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整體的成語 (36個)
-
21
合二為一
- 成語拼音:
- hé èr wéi yī
- 成語解釋:
- 指將兩者合為一個整體
- 成語出處:
- 清 袁枚《新齊諧 佟觭角》:“一人劈面來,急走如飛,勢甚猛,傅不及避,兩胸相撞,竟與己身合二為一。”
-
22
畫龍點睛
- 成語拼音:
- huà lóng diǎn jīng
- 成語解釋:
- 畫龍之后再點上眼睛。比喻在關鍵地方簡明扼要地點明要旨;使內容生動傳神。也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 成語出處:
-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云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
23
狐裘羔袖
- 成語拼音:
- hú qiú gāo xiù
- 成語解釋:
- 裘:皮衣;羔:指小羊皮。狐皮衣服,羔皮袖子。比喻整體尚好,略有缺點。
- 成語出處:
-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四年》:“余不說初矣,余狐裘而羔袖。”
-
24
混然天成
- 成語拼音:
- hùn rán tiān chéng
- 成語解釋:
- 自然形成的整體,沒有斧鑿的痕跡。
- 成語出處:
-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評》:“《胡笳十八拍》混然天成,絕無痕跡,如蔡文姬肝肺間流出。”
-
25
謹毛失貌
- 成語拼音:
- jǐn máo shī mào
- 成語解釋:
- 原指繪畫時小心地畫出了細微而無關緊要之處,卻忽略了整體面貌。后用以比喻注意了小處而忽略了大處。
- 成語出處:
- 《淮南子·說林訓》:“畫者謹毛而失貌。”
-
26
蠡測管窺
- 成語拼音:
- lǐ cè guǎn kuī
- 成語解釋:
- 蠡:瓢;管:竹管;窺:人小孔縫隙里觀看。用瓢來量大海,從竹管的小孔看天空。比喻見識片面狹窄,看不到事物的整體。
- 成語出處:
- 《漢書·東方朔傳》:“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筳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
-
27
羅之一目
- 成語拼音:
- luó zhī yī mù
- 成語解釋:
- 網之一孔。比喻局部在整體中才能起其作用;脫離了整體,局部便不起作用。
- 成語出處:
- 《淮南子 說山訓》:“有鳥將來,張羅而待之,得鳥者羅之一目也。今非昔比為一目之羅,則無時得鳥矣。”
-
28
破碎支離
- 成語拼音:
- pò suì zhī lí
- 成語解釋:
- 支離:分散。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體
- 成語出處:
- 朱自清《比興》:“一類可以說是毛、鄭的影響,不過破碎支離,變本加厲。”
-
29
上上下下
- 成語拼音:
- shàng shàng xià xià
- 成語解釋:
- 上面下面,往上往下,上級和下級,泛指單位的整體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3回:“今夜又該我們兩個捕獵,和十數個鄉夫在此,上上下下,放了窩弓藥箭等他。”
-
30
一目之士
- 成語拼音:
- yī mù zhī shì
- 成語解釋:
- 指見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體的人。
- 成語出處:
- 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志雅堂雜抄》:“此書成于元代,道學之風甚盛,而能為是言,此是非之公也。近世一目之士,動以詆斥宋儒為莫逭之罪,亦愚甚矣。”
-
31
以小見大
- 成語拼音:
- yǐ xiǎo jiàn dà
- 成語解釋:
- 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
- 成語出處:
- 老舍《趙子曰》:“這樣的事實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設,可是以小見大,這幾件小事不是沒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義的人們所能辦到的。”
-
32
由小見大
- 成語拼音:
- yóu xiǎo jiàn dà
- 成語解釋:
- 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
- 成語出處:
- 李欣《老生常談·編村史》:“作自我教育的‘村史’,這卻是破天荒的創造。聯想所及,由小見大。”
-
33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 成語拼音:
- yī yè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 成語解釋:
- 蔽:遮擋;泰山:山名。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 成語出處:
- 《鶚冠子·天則》:“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耳塞豆,不聞雷霆。”
-
34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 成語拼音:
-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 成語解釋:
- 蔽:遮。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 成語出處:
- 《鶚冠子 天則》:“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耳塞豆,不聞雷霆。”
-
35
支離繁碎
- 成語拼音:
- zhī lí fán suì
- 成語解釋:
- 支離:分散。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體
- 成語出處:
- 明·朱國禎《涌幢小品·為學兩端》:“近時為學不過兩端,一則徑趨簡約,脫略過高;一則專務外馳,支離繁碎。”
-
36
斬頭去尾
- 成語拼音:
- zhǎn tóu qù wěi
- 成語解釋:
- 斬掉頭部,除去尾部。指將整體分割。也指剩下中間部分。
- 成語出處:
- 葉劍英《偉大的戰略決戰》:“由于我軍執行了上述方針,華北敵人即被我軍斬頭去尾,一截一截地被各個殲滅。”
* 關于整體的成語 形容整體的成語 描述整體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