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欺騙的成語 (83個)
-
21
欺世釣譽
- 成語拼音:
- qī shì diào yù
- 成語解釋:
- 欺:欺騙;世:世人;譽:名聲。欺騙世人,竊取名譽
- 成語出處:
- 《元史·隱逸傳》:“世主亦茍取其名而強起之,不如所聞,則曰:‘是欺世釣譽者也。’”
-
22
欺世惑俗
- 成語拼音:
- qī shì huò sú
- 成語解釋:
- 欺騙世人,破壞習俗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惠施的思想與性格》:“在思想革命的時期,一種學論初出世時,誰不受人非難,被詆為非圣無法,離經畔道,欺世惑俗,乃至處于極刑呢?”
-
23
欺世亂俗
- 成語拼音:
- qī shì luàn sú
- 成語解釋:
- 亂:迷惑。欺騙世人,破壞習俗
- 成語出處:
- 宋·陳亮《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狀》:“給事中王時升似樸實詐,足以欺世亂俗。”
-
24
欺天罔地
- 成語拼音:
- qī tiān wǎng dì
- 成語解釋:
- 欺騙天地。極言人之背理昧心。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這等窮兒乍富,瞞心昧己,欺天誑地,只要損別人,安自己。”
-
25
悮國欺君
- 成語拼音:
- wù guó qī jūn
- 成語解釋:
- 悮:耽誤;欺:欺騙。欺騙君王,禍害國家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八卷:“假如有一等做官的,悮國欺君,侵剝百姓,雖然官高祿厚,難道不是大盜?”
-
26
連蒙帶騙
- 成語拼音:
- lián mēng dài piàn
- 成語解釋:
- 欺蒙,欺騙別人
- 成語出處:
- 老舍《四世同堂》:“要是他再滑一點,連蒙帶騙,常常使點壞心眼,在這么個兵荒馬亂的年月,就不說飛黃騰達吧,總不至于丟差事。”
-
27
盜名欺世
- 成語拼音:
- dào míng qī shì
- 成語解釋:
- 竊取名譽;欺騙世人。
- 成語出處:
- 荀況《荀子 不茍》:“夫貧賤者則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于暗世者也,險莫大焉。”
-
28
大言欺人
- 成語拼音:
- dà yán qī rén
- 成語解釋:
- 大言:夸大的言辭。說大話欺騙別人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軍敗于當陽,計窮于夏口,區區求救于人,而猶言‘不懼’,此真大言欺人也。”
-
29
欺公罔法
- 成語拼音:
- qī gōng wǎng fǎ
- 成語解釋:
- 欺騙公眾,無視法律。
- 成語出處: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十卷:“那太守就大怒道:‘這一班光棍奴才,敢如此欺公罔法。’”
-
30
欺君誤國
- 成語拼音:
- qī jūn wù guó
- 成語解釋:
- 欺騙君主,禍害國家。
- 成語出處:
- 明 陸采《明珠記 奸謀》:“劉震這廝索強,前日彈我欺君誤國,要將梟首示眾。”
-
31
欺君之罪
- 成語拼音:
- qī jūn zhī zuì
- 成語解釋:
- 欺騙君主的罪行
- 成語出處: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且煌煌天語,誰敢有違,以自取欺君之罪。”
-
32
欺上壓下
- 成語拼音:
- qī shàng yā xià
- 成語解釋:
- 欺騙上級,壓制下級
- 成語出處:
-
33
欺以其方
- 成語拼音:
- qī yǐ qí fāng
- 成語解釋:
- 欺:欺騙;其方:合乎情理的方法。比喻壞人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欺騙別人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萬章上》:“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
-
34
市無二價
- 成語拼音:
- shì wú èr jià
- 成語解釋:
- 買賣沒有兩種價錢,買賣公道,不欺騙人。形容社會風氣好。亦作“市不二價”。
- 成語出處:
- 《漢書·王莽傳上》:“又奏為市無二價,官無獄訟。”
-
35
罔上虐下
- 成語拼音:
- wǎng shàng nüè xià
- 成語解釋:
- 罔:欺騙;虐:侵害。指瞞上欺下
- 成語出處:
- 明·宋濂《元史·耶律楚材傳》:“此貪利之徒,罔上虐下,為害甚大。”
-
36
虛譽欺人
- 成語拼音:
- xū yù qī rén
- 成語解釋:
- 譽:聲譽,名譽。用虛假的聲譽欺騙人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非比夸辯之徒,虛譽欺人。”
-
37
弄虛作假
- 成語拼音:
- nòng xū zuò jiǎ
- 成語解釋:
- 虛假;不實;制造假的現象以欺騙別人。
- 成語出處:
- 廖魯言《一九五九年農業戰線的任務》:“在執行生產計劃的全部過程中,也應該實事求是,力戒浮夸和弄虛作假。”
-
38
朝四暮三
- 成語拼音:
- zhāo sì mù sān
- 成語解釋:
- 原指使用騙術欺騙人。后比喻經常變卦,反復無常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余之幣制金融政策》:“其后有以調停之說進者,吾見其朝四暮三,無關宏旨。”
-
39
盜鈴掩耳
- 成語拼音:
- dào líng yǎn ěr
- 成語解釋:
-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同“盜鐘掩耳”。
- 成語出處:
- 清 傷時子《蒼鷹擊 戕藩》:“你看他盜鈴掩耳欺天下,賣國甘心作帝皇,有甚商量。”
-
40
爾詐我虞
- 成語拼音:
- ěr zhà wǒ yú
- 成語解釋:
- 爾:你;虞、詐:欺騙。表示彼此互相欺騙。
- 成語出處:
-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 關于欺騙的成語 形容欺騙的成語 描述欺騙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