術而藝術。住在‘象牙之塔’里,目前自然要比別處平安。”
    522

    心織筆耕

    成語拼音:
    xīn zhī bǐ gēng
    成語解釋:
    比喻靠賣文
    成語出處:
    唐 馮贄《云仙雜記》第九卷:“《翰林盛事》云:‘王勃所至,請托為文,金帛豐積,人謂心織筆耕。’”
    523

    衣不蔽體

    成語拼音:
    yī bù bì tǐ
    成語解釋:
    蔽:遮。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貧苦。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31卷:“當初墳堂中教授村童,衣不蔽體,食不充口。”
    524

    衣不布體

    成語拼音:
    yī bù bù tǐ
    成語解釋:
    布:展開。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貧苦
    成語出處:
    唐·元稹《同州刺史謝上表》:“衣不布體,食無充腸,幼學三年不蒙師訓。”
    525

    衣不重帛

    成語拼音:
    yī bù chóng bó
    成語解釋:
    帛:布帛。不穿多層衣服。形容儉樸
    成語出處:
    《尹文子·大道》:“昔晉國苦奢,文公以儉矯之,乃衣不重帛,食不異肉。”
    526

    衣不重采

    成語拼音:
    yī bù chóng cǎi
    成語解釋:
    重:重疊;采:通“彩”。衣服不全是彩色的。比喻衣著樸素,節儉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
    527

    衣不蓋體

    成語拼音:
    yī bù gài tǐ
    成語解釋:
    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貧苦
    成語出處:
    唐·杜甫《進雕賦表》:“唯臣衣不蓋體,常寄食于人。”
    528

    飲冰茹檗

    成語拼音:
    yǐn bīng rú bò
    成語解釋:
    茹:吃;檗:俗稱黃柏,味苦。喝冷水,吃苦味的東西。比喻處境困苦,心情抑郁。也形容清苦。
    成語出處:
    唐·白居易《三年為刺史》詩:“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檗。”
    529

    飲冰食檗

    成語拼音:
    yǐn bīng shí bò
    成語解釋:
    喝冷水,吃苦味的東西。形容清苦,為人清白。
    成語出處:
    唐 白居易《三年為刺史》詩:“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
    530

    飲冰食蘗

    成語拼音:
    yǐn bīng shí niè
    成語解釋:
    “蘗”念bò。謂清苦,為人清白。語本唐白居易《三年為刺史》詩之二:“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宋·王邁《歲晚偶題》詩:“飲冰食檗坐窮閻,旋覺星星上鬢髯。”亦作“飲冰茹檗”。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
    成語出處:
    語出唐·白居易《三年為刺史》詩之二:“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
    531

    衣帛食肉

    成語拼音:
    yī bó shí ròu
    成語解釋:
    衣:穿。穿錦衣,吃肉食。形容富裕
    成語出處:
    明·無名氏《孟母三移》第四折:“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32

    衣不曳地

    成語拼音:
    yī bù yè dì
    成語解釋:
    曳:拖。衣服不拖在地上。形容儉樸
    成語出處:
    漢·荀悅《漢紀·成帝紀》:“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問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著布蔽膝,見者以為童仆,使人問乃知其夫人。”
    533

    衣不遮身

    成語拼音:
    yī bù zhē shēn
    成語解釋:
    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貧苦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35卷:“曹州有一個窮漢,叫做賈仁。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
    534

    衣不遮體

    成語拼音:
    yī bù zhē tǐ
    成語解釋:
    衣服破爛,連身子都遮蓋不住。形容貧苦
    成語出處: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96回:“后來自己落魄,病在店中,衣不遮體,食不充饑。”
    535

    仰承鼻息

    成語拼音:
    yǎng chéng bí xī
    成語解釋:
    仰:倚靠;鼻息:呼吸。依賴別人的呼吸來。比喻依賴別人而求得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9回:“回省之后,不特通省印委人員仰承鼻息,就是撫臺……有時還讓他三分。”
    536

    咬菜根

    成語拼音:
    yǎo cài gēn
    成語解釋:
    能夠吃菜根過日子。形容能忍受艱苦的
    成語出處:
    宋·朱熹《朱子全書·學》:“某觀今人因不能咬菜根,而至于違其本心者眾矣,可不戒哉!”
    537

    野處穴居

    成語拼音:
    yě chǔ xué jū
    成語解釋:
    處:居住;穴:山洞。居住在洞里在荒野
    成語出處:
    《周易·系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
    538

    一弛一張

    成語拼音:
    yī chí yī zhāng
    成語解釋:
    弛:放松弓弦。張:拉緊弓弦。古時常以比喻施政寬嚴相濟;現多比喻、工作要合理安排,有松有緊,勞逸結合。同“一張一弛”。
    成語出處:
    漢 王充《論衡 儒增》:“故張而不弛,文王不為。弛而不張,文王不行。一弛一張,文王以為當。”
    539

    咬得菜根

    成語拼音:
    yǎo dé cài gēn
    成語解釋:
    舊指安貧守道。現也形容安于艱苦的
    成語出處:
    宋·朱熹《小學·善行實敬身》:“汪信民嘗言:‘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
    540

    移東換西

    成語拼音:
    yí dōng huàn xī
    成語解釋:
    一會移到東面,一會移到西面。指環境經常變動
    成語出處:
    宋·朱熹《答呂子約書》:“遂欲別作調度,則恐一只得如此移東換西,終是不成家計也。”
    * 關于活生生的成語 形容活生生的成語 描述活生生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