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驚恐的成語 (50個)
-
21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 成語拼音:
- 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
- 成語解釋:
- 將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當作是士兵。形容極度驚恐,疑神疑鬼。
- 成語出處:
- 《晉書 苻堅載記下》:“(苻)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
22
魂飛天外
- 成語拼音:
- hún fēi tiān wài
- 成語解釋:
- 靈魂脫離軀體飛到天空之外。形容驚恐到極點。
- 成語出處:
- 元 李文蔚《張子房圮橋進履》:“聽說罷,魂飛天外,好教我心驚失色。”
-
23
皇皇不可終日
- 成語拼音:
-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 成語解釋:
- 驚慌地連一天都過不下去。形容驚恐不安到了極點。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們認識了以上這些矛盾,就知道中國是處在怎樣一種皇皇不可終日的局面之下。”
-
24
魂消魄散
- 成語拼音:
- hún xiāo pò sàn
- 成語解釋:
- 魂:靈魂;魄:氣魄,精神。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77回:“李明見先折了一個,卻待也要撥馬回走時,被楊志大喝一聲,驚得魂消魄散,膽顫心寒,手中那條槍,不知顛倒。”
-
25
雞飛狗走
- 成語拼音:
- jī fēi gǒu zǒu
- 成語解釋:
- 走:跑。雞亂飛,狗亂跑。形容因極端驚恐而混亂不堪。
- 成語出處:
- 清 吳趼人《痛史》第13回:“你看前兩天那種搜索的樣子,只就我們歇宿的那一家客寓,已經是鬧得雞飛狗走,鬼哭神號。”
-
26
喪膽銷魂
- 成語拼音:
- sàng hún xiāo hún
- 成語解釋:
- 喪、銷:失去。形容驚恐到極點。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馮玉蘭》第四折:“暗自凝睛,不由我不喪膽銷魂忽地驚。”
-
27
心顫魂飛
- 成語拼音:
- xīn chàn hún fēi
- 成語解釋:
- 顫:顫動,發抖。心顫抖,魂飛散。形容驚恐不安
- 成語出處:
- 蘇雪林《玉溪詩迷·附錄》:“是心顫魂飛時的言語,是腸回蕩氣時的哀音。”
-
28
心殞膽落
- 成語拼音:
- xīn yǔn dǎn luò
- 成語解釋:
- 形容十分驚恐。
- 成語出處:
- 宋·邵伯溫《聞見前錄》第四卷:“而又喧傳陛下決為親征之謀,中外聞之,心殞膽落。”
-
29
慞惶失次
- 成語拼音:
- zhāng huáng shī cì
- 成語解釋:
- 慞惶:彷徨疑懼的樣子;次:次第,常態。形容驚恐失態
- 成語出處: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03卷:“守真受教而往,方至其家,坐于客館,而歧哥已覺,慞惶失次。”
-
30
草木皆兵
- 成語拼音:
- cǎo mù jiē bīng
- 成語解釋:
- 木:樹;皆:全;都是。野草和樹木都像是兵士。比喻軍隊敗退時心虛;把草木都看成為是敵兵。亦形容極度驚恐時發出多疑的錯覺。
- 成語出處:
- 清 曾樸《孽海花》第25回:“大有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感。”
-
31
鬼哭神號
- 成語拼音:
- guǐ kū shén hào
- 成語解釋:
- ①形容哭叫悲慘凄厲。②形容聲音大而雜亂,令人驚恐。
- 成語出處:
- 元·楊暹《西游記》第三本第九出:“則聽得鬼哭神號,休猜做三唱《陽關》出霸橋。”
-
32
魂不守舍
- 成語拼音:
- hún bù shǒu shè
- 成語解釋:
- 舍:住宅;指人的軀體。靈魂離開了軀體。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驚恐萬分。
- 成語出處:
-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管輅傳》裴松之注引三國 魏 管辰《管輅別傳》:“何之視侯,則魂不守宅,血不華色,精爽煙浮,容若槁木,謂之鬼幽。”
-
33
魂不著體
- 成語拼音:
- hún bù zhuó tǐ
- 成語解釋:
- 形容極端驚恐或在某種事物誘惑下失去常態。同“魂不附體”。
- 成語出處:
- 《宣和遺事》前集:“師師聞道,嚇得魂不著體。”
-
34
魂慚色褫
- 成語拼音:
- hún cán sè chǐ
- 成語解釋:
- 惶愧失色,驚恐不安。
- 成語出處:
- 唐·司空圖《釋怨》:“二子魂慚色褫,跼聽玉音。”
-
35
魂飛魄散
- 成語拼音:
- hún fēi pò sàn
- 成語解釋:
- 魂:靈魂;魄:是指所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指魂飛了;魄也散了。形容極度驚恐。
- 成語出處:
- 左丘明《左傳 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
36
魂飛天外,魄散九霄
- 成語拼音:
- hún fēi tiān wài,pò sàn jiǔ xiāo
- 成語解釋:
- 魂:靈魂;魄: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形容驚恐到了極點或受到了極大誘惑而不能自持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3回:“梁中書看了,嚇得魂飛天外,魄散九霄。”
-
37
魂耗神喪
- 成語拼音:
- hún hào shén sàng
- 成語解釋:
- 耗:減損,消耗;喪:喪失。嚇得魂魄都飛散了。形容極為驚恐,不知所措
- 成語出處:
- 明·沈德符《野獲編·府縣·邑令輕重》:“其視州縣守令,若鹓鸞之視腐鼠,一或得之,魂耗神喪,對妻子失色,甚至昏夜乞哀以求免。”
-
38
魂懾色沮
- 成語拼音:
- hún shè sè jǔ
- 成語解釋:
- 形容驚恐萬狀。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忠義傳·李櫈》:“及兵交之后,被鐵騎唐突,飛矢如雨,皆魂懾色沮,望賊奔散。”
-
39
魂亡魄失
- 成語拼音:
- hún wáng pò shī
- 成語解釋:
- 魂、魄:即迷信所說的靈魂。形容萬分驚恐,不知所措;有時也指受到了極大誘惑而不能自持。
- 成語出處:
- 漢·楊雄《羽獵賦》:“魂亡魄失。”
-
40
狼狽周章
- 成語拼音:
- láng bèi zhōu zhāng
- 成語解釋:
- 倉皇驚恐。
- 成語出處:
- 茅盾《對于文壇的一種風氣的看法》:“造成作家們此種忐忑不安、狼狽周章的心情,其直接的原因,不能不說是外來的束縛。”
* 關于驚恐的成語 形容驚恐的成語 描述驚恐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