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死不死的成語 (175個)

    141

    精禽填海

    成語拼音:
    jīng qín tián hǎi
    成語解釋:
    精禽:傳說炎帝的女兒在東海淹,靈魂化作精衛鳥,常銜西山木石填東海。比喻意志堅決,畏艱難
    成語出處:
    梁啟超《新羅馬》楔子:“精禽填海,斥鷃笑其大愚;杜宇啼枝,行人聞而墮淚。”
    142

    精衛填海

    成語拼音:
    jīng wèi tián hǎi
    成語解釋:
    精衛:古代神話中的小鳥名。古代神話;炎帝的女兒在東海淹;化為精衛鳥;每天銜西山的木石來填東海。后用來比喻畏困難;意志堅決。
    成語出處:
    晉 陶淵明《山海經》詩:“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143

    膠柱調瑟

    成語拼音:
    jiāo zhù tiáo sè
    成語解釋:
    瑟:古代一種彈撥樂器。用膠粘住瑟上用以調音的短木,能再調整音的高低緩急。比喻拘泥板,缺少變通。
    成語出處:
    《文子·五·道德》:“老子曰:‘執一世之法籍,以非傳代之俗,譬猶膠柱調瑟。’”
    144

    刻船求劍

    成語拼音:
    kè chuán qiú jiàn
    成語解釋:
    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知變通
    成語出處:
    唐·劉知畿《史通·因習》:“夫事有貿遷,而言無變革,此所謂膠柱而調瑟,刻船以求劍也。”
    145

    刻舟求劍

    成語拼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成語解釋:
    舟:船;求:尋找;尋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失落水中的劍。比喻辦事方法對頭;守教條;拘泥固執;知道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化。
    成語出處:
    戰國 呂韋《呂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行,求劍若此,亦惑乎?”
    146

    兩肋插刀

    成語拼音:
    liǎng lèi chā dāo
    成語解釋:
    兩邊肋骨插上刀。表示;敢于赴湯蹈火。
    成語出處:
    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讓老喬先撤,你為他兩肋插刀頂上一陣。”
    147

    魯連蹈海

    成語拼音:
    lǔ lián dǎo hǎi
    成語解釋:
    戰國時齊國人魯仲連滿秦王稱帝的計劃,曾說,秦如稱帝,則蹈東海而。后以“魯連蹈海”表示寧受強敵屈辱的氣節、情操。
    成語出處:
    明·許時泉《武陵春》:“棄禮義而尚有功,魯連蹈海;墮名城以殺豪杰,李耳出關。”
    148

    臨難如歸

    成語拼音:
    lín nàn rú guī
    成語解釋:
    歸:返回。形容面對危難而畏生
    成語出處:
    《魏書·節義傳序》:“至于輕生蹈節,臨難如歸,殺身成仁,而無悔。”
    149

    木梗之患

    成語拼音:
    mù gěng zhī huàn
    成語解釋:
    喻客他鄉,得復歸故里。
    成語出處:
    漢·劉向《說苑·正諫》:“今秦,四塞之國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
    150

    馬去馬歸

    成語拼音:
    mǎ qù mǎ guī
    成語解釋:
    據《淮南子·人間訓》載,邊塞老翁失馬,人以為禍,結果其馬領胡人駿馬同歸,人皆賀之,而其子卻因騎馬摔傷致殘,鄉人吊之,料胡人入塞,邊塞丁壯戰者十九,其子卻因腿跛而全。后因以“馬去馬歸”喻世事多變,得失無常。
    成語出處:
    據《淮南子·人間訓》載,邊塞老翁失馬,人以為禍,結果其馬領胡人駿馬同歸,人皆賀之,而其子卻因騎馬摔傷致殘,鄉人吊之,料胡人入塞,邊塞丁壯戰者十九,其子卻因腿跛而全。
    151

    寧玉碎,毋瓦全

    成語拼音:
    nìng yù suì,wú wǎ quán
    成語解釋:
    寧:寧愿;毋:要。寧做玉器被打碎,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寧愿為正義而,決茍且偷生
    成語出處:
    郭沫若《斷斷集·滅的光輝》:“這種精神,這妥協寧玉碎,毋瓦全的精神,這是永遠值得我們紀念,值得我們繼承的。”
    152

    拼命三郎

    成語拼音:
    pīn mìng sān láng
    成語解釋:
    梁山好漢石秀的綽號。比喻打仗勇敢或干事竭盡全力的人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44回:“自小學得些槍棒在身,一生執意,路見平,但要去相助,人都呼小弟作‘拼命三郎’。”
    153

    魄散魂飄

    成語拼音:
    pò sàn hún piāo
    成語解釋:
    形容人臨時神志昏迷、人事省。
    成語出處: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七回:“雙手攥定了這根九環錫杖,謹照著他的腰眼骨兒,著實斷送他一下,把個孽畜打得一個星飛繚亂,魄散魂飄。”
    154

    齊王舍牛

    成語拼音:
    qí wáng shě niú
    成語解釋:
    《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后以“齊王舍牛”比喻帝王對臣民懷有惻隱之心。
    成語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王(齊宣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地。’對曰:‘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155

    人琴俱亡

    成語拼音:
    rén qín jù wáng
    成語解釋:
    俱:全,都;亡:去,存在。形容看到遺物,懷念者的悲傷心情。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傷逝》:“弦既調,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慟絕良久,月余亦卒。”
    156

    人亡家破

    成語拼音:
    rén wáng jiā pò
    成語解釋:
    家庭破產,人口亡。形容家遭幸的慘相。
    成語出處:
    《晉書 溫嶠傳》:“會琨為段匹磾所害,嶠表琨忠誠,雖勛業遂,然家破人亡,宜在褒崇,以慰海內之望。”
    157

    殺人如麻

    成語拼音:
    shā rén rú má
    成語解釋:
    的人像亂麻一樣數清。形容殺人極多。
    成語出處:
    唐 李白《蜀道難》詩:“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158

    若歸

    成語拼音:
    shì sǐ ruò guī
    成語解釋:
    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怕犧牲生命。同“視如歸”。
    成語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兵略訓》:“故戰日有期,視若歸。”
    159

    若生

    成語拼音:
    shì sǐ ruò shēng
    成語解釋:
    去看做活著一樣。形容
    成語出處:
    《莊子 秋水》:“白刃交于前,視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160

    猶歸

    成語拼音:
    shì sǐ yóu guī
    成語解釋:
    看得象回家一樣平常。形容怕犧牲生命。同“視如歸”。
    成語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弭訟》:“夫伏之人,視猶歸,血刃之禍,于是將起。”
    * 關于死不死的成語 形容死不死的成語 描述死不死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