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樣子的成語 (1027個)

    481

    婆娑

    成語拼音:
    lǎo zǐ pó suō
    成語解釋:
    :自稱;婆娑:放逸的。自夸胸懷曠逸的豪言壯語
    成語出處:
    《晉書·陶侃傳》:“將出府門,顧謂愆期曰:‘老婆娑,正坐諸君輩。’”
    482

    爛醉如泥

    成語拼音:
    làn zuì rú ní
    成語解釋:
    醉得癱成一團,扶都扶不住。形容大醉的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儒林傳下 周澤》:“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唐 李賢注:“《漢官儀》此下云:‘一日不齋醉如泥。’”
    483

    滿不在乎

    成語拼音:
    mǎn bù zài hū
    成語解釋:
    滿:全;在乎:在意。完全不放在心上。形容不在意、無所謂的
    成語出處:
    朱自清《執政府大屠殺記》:“區區一條生命,在他們眼里,正和一根草,一堆馬糞一般,是滿不在乎的!”
    484

    目瞪口呆

    成語拼音:
    mù dèng kǒu dāi
    成語解釋:
    瞪:睜大眼睛直視;呆:發愣。眼睛大睜;眼珠發直;張嘴說不出話來。形容因恐懼而失神發愣的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嚇得項王目瞪口呆,動彈不得。”
    485

    目瞪口哆

    成語拼音:
    mù dèng kǒu duō
    成語解釋:
    瞪:眼睛發愣;哆:張口的。瞪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吃驚的
    成語出處:
    宋·洪邁《夷堅丁志·荊山客邸》:“翻揭席薦,無所見而出,面色如墨,目瞪口哆,不能復言。”
    486

    目呆口咂

    成語拼音:
    mù dāi kǒu zā
    成語解釋:
    咂:用舌頭抵住牙齒發出的聲音。目光發呆,口中發出嘖嘖聲。形容吃驚的
    成語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52回:“寨中這些兵卒,多是強盜出身,何曾看見如此禮物,見了個個目呆口咂,連尤俊達與連巨真亦嘖嘖稱羨。”
    487

    沒顛沒倒

    成語拼音:
    méi diān méi dǎo
    成語解釋:
    指沒分曉或紛亂的
    成語出處:
    元 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你兩個都不為年紀老,怎么的便這般沒顛沒倒,對官司不分個真假,辨個清濁。”
    488

    目瞪神呆

    成語拼音:
    mù dèng shén dāi
    成語解釋:
    瞪:眼睛發愣。眼睛發愣,神情呆滯。形容吃驚的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8回:“登時驚得目瞪神呆,惟恐他們盤問,就要出丑。”
    489

    弭耳俯伏

    成語拼音:
    mǐ ěr fǔ fú
    成語解釋:
    弭耳:溫馴的。俯首帖耳的
    成語出處:
    《六韜·武韜·發啟》:“猛獸將搏,弭耳俯伏;圣人將動,必有愚色。”
    490

    弭耳受教

    成語拼音:
    mǐ ěr shòu jiào
    成語解釋:
    弭耳:溫馴的。形容非常聽話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6回:“且等我收伏了這個貫索奴,作個引線,不怕那條孽龍不弭耳受教。”
    491

    毛發盡豎

    成語拼音:
    máo fà jìn shù
    成語解釋:
    豎:直立。汗毛和頭發都豎立起來。形容憤怒或極度恐懼、緊張的
    成語出處: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71回:“黑蠻龍聽了,不覺腮邊火冒,毛發盡豎。”
    492

    毛發皆豎

    成語拼音:
    máo fà jiē shù
    成語解釋:
    豎:直立。汗毛和頭發都豎立起來。形容極度恐懼、緊張的
    成語出處: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六回:“猛然間聽的呼呼風響,楊忠覺得毛發皆豎,連忙起身,手掣寶劍。”
    493

    眉飛目舞

    成語拼音:
    méi fēi mù wǔ
    成語解釋:
    形容人非常得意興奮的
    成語出處:
    許地山《黃昏后》:“這老人家在燈光之下說得眉飛目舞。”
    494

    毛發森豎

    成語拼音:
    máo fà sēn shù
    成語解釋:
    豎:直立。汗毛和頭發都豎立起來。形容憤怒或極度恐懼、緊張的
    成語出處:
    宋·岳珂《桯史·館娃浯溪》:“余忽心動,毛發森豎,乃跡故步,還至水滸。”
    495

    眉飛色舞

    成語拼音:
    méi fēi sè wǔ
    成語解釋:
    色:臉色;表情。雙眉挑動;興奮愉快的表情躍然臉上。形容非常興奮得意的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一回:“王鄉紳一聽此言,不禁眉飛色舞。”
    496

    眉飛色悅

    成語拼音:
    méi fēi sè yuè
    成語解釋:
    形容人非常得意興奮的
    成語出處:
    臧克家《迎春辭》:“大伙兒聚在一塊把希望敘說,激情滿懷,眉飛色悅,打倒了‘四人幫’,心里多么快活!”
    497

    目光炯炯

    成語拼音:
    mù guāng jiǒng jiǒng
    成語解釋:
    炯炯:明亮的。眼睛明亮有神。
    成語出處:
    晉 潘岳《寡婦賦》:“目炯炯而不寢。”
    498

    毛骨悚然

    成語拼音:
    máo gǔ sǒng rán
    成語解釋:
    毛:頭發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毛發豎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懼驚駭。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2回:“左右將此檄傳進,操見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499

    面紅脖

    成語拼音:
    miàn hóng bó zǐ cū
    成語解釋:
    臉紅脖變粗。形容因激動、窘迫、發怒或羞漸而臉色漲紅的
    成語出處:
    高陽《玉座珠簾》:“皇帝面紅脖粗地大罵言官沽名釣譽,恭王與醇王自恃長親,渺視皇帝,話越說越多,也越離譜了。”
    500

    面紅耳赤

    成語拼音:
    miàn hóng ěr chì
    成語解釋:
    臉和耳朵都紅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動或發怒而臉色漲紅的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語類》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頭紅耳赤;文卻三仕三已,略無喜慍。”
    * 關于樣子的成語 形容樣子的成語 描述樣子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