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方面的成語 (190個)
-
21
有一利必有一弊
- 成語拼音:
- yǒu yī lì bì yǒu yī bì
- 成語解釋:
- 在這一方面有好處,在另一方面就會有壞處。
- 成語出處:
- 魯迅《且介亭雜文·關于中國的二三件事》:“但是,真如先哲之謂‘有一利必有一弊’罷,同時也開始了火災。”
-
22
有一利即有一弊
- 成語拼音:
- yǒu yī lì jì yǒu yī bì
- 成語解釋:
- 弊:弊病,害處。在這一方面有好處,在另一方面就會有壞處
- 成語出處: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46回:“天下事有一利即有一弊,那里有沒有弊病的道理。”
-
23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成語拼音:
- zhǐ zhī qí shān,bù zhī qí èr
- 成語解釋:
- 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 成語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天地》:“識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內,而不治其外。”
-
24
獨當一面
- 成語拼音:
- dú dāng yī miàn
- 成語解釋:
- 單獨承擔或負責一個方面的重要工作。形容精神強干;有本事能力。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張良傳》:“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
25
分身無術
- 成語拼音:
- fēn shēn wú shù
- 成語解釋:
- 分身:分出精力照顧其他方面。沒有一身同時兼顧幾個方面的法術。
- 成語出處:
- 陸天明《省委書記》:“黃群在另一間屋里陪小揚在燈下做功課,同時又惦記著那邊的馬揚,分身無術,心神不定。”
-
26
方圓可施
- 成語拼音:
- fāng yuán kě shī
- 成語解釋:
- 施:施行,實施。方圓都能適應。比喻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 成語出處:
- 《南齊書·沈憲傳》:“補烏程令,甚著政績。太守褚淵嘆之,曰:‘此人方圓可施。’”
-
27
兩面二舌
- 成語拼音:
- liǎng miàn èr shé
- 成語解釋:
- 比喻在兩方面挑拔。
- 成語出處:
- 宋 司馬光《涑水家儀》:“凡女仆兩面二舌、虛飾迭讒者逐之。”
-
28
以偏概全
- 成語拼音:
- yǐ piān gài quán
- 成語解釋:
- 以:用;拿;偏:片面;一方面;概:概括;全:全部;全面。以片面代替全面。
- 成語出處:
- 吳家國《普通邏輯》:“只有分析地閱讀,才能學得深透,不致囫圇吞棗,一知半解;只有綜合地閱讀,才能學得完整系統,不致斷章取義,以偏概全。”
-
29
多歧亡羊
- 成語拼音:
- duō qí wáng yáng
- 成語解釋:
- 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復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也比喻學習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 成語出處:
- 戰國 鄭 列御寇《列子 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
-
30
為淵驅魚
- 成語拼音:
- wèi yuān qū yú
- 成語解釋:
- 原比喻殘暴的統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敵方。現比喻不會團結人;把一些本來可以團結過來的人趕到敵對方面去。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
31
一方之任
- 成語拼音:
- yī fāng zhī rèn
- 成語解釋:
- 負一方面責任的職務。
- 成語出處:
- 《漢書·終軍傳》:“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竊不勝憤懣。”
-
32
貽誚多方
- 成語拼音:
- yí qiào duō fāng
- 成語解釋:
- 貽:贈送;誚:責備,譏諷。在很多方面給人以責備的機會
- 成語出處:
- 宋·蘇舜欽《杜公謝官表》:“塵污近輔,貽誚多方,績效不揚,譏議上徹。”
-
33
暗渡陳倉
- 成語拼音:
- àn dù chén cāng
- 成語解釋:
- 渡;越過;陳倉;古縣名;在今寶雞市東;為關中通向漢中的交通要道。①指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戰略;亦比喻軍事或其它方面的秘密活動。②也比喻男女私通。
- 成語出處:
- 《群音類選 》:“就是韓信暗渡陳倉道,有賊兵來犯著,殺得他怎生逃。”
-
34
博學宏才
- 成語拼音:
- bó xué hóng cái
- 成語解釋:
- 博:廣博;學:學問;宏:廣大;才:才能。學識廣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 成語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6回:“陛下在內檢一個博學宏才的,召他進來,面試一篇,不好再作區處。”
-
35
鼎足而立
- 成語拼音:
- dǐng zú ér lì
- 成語解釋:
- 鼎;古代烹煮用的炊具;多為圓形;三足兩耳。像鼎那樣三只腳并立。比喻事物三方面并立;常指政治局勢或力量三方面相持。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
36
鼎足之勢
- 成語拼音:
- dǐng zú zhī shì
- 成語解釋:
-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 成語出處:
- 晉 孫楚《為石仲容與孫皓書》:“自謂三分鼎足之勢。可以與泰山共相始終。”
-
37
厚今薄古
- 成語拼音:
- hòu jīn bó gǔ
- 成語解釋:
- 厚:推崇,重視;薄:輕視,怠慢。重視現代的,輕視古代的。多用于學術研究方面。
- 成語出處:
- 吳晗《燈下集·厚今薄古和古為今用》:“厚今薄古和古為今用是一句話、一件事情的兩面。”
-
38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成語拼音:
-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 成語解釋:
- 指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 成語出處:
- 漢 王符《潛夫論 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39
極重難返
- 成語拼音:
- jí zhòng nán fǎn
- 成語解釋:
- 猶積重難返。指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弊端或某種局面難以改變。用于消極方面。
- 成語出處:
- 清·顧炎武《日知錄·蘇松二府田賦之重》:“此固其極重難返之勢,始于景定,訖于洪武,而征科之額,十倍于紹煕以前者也。”
-
40
內外夾擊
- 成語拼音:
- nèi wài jiā jī
- 成語解釋:
- 夾:從兩方面來的。從里、外兩方面配合同時進攻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臺兒莊正面之敵,經我軍于六日夜開始總攻,內外夾擊……尚據險頑抗,戰況之烈,空前未有。”
* 關于方面的成語 形容方面的成語 描述方面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