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是非的成語 (167個)

    121

    片言折獄

    成語拼音:
    piàn yán zhé yù
    成語解釋:
    片言:極少的幾句話;折獄:判決訴訟案件。原意能用簡單的幾句話判決訟事。后指能用幾句話就斷定雙方爭論的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122

    清官難斷家務事

    成語拼音:
    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
    成語解釋:
    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難論斷家庭糾紛的曲直。指家庭內部的事,外人很難搞清楚。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難斷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123

    丘壑涇渭

    成語拼音:
    qiū hè jīng wèi
    成語解釋:
    丘壑:山丘與坑谷;涇渭:涇水和渭水,比喻。比喻對事物的高低分得清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9回:“若論心里的丘壑涇渭,頗步熙鳳的后塵。”
    124

    群口鑠金

    成語拼音:
    qún kǒu shuò jīn
    成語解釋:
    鑠:熔化。眾口一詞能夠把金屬熔化。指輿論可以混淆
    成語出處:
    宋·李綱《謝親筆札子》:“陛下察其心于群口鑠金之際,薄其罪于眾人欲殺之時。”
    125

    嘁嘁嚓嚓

    成語拼音:
    qī qī chā chā
    成語解釋:
    低聲議論,搬弄
    成語出處:
    浩然《艷陽天》第24章:“他們咬著耳朵嘁嘁嚓嚓地說了幾句什么,兩個人又都得意地笑了。”
    126

    嘁嘁喳喳

    成語拼音:
    qī qī zhā zhā
    成語解釋:
    低聲議論,搬弄
    成語出處:
    魯迅《準風月談 歸厚》:“小婦人的嘁嘁喳喳,又何嘗不可以消閑。”
    127

    清渭濁涇

    成語拼音:
    qīng wèi zhuó jīng
    成語解釋:
    《詩·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孔穎達疏:“涇水以有渭,故見其濁。”古以為渭水清,涇水濁,后因稱“清渭濁涇”。亦以喻兩相比較,好壞分明。
    成語出處:
    《詩·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孔穎達疏:“涇水以有渭,故見其濁。”
    128

    權移馬鹿

    成語拼音:
    quán yí mǎ lù
    成語解釋:
    語本秦趙高指鹿為馬事。謂恃權專橫跋扈,任意顛倒
    成語出處:
    語出秦·趙高指鹿為馬事。
    129

    饒舌調唇

    成語拼音:
    ráo shé tiáo chún
    成語解釋:
    饒舌,多嘴。調唇,耍嘴皮子。指多嘴多舌,搬弄
    成語出處:
    明 無名氏《蘇九淫奔》第一折:“我恰待饒舌調唇,怎當他拔樹尋根。”
    130

    視白成黑

    成語拼音:
    shì bái chéng hēi
    成語解釋:
    視:看。把白色看成黑色。比喻顛倒美丑
    成語出處:
    唐·柳宗元《瓶賦》:“視白成黑,顛倒妍媸。”
    131

    隨波漂流

    成語拼音:
    suí bō piāo liú
    成語解釋:
    隨:跟從。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蕩。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的能力,只能隨著別人走
    成語出處:
    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泥滯茍且,沒而不覺,隨波漂流,與熛俱滅者亦甚眾多。”
    132

    隨波逐流

    成語拼音:
    suí bō zhú liú
    成語解釋:
    隨:跟著;逐:追趕;追隨。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蕩。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的能力;只隨著別人走。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133

    說長道短

    成語拼音:
    shuō cháng dào duǎn
    成語解釋:
    長、短:;好壞。說長處;講短處。指議論別人的好壞
    成語出處:
    漢 崔瑗《座佑銘》:“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134

    說短論長

    成語拼音:
    shuō duǎn lùn cháng
    成語解釋:
    議論別人的好壞
    成語出處:
    漢 崔瑗《座佑銘》:“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135

    水晶燈籠

    成語拼音:
    shuǐ jīng dēng lóng
    成語解釋:
    比喻遇事能明察的人。
    成語出處:
    宋 范鎮《東齋記事補遺》:“劉隨待制為成都通判,嚴明通達,人謂之水晶燈籠。”
    136

    司馬稱好

    成語拼音:
    sī mǎ chēng hǎo
    成語解釋:
    五代李瀚《蒙求》詩:“司馬稱好。”徐子光集注:“(后漢司馬徽)口不談人之短。與人語,莫問好惡,皆言好。有鄉人問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陳子死,答曰大好。妻責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聞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后因以喻指老好人不分,事理不
    成語出處:
    五代·李瀚《蒙求》詩:“司馬稱好。”徐子光集注:“(后漢司馬徽)口不談人之短。與人語,莫問好惡,皆言好。有鄉人問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陳子死,答曰大好。妻責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聞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
    137

    束蒲為脯

    成語拼音:
    shù pú wéi pú
    成語解釋:
    將捆束的蒲柳說成肉脯。謂有意顛倒黑白,混淆
    成語出處:
    漢·應劭《風俗通》:“秦相趙高指鹿為馬,束蒲為脯,二世不覺。”
    138

    隨聲吠影

    成語拼音:
    suí shēng fèi yǐng
    成語解釋:
    比喻一經他人唆使,便不分曲直,對人大加攻擊。
    成語出處:
    漢 王符《潛夫論 賢難》:“諺曰: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139

    投畀豺虎

    成語拼音:
    tóu bì chái hǔ
    成語解釋:
    畀:給與。原指那種好搬弄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眾對壞人的憤恨。
    成語出處:
    《詩經 小雅 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
    140

    挑撥煽惑

    成語拼音:
    tiǎo bō shān huò
    成語解釋:
    搬弄,煽動鬧事
    成語出處:
    鄧小平《動員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日寇、漢奸、托派之輩,則更利用這些缺點和錯誤,來進行其挑撥煽惑的陰謀,企圖造成民變。”
    * 關于是非的成語 形容是非的成語 描述是非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