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人的成語 (46個)
-
21
騷人墨客
- 成語拼音:
- sāo rén mò kè
- 成語解釋:
- 騷人:原指《離騷》作者屈原及楚辭作者;后泛指詩人;墨客:文人。指詩人、作家等風雅的文人。
- 成語出處:
- 《宣和畫譜 宋迪》:“運思高妙,如騷人墨客登高臨賦。”
-
22
地下修文
- 成語拼音:
- dì xià xiū wén
- 成語解釋:
- 舊指有才文人早死。
- 成語出處:
- 《太平御覽》卷八八引王隱《晉書》:“韶言天上及地下事,亦不能悉知也。顏淵、卜商今見在為修文郎。”
-
23
棄筆從戎
- 成語拼音:
- qì bǐ cóng róng
- 成語解釋:
- 猶投筆從戎。謂文人棄文就武。
- 成語出處:
- 唐·張鷟《游仙窟》:“兄及夫主,棄筆從戎,身死寇場,煢魂莫返。”
-
24
文行出處
- 成語拼音:
- wén xíng chū chǔ
- 成語解釋:
- 文:學問;行:品行;出:作官;處:隱居。舊指文人的學問、品行和對待出仕隱退的態度。
- 成語出處:
- 《周易·系辭上》:“君子之道,或出或處。”《論語·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25
窮而后工
- 成語拼音:
- qióng ér hòu gōng
- 成語解釋:
- 舊時認為文人越是窮困不得志,詩文就寫得越好。
- 成語出處:
- 宋 歐陽修《序》:“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
-
26
五經掃地
- 成語拼音:
- wǔ jīng sǎo dì
- 成語解釋:
- 五經:借指文人。把文人的臉都丟盡了。舊時也指圣人之道泯滅。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祝欽明傳》:“帝與群臣宴,欽明自言能《八風舞》,帝許之。欽明體肥丑,據地搖頭睆目,左右顧眄,帝大笑。吏部侍郎盧藏用嘆曰:‘是舉《五經》掃地矣。’”
-
27
文人雅士
- 成語拼音:
- wén rén yǎ shì
- 成語解釋:
- 有學問和處事修養的孤高的人
- 成語出處:
-
28
騷情賦骨
- 成語拼音:
- sāo qíng fù gǔ
- 成語解釋:
- 指文人的情調與風骨。
- 成語出處:
- 清·徐士俊《絡冰絲》:“小生沈約字休文……天生就騷情賦骨,隨他半幅紙、半點墨,當值千金。”
-
29
詞人墨客
- 成語拼音:
- cí rén mò kè
- 成語解釋:
- 墨客:文人。泛指風雅的文人
- 成語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一回:“館娃宮、銅雀臺,惹了多少詞人墨客嗟呀嘲誚。”
-
30
遷客騷人
- 成語拼音:
- qiān kè sāo rén
- 成語解釋:
- 遷客:被貶謫到外地的官吏;騷人:詩人。貶黜流放的官吏,多愁善感的詩人。泛指憂愁失意的文人。
- 成語出處: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
31
脫靴磨墨
- 成語拼音:
- tuō xuē mó mò
- 成語解釋:
- 指極力侍侯與討好文人
- 成語出處:
-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2回:“當殿揮毫,番書草就番人嚇。脫靴磨墨,宿憾今朝釋。”
-
32
才墨之藪
- 成語拼音:
- cái mò zhī sǒu
- 成語解釋:
- 指文人聚集的地方。
- 成語出處:
- 清 龔自珍《書金伶》:“噫!江東才墨之藪,樓池船楫之觀,燈灑之娛,春晨秋夕之游,美人公子,憐才好色,姚冶跌逿之樂,當我生之初,頗有存焉者矣。”
-
33
風流韻事
- 成語拼音:
- fēng liú yùn shì
- 成語解釋:
- 韻:風致;情趣。原指風雅而有情趣的事;即舊時文人騷客詩歌唱和、琴棋書畫一類活動。現多指男女相愛婚配之類的趣事;也指男女私情。
- 成語出處:
- 清 王韜《瀛壖雜志》:“人各卻步立,不敢詢姓氏,及移燭燭之,則倩扶也。一座嘩然,此亦風流之韻事,扁平之佳話。”
-
34
瓜字初分
- 成語拼音:
- guā zì chū fēn
- 成語解釋:
- 舊時文人拆“瓜”字為兩個八字以紀年,即十六歲。多用于女子。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吳聲歌曲《碧玉歌》:“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
-
35
香消玉殞
- 成語拼音:
- xiāng xiāo yù yǔn
- 成語解釋:
- 香、玉:舊時文人用來指女子;殞:墜落;比喻死亡。 比喻美女夭亡。
- 成語出處:
-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絕,粉骨殘軀血染衣!”
-
36
一世龍門
- 成語拼音:
- yī shì lóng mén
- 成語解釋:
- 一世:一代;龍門:后漢時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門拜訪的,稱之登龍門。稱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 成語出處:
- 《世說新語·德行》:“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后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晉書·王衍傳》:“朝野翕然,謂之‘一世龍門’矣。”
-
37
鳳泊鸞漂
- 成語拼音:
- fèng bó luán piāo
- 成語解釋:
- 飄、泊:隨流飄蕩。原形容書法筆勢瀟灑飄逸,后比喻夫妻離散或文人失意。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峋嶁山》詩:“科斗拳身薤倒披,鸞飄鳳泊拏虎螭。”
-
38
浮白載筆
- 成語拼音:
- fú bái zǎi bǐ
- 成語解釋:
- 浮:罰人飲酒;白:指專用來罰酒的大杯;浮白:指喝酒和干杯;載筆:拿著筆。一面喝酒,一面寫作。舊時比喻文人的雅量和才氣。
- 成語出處: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自志》:“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
-
39
呵壁問天
- 成語拼音:
- hē bì wèn tiān
- 成語解釋:
- 呵:大聲呵斥;問天:向天發問。形容文人不得志而發牢騷。
- 成語出處:
- 漢 王逸《天問序》:“仰見圖畫,因書其壁,呵而問之,以渫憤懣,舒瀉愁思。”
-
40
鸞飄鳳泊
- 成語拼音:
- luán piāo fèng bó
- 成語解釋:
- 原形容書法筆勢瀟灑飄逸,后比喻夫妻離散或文人失意。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峋嶁山》詩:“科斗拳身薤倒披,鸞飄鳳泊拿虎螭。”
* 關于文人的成語 形容文人的成語 描述文人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