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死死的成語 (395個)
-
261
死亡枕藉
- 成語拼音:
- sǐ wáng zhěn jiè
- 成語解釋:
- 枕藉:縱橫相枕而臥。形容死的很多。
- 成語出處:
- 朱自清《執政大屠殺記》:“那時前后都有槍彈,人多門狹,前面的槍又極近,死亡枕藉。”
-
262
士為知己者死
- 成語拼音:
- 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
- 成語解釋:
- 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為賞識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獻身。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 趙策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讎矣。”
-
263
死無葬身之地
- 成語拼音:
-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 成語解釋:
- 死了沒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結局很悲慘。
- 成語出處:
- 元 紀君祥《趙氏孤兒》楔子:“天那,可憐害俺一家,死無葬身之地也。”
-
264
死無葬身之所
- 成語拼音:
-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suǒ
- 成語解釋:
- 葬:埋葬。死了沒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結局很悲慘
- 成語出處:
- 魯迅《而已集·答有桓先生》:“社會沒有知道我在攻擊,倘一知道,我早已死無葬身之所了。”
-
265
死心塌地
- 成語拼音:
- sǐ xīn tā dì
- 成語解釋:
- 死心:不變心;塌地:指心里塌實。原指心里塌實;不再做別的打算。現形容主意已定;決不改變或心甘情愿。
- 成語出處:
- 元 喬孟符《鴛鴦被》第四折:“這洛陽城劉員外,他是個有錢賊,只要你還了時,方才死心塌地。”
-
266
死心眼
- 成語拼音:
- sǐ xīn yǎn
- 成語解釋:
- 固執拘泥,想不開。比喻性情固執,或者遇事想不開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0回:“難道天下沒有一樣的風箏,單他有這個不成?二爺也死心眼兒了!”
-
267
死心眼兒
- 成語拼音:
- sǐ xīn yǎn ér
- 成語解釋:
- 固執拘泥,想不開。比喻性情固執,或者遇事想不開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0回:“難道天下沒有一樣的風箏,單他有這個不成?二爺也死心眼兒了!”
-
268
死樣活氣
- 成語拼音:
- sǐ yàng huó qì
- 成語解釋:
- 形容沒有生氣。
- 成語出處:
-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京派’和‘海派’》:“我寧可向潑刺的妓女立正,卻不愿意和死樣活氣的文人打棚。”
-
269
死要面子
- 成語拼音:
- sǐ yào miàn zǐ
- 成語解釋:
- 指特別愛惜自己的顏面
- 成語出處:
- 張潔《沉重的翅膀》:“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絕不會把這些事往外講。”
-
270
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 成語拼音:
- sǐ zhū gé néng zǒu shēng zhòng dá
- 成語解釋:
- 諸葛:諸葛亮;走:嚇走;仲達:司馬懿。指人雖死,余威猶在
- 成語出處:
- 傅専《題自書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橫卷》詩:“君不聞‘死諸葛能走生仲達’,千古奇事真堪詫。”
-
271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 成語拼音:
- tù sǐ hú bēi,wù shāng qí lèi
- 成語解釋:
- 兔子死了,狐貍感到悲傷。比喻因同類的失敗或死亡而感到悲傷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9回:“獲曰:‘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吾與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無冤,何故害我?”
-
272
兔死犬饑
- 成語拼音:
- tù sǐ quǎn jī
- 成語解釋:
- 比喻敵人滅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 成語出處:
- 明·張居正《答兩廣劉凝齋言賊情軍情民情》:“鳥盡弓藏,兔死犬饑,故諸將士多張大賊勢者,亦未可盡以為然也。”
-
273
武人不惜死
- 成語拼音:
- wǔ rén bù xī sǐ
- 成語解釋:
- 惜:吝惜。指武官不怕死
- 成語出處:
- 《宋史·岳飛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
-
274
萬死一生
- 成語拼音:
- wàn sǐ yī shēng
- 成語解釋:
- 死的可能極大,活的希望極小。比喻冒生命危險。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司馬遷傳》:“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斯以奇矣。”
-
275
靴刀誓死
- 成語拼音:
- xuē dāo shì sǐ
- 成語解釋:
- 指戰死沙場的決心。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李光弼傳》:“及是擊賊,常納短刀于靴中,有決死之志,城上面西拜舞,三軍感動。”
-
276
兄死弟及
- 成語拼音:
- xiōng féi dì jí
- 成語解釋:
- 原指哥哥死了,弟弟即位做君主。后也指弟弟接替哥哥的職位和事業。
- 成語出處:
- 《公羊傳·昭公二十二年》:“不與當,父死子繼,兄死弟及之辭也。”
-
277
朽木死灰
- 成語拼音:
- xiǔ mù sǐ huī
- 成語解釋:
- 枯干的樹木和火滅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極端消沉,對任何事情無動于衷。
- 成語出處:
- 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折:“小官已為朽木死灰,若非你拯救吹噓,安能到此。”
-
278
心如死灰
- 成語拼音:
- xīn rú sǐ huī
- 成語解釋:
- 死灰:已冷卻的灰燼。原指心境淡漠,毫無情感。現也形容意志消沉,態度冷漠到極點。
- 成語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知馮游》:“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
279
心若死灰
- 成語拼音:
- xīn ruò sǐ huī
- 成語解釋:
- 形容不為外物所動的一種精神狀態。現多用以形容灰心失意。
- 成語出處:
- 《淮南子·精神訓》:“若然者,正肝膽,遺耳目,心志專于內,通達耦于一,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渾然而往逯然而來,形若槁木,心若死灰。”
-
280
效死疆場
- 成語拼音:
- xiào sǐ jiāng chǎng
- 成語解釋:
- 到邊疆拼死報效國家。
- 成語出處:
- 明 張居正《再乞休致疏》:“雖執殳荷戈,效死疆場,亦所弗避。”
* 關于死死的成語 形容死死的成語 描述死死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