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死死的成語 (395個)

    161

    不知

    成語拼音:
    bù zhī sǐ huó
    成語解釋:
    形容不知利害,冒昧從事。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7回:“無才小輩,背反狂夫!上負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活!引軍到來,有何理說?”
    162

    不知

    成語拼音:
    bù zhī sǐ suǒ
    成語解釋:
    所:處所。不知道在那里
    成語出處:
    宋·孔平仲《續世說·尤悔》:“莊宗迫之出站,德威謂其子曰:‘吾不知所矣!’父子俱戰沒。”
    163

    百足之蟲,而不僵

    成語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sǐ ér bù jiāng
    成語解釋:
    百足:蟲名,又名馬陸或馬蚿,有十二環節,切斷后仍能蠕動。比喻勢家豪族,雖已衰敗,但因勢力大,基礎厚,還不致完全破產。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蟲,而不僵。’,如今雖說不似先年那樣興盛,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氣象不同。”
    164

    百足之蟲,至不僵

    成語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sǐ bù jiāng
    成語解釋:
    百足:蟲名,軀干計二十節,切斷后仍能蠕動。僵:肢體僵硬不能活動。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曹冏《六代論》:“故語曰:‘百足之蟲,至不僵’,以扶之者眾也。此言雖小,可以譬大。”
    165

    春蠶到絲方盡

    成語拼音:
    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
    成語解釋:
    絲:雙關語,思的諧音。比喻情深誼長,至不渝。
    成語出處:
    唐 李商隱《無題》詩:“春蠶到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166

    長生不

    成語拼音:
    cháng shēng bū sǐ
    成語解釋:
    生命長存,永不亡。
    成語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辨問》:“長生不,以此責圣人,何其多乎?”
    167

    斷亡

    成語拼音:
    chū sǐ duàn wáng
    成語解釋:
    謂效捐生。
    成語出處:
    《荀子·富國》:“故仁人在上,百姓貴之如帝,親之如父母,為之出斷亡而愉者,無它故焉;其所是焉誠美,其所得焉誠大,其所利焉誠多。”
    168

    得人

    成語拼音:
    dé rén sǐ lì
    成語解釋:
    力:以效力。得到別人以來效力。形容非常得人擁護。
    成語出處:
    《晉書·賈充傳》:“誕再在揚州,威名夙著,能得人力。”
    169

    謾生

    成語拼音:
    dǐ sǐ màn shēng
    成語解釋:
    底:通“抵”。竭盡全力,想盡辦法
    成語出處:
    南唐 馮延巳《應天長》詞:“蘭房一宿還歸去,底謾生留不住。”
    170

    漫生

    成語拼音:
    dǐ sǐ màn shēng
    成語解釋:
    猶言竭盡思慮;千方百計。
    成語出處:
    宋·向滈《西江月》詞:“抵漫生要見,偷方覓便求歡。”
    171

    事大

    成語拼音:
    è sǐ shì dà
    成語解釋:
    人是件大事
    成語出處:
    清 田北湖《與某生論韓文書》:“況貧能病人,餓事大,不惟利祿之見,盡人難免。”
    172

    赴東海而

    成語拼音:
    fù dōng hǎi ér sǐ
    成語解釋:
    赴:往,去。跳進東海淹。形容決心很大
    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彼則肆然而為帝,則連有赴東海而耳,吾不忍為之民也。”
    173

    方生方

    成語拼音:
    fāng shēng fāng sǐ
    成語解釋:
    方:正在。指事物不斷生成或消亡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方生方,方方生。”
    174

    含屈而

    成語拼音:
    hán qū ér sǐ
    成語解釋:
    含著委屈而
    成語出處:
    175

    鞠躬盡力,而后已

    成語拼音:
    jú gōng jìn lì,sǐ ér hòu yǐ
    成語解釋:
    恭敬勤謹,盡心竭力工作,一直到為止。
    成語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176

    寂若

    成語拼音:
    jì ruò sǐ huī
    成語解釋:
    寂:靜悄悄,沒有聲音。一點聲響也沒有,像灰一般的寂靜
    成語出處: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37卷:“志心者,始終運意,行坐動形,寂若灰,同于枯木,滅諸想念,唯一而已。”
    177

    不悔

    成語拼音:
    jiǔ sǐ bù huǐ
    成語解釋:
    九:表示極多。縱然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成語出處:
    戰國 楚 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其猶未悔。”
    178

    扶危

    成語拼音:
    jiù sǐ fú wēi
    成語解釋:
    救護生命垂危者,照顧危亡者。
    成語出處:
    唐 張鷟《龍筋鳳髓判 左右驍衛》:“重人賤畜,往哲之嘉猷;救扶危,明王之盛事。”
    179

    未悔

    成語拼音:
    jiǔ sǐ wèi huǐ
    成語解釋:
    九:表示極多。縱然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成語出處:
    戰國 楚 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其猶未悔。”
    180

    狡兔,良狗烹

    成語拼音:
    jiǎo tù sǐ,liáng gǒu pēng
    成語解釋:
    烹:燒煮。兔子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后被拋棄或殺掉。
    成語出處:
    《韓非子 內儲說左下》:“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飛鳥盡,良弓藏;狡兔,走狗烹。”
    * 關于死死的成語 形容死死的成語 描述死死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