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死死的成語 (395個)
-
381
語不驚人死不休
- 成語拼音:
- yǔ bù jīng rén sǐ bù xiū
- 成語解釋:
- 語:言語。形容作詩或寫文章極力追求尋覓驚人的佳句
- 成語出處:
-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
382
一把死拿
- 成語拼音:
- yī bǎ sǐ ná
- 成語解釋:
- 比喻因循守舊,不肯變通。
- 成語出處:
- 老舍《駱駝祥子》八:“祥子沒說什么,等高媽走了,對自己點了點頭,似乎是承認自己的一把死拿值得佩服,心中怪高興的。”
-
383
養生送死
- 成語拼音:
- yǎng shēng sòng sǐ
- 成語解釋:
- 子女對父母的贍養和殯葬。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
-
384
有死無二
- 成語拼音:
- yǒu sǐ wú èr
- 成語解釋:
- 表示意志堅定,雖死不變。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十五年》:“必報德,有死無二。”
-
385
一文錢逼死英雄漢
- 成語拼音:
- yī wén qián bī sǐ yīng xióng hàn
- 成語解釋:
- 文:一個銅錢。指錢的作用很重要
- 成語出處: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23回:“相公年幼,休要妄費了。有時,看這東西不難;沒有時,便一文錢逼死英雄漢。”
-
386
至死不變
- 成語拼音:
- zhì sǐ bù biàn
- 成語解釋:
- 至:到。到死都不變。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
387
醉生夢死
- 成語拼音:
- zuì shēng mèng sǐ
- 成語解釋:
- 像在醉夢中那樣糊里糊涂地過日子。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確而頹廢、沉淪。
- 成語出處:
- 宋 朱熹《小學》卷五引程灝曰:“雖高才明智,膠于見聞,醉生夢死,不自覺也。”
-
388
自生自死
- 成語拼音:
- zì shēng zì sǐ
- 成語解釋:
- 自然地發生,生長,又自然地消滅。形容自然發展,無人過問
- 成語出處:
- 宋·呂皓《上孝宗皇帝書》:“宜宥而不獲宥,宜誅而不及誅,是雖匹夫之幸不幸,猶螻蟻之自生自死于天地之間,固無損于造化之功也。”
-
389
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 成語拼音:
- zhòng shǎng zhī xià,bì yǒu sǐ fū
- 成語解釋:
- 指用重金懸賞,就會有勇于出來干事的人。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 耿純傳》:“重賞甘餌,可以聚人者也。”李賢注引《黃石公記》:“芳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
390
賊心不死
- 成語拼音:
- zéi xīn bù sǐ
- 成語解釋:
- 不放棄壞念頭,而繼續做下去
- 成語出處:
- 姜樹茂《漁島怒潮》第17章:“這伙強盜賊心不死,說不定下一步對咱會更毒。”
-
391
自尋死路
- 成語拼音:
- zì xún sǐ lù
- 成語解釋:
- 指自己走上毀滅的道路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7回:“話說楊志當時在黃泥岡上,被取了生辰綱去,如何回轉去見得梁中書,欲要就岡子上自尋死路。”
-
392
置之死地
- 成語拼音:
- zhì zhī sǐ dì
- 成語解釋:
- 有意使人處于無法生存下去的境地。
- 成語出處:
- 《孫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
393
蟯蛔之死
- 成語拼音:
- náo huí zhī sǐ
- 成語解釋:
- 蟯:人體寄生蟲;蛔:蛔蟲。形容不勞而獲者終歸會失敗
- 成語出處:
- 《燕書》:“蟯蛔所藉以生者,在人腸胃之中也。”
-
394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成語拼音:
- qìng fù bù sǐ,lǔ nàn wèi yǐ
- 成語解釋:
- 不殺掉慶父,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就得不到安寧。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閔公元年》:“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
395
認死扣兒
- 成語拼音:
- rèn sǐ kòu ér
- 成語解釋:
- 成語出處:
* 關于死死的成語 形容死死的成語 描述死死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