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數量的成語 (77個)
-
41
尺寸之地
- 成語拼音:
- chǐ cùn zhī dì
- 成語解釋:
- 尺寸:形容數量少。面積狹小的封地。
- 成語出處:
- 《史記·范睢蔡澤列傳》:“而齊尺寸之地無得,豈不欲得地哉?形勢不能有也。”
-
42
尺寸之功
- 成語拼音:
- chǐ cù zhī gōng
- 成語解釋:
- 尺寸:形容數量少。微末的功勞。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一》:“夫民勞而實費,又無尺寸之功,破宋肥仇,而世負其禍矣。”
-
43
尺縷斗粟
- 成語拼音:
- chǐ lǚ dǒu sù
- 成語解釋:
- 粟:谷子。比喻兄弟不和或形容數量微小
- 成語出處:
- 清·汪琬《新修至德廟碑》:“后世禮教既廢,錐刀之末,尺縷斗粟之微,靡所不爭。”
-
44
點點滴滴
- 成語拼音:
- diǎn diǎn dī dī
- 成語解釋:
- 一點一滴地落下,形容數量非常少
- 成語出處:
- 宋·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
45
豐富多彩
- 成語拼音:
- fēng fù duō cǎi
- 成語解釋:
- 彩:顏色;花色。數量充足、品種繁多;且極出色。也形容藝術形式應有盡有;絢麗多彩。
- 成語出處:
- 峻青《秋色賦》:“一個不久前才由機關、工廠的業余戲劇愛好者所組織進來的呂劇團,演出了豐富多彩的節目,非常令人興奮。”
-
46
分毫不差
- 成語拼音:
- fēn háo bù chā
- 成語解釋:
- 分毫:形容很少的數量,十絲為一毫,十毫為一厘,十厘為一分。差:差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四:“大尹將所報傷處,將卷對看,分毫不差。”
-
47
供過于求
- 成語拼音:
- gōng guò yú qiú
- 成語解釋:
- 供給的數量比需要的多。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凡物之所在市也,供過于求,則價格下落。”
-
48
海納百川
- 成語拼音:
- hǎi nà bǎi chuān
- 成語解釋:
- 納:容納,包容。大海可以容得下成百上千條江河之水。比喻包容的東西非常廣泛,而且數量很大。
- 成語出處:
-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形器不存,方寸海納。”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納百川也,言其包含廣也。”
-
49
舉目皆是
- 成語拼音:
- jǔ mù jiē shì
- 成語解釋:
- 抬頭看滿眼都是。形容數量多
- 成語出處:
- 林語堂《思滿大人》:“今也不然,舉目皆是‘同志’。”
-
50
旌旗蔽日
- 成語拼音:
- jīng qí bì rì
- 成語解釋:
- 旌旗:旗幟的通稱,這里特指戰旗。戰旗遮住了日光。形容軍隊數量眾多,陣容雄壯整齊。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一》:“于是楚王游于云夢,結駟千乘,旌旗蔽日。”
-
51
積小成大
- 成語拼音:
- jī xiǎo chéng dà
- 成語解釋:
- 積累少量的東西,能成為巨大的數量。
- 成語出處:
- 《漢書 董仲舒傳》:“聚少成多,積小致巨。宋 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九十:“為小惡者,如積小以成大;從微至著,為一惡以至于萬惡,一一而皆有禍應。”
-
52
累見不鮮
- 成語拼音:
- lěi jiàn bù xiān
- 成語解釋:
- 形容數量多,見怪不怪
- 成語出處:
-
53
連山排海
- 成語拼音:
- lián shān pái hǎi
- 成語解釋:
- 形容數量多、規模大。
- 成語出處:
- 清·柯悟遲《漏網喁魚集·咸豐六年》:“初八日,得大雨四五寸,河水深一尺,蝗仍連山排海而來,不知內地受傷否?”
-
54
連天匝地
- 成語拼音:
- lián tiān zā dì
- 成語解釋:
- 形容規模大,數量多。
- 成語出處:
- 明·屠隆《彩毫記·歸隱山泉》:“那管他翻云覆雨把冤家構,連天匝地兵戈斗,真個是一往冥鴻不可求。”
-
55
漫地漫天
- 成語拼音:
- màn dì màn tiān
- 成語解釋:
- 漫:滿。充滿天地之間。形容數量極多,到處皆是。亦作“漫天漫地”。
- 成語出處:
-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可早漫地漫天,更撲頭撲面,雪擁就浪千堆。”
-
56
滿山遍野
- 成語拼音:
- mǎn shān biàn yě
- 成語解釋:
- 布滿山嶺田野。形容數量多或范圍廣
- 成語出處:
-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二章:“他坐鎮延安,用紅藍鉛筆在地圖上亂畫,我們就滿山遍野亂竄!”
-
57
漫天遍野
- 成語拼音:
- màn shān biàn yě
- 成語解釋:
- 滿山遍野,形容數量多、分布廣
- 成語出處:
- 冰心《頌“一團火”》:“這星羅棋布、漫天遍野的一團團火光,會把我們新的萬里征途,照耀得多么光明,多么燦爛!”
-
58
漫山遍野
- 成語拼音:
- màn shān biàn yě
- 成語解釋:
- 漫:原為水滿外流的意思;引申為“布滿”;遍:動詞;遍及;布滿。原指布滿了山坡山岡、田間曠野。形容數量很多、范圍很廣、聲勢很大。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8回:“西涼州前部先鋒馬岱引軍一萬五千,浩浩蕩蕩,漫山遍野而來。”
-
59
彌山遍野
- 成語拼音:
- mí shān biàn yě
- 成語解釋:
- 彌:滿;遍:遍及。山上和田野里到處都是。形容數量很多、范圍很廣、聲勢很大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八卷:“忽然山谷之中,金鼓之聲四起,蠻兵彌山遍野而來。”
-
60
彌天亙地
- 成語拼音:
- mí tiān gèn dì
- 成語解釋:
- 彌:滿;亙:橫貫。山上和田野里到處都是。形容數量很多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回:“允曰:‘董賊之罪,彌天亙地,不可勝言。’”
* 關于數量的成語 形容數量的成語 描述數量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