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比喻物的成語 (695個)
-
541
十指有長短
- 成語拼音:
- shí zhǐ yǒu cháng duǎn
- 成語解釋:
- 指:手指。十根手指頭有長有短。比喻事物的不一樣
- 成語出處:
- 唐·劉商《擬胡笳十八拍》:“手中十指有長短,截之痛惜皆相似。”
-
542
探本窮源
- 成語拼音:
- tàn běn qióng yuán
- 成語解釋:
- 探:求索。本:樹根。窮:探尋。源:水源。尋找樹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亦作“探本溯源”。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51回:“一來可以擴擴眼界,長長見識。二來也可以把這工藝一項探本窮源。”
-
543
探本溯源
- 成語拼音:
- tàn běn sù yuán
- 成語解釋:
- 探:求索。尋找樹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
- 成語出處:
- 劉葉秋《中國字典史略》第五章第三節:“它對詞語的探本溯源工作,作得還不到家。”
-
544
鐵壁銅墻
- 成語拼音:
- tiě bì tóng qiá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十分堅固,不可摧毀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0回:“果然是鐵壁銅墻,端的是人強馬壯。”
-
545
銅壁鐵墻
- 成語拼音:
- tóng bì tiě qiáng
- 成語解釋:
- 銅鐵做成的墻壁。比喻防御十分堅固,不可摧毀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1回:“長弓硬弩護轅門,銅壁鐵墻齊隊伍。”
-
546
吐哺握發
- 成語拼音:
- tǔ bǔ wò fà
- 成語解釋:
- 哺:口呂咀嚼著的食物。吃飯時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頭時多次把頭發握在手中。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
- 成語出處:
-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三卷:“吾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
547
推波助瀾,縱風止燎
- 成語拼音:
- tuī bō zhù lán,zòng fēng zhǐ liáo
- 成語解釋:
- 瀾:大波浪。比喻從旁鼓動,助長事物的聲勢,擴大影響
- 成語出處:
- 隋·王通《文中子·問易》:“真君、建德之事,適足推波助瀾、縱風止燎爾!”
-
548
天成地平
- 成語拼音:
- tiān chéng dì píng
- 成語解釋:
- 成:成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 成語出處:
- 《尚書 大禹謨》:“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工。'《左傳 文公十八年》:“舜臣堯,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成。”
-
549
太阿之柄
- 成語拼音:
- tài ē zhī bǐng
- 成語解釋:
- 太阿:寶劍名;柄:器物的把兒。比喻權柄、權力
- 成語出處:
- 清·覺佛《女英雄》:“昏君無北伐之心,奸相操太阿之柄。”
-
550
天覆地載
- 成語拼音:
- tiān fù dì zǎi
- 成語解釋:
- 覆:蓋;載:承受。象天覆蓋萬物,地承受一切一樣。比喻范圍極廣大。也比喻恩澤深厚。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載。”
-
551
調和鼎鼐
- 成語拼音:
- tiáo hé dǐng nài
- 成語解釋:
- 鼎:古代烹調食物的器具,三足兩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調味。比喻處理國家大事。多指宰相職責。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裴度傳》:“果聞勿藥之喜,更喜調鼎之功。”
-
552
拖后腿
- 成語拼音:
- tuō hòu tuǐ
- 成語解釋:
- 比喻牽制、阻撓別人或事物使不得前進
- 成語出處:
- 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16章:“咱們官渠岸的風水不好,兩家富戶拖后腿,互助合作走不到人家頭前。”
-
553
兔盡狗烹
- 成語拼音:
- tù jìn gǒu pēng
- 成語解釋:
- 烹:燒煮食物。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統治者殺掉功臣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554
同明相照
- 成語拼音:
- tóng míng xiāng zhào
- 成語解釋:
- 謂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比喻杰出人物得賢者揄揚而聲名更顯。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同明相照,同類相求。”
-
555
童牛角馬
- 成語拼音:
- tóng niú jiǎo mǎ
- 成語解釋:
- 童牛:沒有角的牛;角馬:長角的馬。比喻不倫不類的東西。也比喻違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漢 揚雄《太玄 更》:“童牛角馬,不今不古。測曰,童牛角馬,變天常也。”
-
556
圖窮匕見
- 成語拼音:
- tú qióng bǐ xiàn
- 成語解釋:
-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來的目的。窮:盡;匕:匕首;短劍。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三》:“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
557
銅墻鐵壁
- 成語拼音:
- tóng qiáng tiě bì
- 成語解釋:
- 銅做的城墻;鐵打的營壘。比喻堅固而不可摧毀的事物。也比喻堅固嚴密的防御。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謝金吾》楔子:“孩兒此一去,隨他銅墻鐵壁,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
-
558
土壤細流
- 成語拼音:
- tǔ rǎng xì liú
- 成語解釋:
- 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斯列傳》:“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
559
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高
- 成語拼音:
- tài shān bù cí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
- 成語解釋:
- 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太平天國·洪秀全《原道醒世訓》:“是以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
560
泰山不讓土壤
- 成語拼音: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
- 成語解釋:
- 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史記·李斯無傳》:“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 關于比喻物的成語 形容比喻物的成語 描述比喻物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