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比喻的成語 (8488個)
-
381
白日作夢
- 成語拼音:
- bái rì zuò mè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幻想不可能實現。同“白日做夢”。
- 成語出處:
- 劉紹棠《狼煙》二十二:“金鑲玉走進艙去,嘻笑道:‘老昏君白日作夢,自以為是九五之尊,不肯有失萬歲爺的身份,迎接一位七品縣令。’”
-
382
不衫不履
- 成語拼音:
- bù shān bù lǚ
- 成語解釋:
- 衫:上衣;履:鞋子。不著上衣;不穿鞋子;衣著不整齊。引申指居住條件或飲食設備簡陋。也比喻灑脫;疏放;毫無拘束之態。多指人的舉止或詩文、字畫的風格。
- 成語出處:
- 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傳》:“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
-
383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成語拼音:
- bù sāi bù liú,bù zhǐ bù xíng
- 成語解釋:
- 塞:堵塞;止:停止。比喻只有破除舊的、錯誤的東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確的東西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原道》:“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
-
384
不勝杯杓
- 成語拼音:
- bù shèng bēi sháo
- 成語解釋:
- 不勝:經不起;杓:舀東西的器具;杯杓:泛指酒器。比喻喝酒太多,醉了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
-
385
半生不熟
- 成語拼音:
- bàn shēng bù shú
- 成語解釋:
- 半:不完全。指沒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練
- 成語出處:
- 茅盾《過封鎖線》:“五個中間的老徐能說幾句半生不熟的廣府話。”
-
386
半生半熟
- 成語拼音:
- bàn shēng bàn shú
- 成語解釋:
- 沒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練。
- 成語出處:
- 元 元懷《拊掌錄》:“北都有妓女美色,而舉止生梗,土人謂之生張八……野(魏野)贈之詩曰:‘君為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諳。’座客大發一噱。”
-
387
半死半生
- 成語拼音:
- bàn sǐ bàn shēng
- 成語解釋:
- ①未全死。②比喻無意義、無生氣的茍且的生活。
- 成語出處:
- 漢 枚乘《七發》:“龍門之桐,高百尺而無枝……其根半死半生。”
-
388
不勝杯酌
- 成語拼音:
- bù shèng bēi zhuó
- 成語解釋:
- 不勝:經不起。比喻喝酒太多,為酒所困
- 成語出處:
- 宋·朱彧《萍洲可談》第三卷:“東坡倅杭,不勝杯酌。”
-
389
拔山超海
- 成語拼音:
- bá shān chāo hǎi
- 成語解釋:
- 拔起高山,超越大海。比喻力量極大。
- 成語出處:
- 北齊 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持秋霜夏震之威,以拔山超海之力,顧指則風云總至,回眸而山岳削平,雖復旗鼓所臨,有征無戰。”
-
390
杯水車薪
- 成語拼音:
- bēi shuǐ chē xīn
- 成語解釋:
- 杯水:一杯水;車薪:一車柴草。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對解決困難作用不大。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
391
板上釘釘
- 成語拼音:
- bǎn shàng dìng dīng
- 成語解釋:
- 比喻事情已經決定,不能改變。
- 成語出處:
- 王蒙《蝴蝶》:“海云是已經定性、已經作了板上釘釘的正式結論的階級敵人。”
-
392
壁上觀
- 成語拼音:
- bì shàng guāng
- 成語解釋:
- 壁:營壘。比喻坐觀勝負而不幫助任何一方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
393
杯蛇幻影
- 成語拼音:
- bēi shé huàn yǐng
- 成語解釋:
- 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同“杯弓蛇影”。
- 成語出處:
- 《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縈愁緒以回腸,蔓牽瓜落;拭淚珠而洗面,藕斷絲長。”
-
394
避世金門
- 成語拼音:
- bì shì jīn mén
- 成語解釋:
- 以之比喻身為朝官而逃避世務。
- 成語出處:
- 見“避世金馬”。
-
395
白首空歸
- 成語拼音:
- bái shǒu kōng guī
- 成語解釋:
- 白了頭發,空手回來。比喻年紀已老,學無成就。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獻帝紀》:“營求糧資,不得專業。結童入學,白首空歸。”
-
396
寶山空回
- 成語拼音:
- bǎo shān kōng huí
- 成語解釋:
- 寶山:蘊藏、聚積寶物的山。進入寶山卻空著手歸來。比喻置身學府卻一無所獲。
- 成語出處: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離世間品》:“如人無手,雖至寶山,終無所得。”
-
397
豹死留皮
- 成語拼音:
- bào sǐ liú pí
- 成語解釋:
- 豹子死了,皮留在世間。比喻將好名聲留傳于后世。
- 成語出處:
- 宋 歐陽修《王彥章畫像記》:“公本武人,不知書,其語質,平生嘗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蓋其義勇忠信出于天性而然。”
-
398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 成語拼音:
- bào sǐ liú pí,rén sǐ liú míng
- 成語解釋:
- 指人生在世留下東西給后人。比喻留美名于身后
- 成語出處:
-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王彥章傳》:“彥章武人,不知書,常為俚語謂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
399
逼上梁山
- 成語拼音:
- bī shàng liáng shān
- 成語解釋:
- 梁山:又稱梁山泊;在今山東省東平湖西;梁山縣南;附近地區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為農民起義軍的根據地。《水滸傳》里有宋江、林沖等人為官府所迫;上梁山造反的情節。后用來比喻被迫做某種事。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做革命的促進派》:“而且要有一種相當的壓力,就是公開號召,開許多會,將起軍來,‘逼上梁山’。”
-
400
巴三覽四
- 成語拼音:
- bā sān lǎn sì
- 成語解釋:
- 比喻說話拉扯,沒有中心。
- 成語出處:
- 元 蕭德祥《殺狗勸夫》第四折:“我說的丁一確二,你說的巴三覽四。”
* 關于比喻的成語 形容比喻的成語 描述比喻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