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態度的成語 (257個)

    101

    回天轉地

    成語拼音:
    huí tiān zhuǎn dì
    成語解釋:
    猶言旋轉乾坤。比喻改變君王的情緒或
    成語出處:
    唐·劉肅《大唐新語·剛正》:“挾山超海之力,望此猶輕;回天轉地之威,方斯更烈。”
    102

    回心轉意

    成語拼音:
    huí xīn zhuǎn yì
    成語解釋:
    回、轉:掉轉、扭轉;心、意:心思。重新考慮;改變原來的想法和
    成語出處:
    元 高則誠《琵琶記》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轉意時節,且更耐看如何?”
    103

    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

    成語拼音:
    jìn rén ruò jiāng jiā zhū xī,tuì rén ruò jiāng zhuì zhū yuān
    成語解釋:
    加諸膝: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深淵。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下》:“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墜諸淵。”
    104

    矜持不茍

    成語拼音:
    jīn chí bù gǒu
    成語解釋:
    矜持:保持莊嚴的;不茍:不草率。端莊嚴謹,毫不馬虎
    成語出處:
    方志敏《清貧》:“而矜持不茍,舍己為公,卻是每個共產黨員具備的美德。”
    105

    敬鬼神而遠之

    成語拼音:
    jìng guǐ shén ér yuǎn zhī
    成語解釋:
    敬之而不親近之意。指對某些人所持的一種,即不愿理睬他,又怕得罪他,對他客客氣氣,絕不接近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106

    絕裾而去

    成語拼音:
    jué jū ér qù
    成語解釋:
    絕裾:扯斷衣襟。形容離去的十分堅決。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尤悔》:“溫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母崔氏固駐之,嶠絕裾而去。”
    107

    九牛拉不轉

    成語拼音:
    jiǔ niú lā bù zhuàn
    成語解釋:
    形容十分堅決。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回:“旁人只說是慢慢的勸著就勸轉來了,那知他早打了個九牛拉不轉的主意,一言抄百總,任是誰說,算是去定了。”
    108

    畸輕畸重

    成語拼音:
    jī qīng jī zhòng
    成語解釋:
    有時偏輕,有時偏重。形容事物發展不均衡,或對待事物的不公正。
    成語出處:
    清 黃六鴻《福惠全書 編審 編審余論》:“丁與糧,無畸輕畸重之弊。”
    109

    拒人千里

    成語拼音:
    jù rén qiān lǐ
    成語解釋:
    形容對人傲慢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下》:“詣詣之聲音顏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110

    拒人于千里之外

    成語拼音:
    jù rén yú qiān lǐ zhī wài
    成語解釋:
    形容傲慢,堅決拒絕別人,或毫無商量余地。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下》:“距人于千里之外。”
    111

    矯時慢物

    成語拼音:
    jiǎo shí màn wù
    成語解釋:
    矯時,矯正時俗。慢,傲慢。指對現實不滿,傲慢。
    成語出處:
    《后漢書·彌衡傳》:“少有才辯,而尚氣剛傲,好矯時慢物。”
    112

    謹小慎微

    成語拼音:
    jǐn xiǎo shèn wēi
    成語解釋:
    原指對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謹慎小心的;形容非常謹慎。現指對細小的問題過分小心;流于畏縮。
    成語出處:
    漢 劉安《淮南子 人間訓》:“圣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
    113

    敬小慎微

    成語拼音:
    jìng xiǎo shèn wēi
    成語解釋:
    敬:謹慎小心;小、微:指細小、不起眼的東西。對細微的事物也采取小心謹慎的。形容待人處事非常謹慎。
    成語出處:
    漢 劉安《淮南子 人間訓》:“圣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百射重戒,禍乃不滋。”
    114

    疾言厲色

    成語拼音:
    jí yán lì sè
    成語解釋:
    疾:急速;厲:嚴厲。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常用來形容人發怒時說話的表情
    成語出處:
    元 劉壎《隱居通議 文章四》:“平居于人無忤,睦親族以禮,撫臧獲以恩,未嘗疾言厲色。”
    115

    畸重畸輕

    成語拼音:
    jī zhòng jī qīng
    成語解釋:
    形容事物發展不均衡,或對待事物的不公正。同“畸輕畸重”。
    成語出處:
    清 黃六鴻《福惠全書 編審 編審余論》:“丁與糧,無畸重畸輕之弊。”
    116

    看破紅塵

    成語拼音:
    kàn pò hóng chén
    成語解釋:
    紅塵:佛家稱人世間。看破人生事情;對一切持超脫。這是一種消極厭世
    成語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43回:“看這話頭,他明明看破紅塵,貪圖仙景,任俺尋找,總不出來。”
    117

    抗顏高議

    成語拼音:
    kàng yán gāo yì
    成語解釋:
    抗顏:不看別人的顏色;高議:發表高明的議論。指嚴正地闡述自己的意見
    成語出處:
    宋·蘇軾《上劉侍讀書》:“抗顏高議,自以無前。”
    118

    抗顏為師

    成語拼音:
    kàng yán wéi shī
    成語解釋:
    抗顏:不看別人臉色,嚴正不屈。為師:為人師表。不為他人所制約,不為潮流所左右,這種意志堅定的人可以作為學習的榜樣。
    成語出處:
    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梅,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
    119

    牢不可拔

    成語拼音:
    láo bù kě bá
    成語解釋:
    牢:牢固。異常堅固,不能攻破。形容人的意志堅定或固執、不能動搖
    成語出處:
    宋·鄭褒《原祭》:“根深蒂固,牢不可拔。”
    120

    立場不穩

    成語拼音:
    lì chǎng bù wěn
    成語解釋:
    對問題所持的觀點不能持之以恒
    成語出處:
    古華《芙蓉鎮》第三章:“他們是立場不穩,愛憎不明,敵我不分。”
    * 關于態度的成語 形容態度的成語 描述態度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