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憂憂的成語 (92個)
-
21
憂心如焚
- 成語拼音:
- yōu xīn rú fén
- 成語解釋:
- 焚:火燒。憂慮、焦急得心里像火燒一樣。形容十分憂愁、焦急。
- 成語出處:
- 《詩經 小雅 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憂心如焚,不敢戲談。”
-
22
憂心如薰
- 成語拼音:
- yōu xīn rú xūn
- 成語解釋:
- 薰:同“熏”。憂慮的心情就像被火熏烤一樣。形容十分焦慮
- 成語出處:
- 《詩經·大雅·云漢》:“旱魃為虐,如炎如焚,我心憚暑,憂心如薰。”
-
23
不測之憂
- 成語拼音:
- bù cè zhī yōu
- 成語解釋:
- 測:預測;憂:憂患。指意外的禍患
- 成語出處:
- 宋 蘇軾《田表圣奏議敘》:“而田公之言常若有不測之憂近在朝夕者,何哉?”
-
24
報喜不報憂
- 成語拼音:
- bào xǐ bù bào yōu
- 成語解釋:
- 只說好的,不說壞的,實際上是說假話
- 成語出處:
- 鄧小平《在西南區新聞工作會議上的報告》:“過去報喜不報憂,現在也報憂了,這就可以醫治自滿和麻痹。”
-
25
采薪之憂
- 成語拼音:
- cǎi xīn zhī yōu
- 成語解釋:
- 采薪:打柴。病了不能打柴。自稱有病的婉辭。
- 成語出處:
-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朱熹集注:“采薪之憂,言病不能采薪,謙辭也。”
-
26
單憂極瘁
- 成語拼音:
- dān yōu jí cuì
- 成語解釋:
- 謂極盡憂慮辛勞之苦。單,通“殫”。
- 成語出處:
- 清·曾國藩《陳岱云易安人墓志銘》:“安人單憂極瘁,衣不解帶者四十余日。”
-
27
顧內之憂
- 成語拼音:
- gù nèi zhī yōu
- 成語解釋:
- 顧:照管,照顧。指對后方的憂慮、擔心
- 成語出處:
- 《宋史·李處耘傳》:“賞厚則人無顧內之憂,恩深則士有效死之志。”
-
28
季孫之憂
- 成語拼音:
- jì sūn zhī yōu
- 成語解釋:
- 季孫:魯國大夫;憂:憂患。指內部的憂患。
- 成語出處:
- 《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
29
積憂成疾
- 成語拼音:
- jī yōu chéng jí
- 成語解釋:
- 憂:憂慮。長久憂慮就會得病。
- 成語出處:
- 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李逢吉裴度諫穆宗》:“崔發驅曳中人,誠大不恭,然其母年八十,自發下獄,積憂成疾,陛下方以孝理天下,所宜矜念。”
-
30
慢易生憂
- 成語拼音:
- màn yì shēng yōu
- 成語解釋:
- 慢:疏慢;易:輕易;憂:憂愁。疏慢輕易必然壞事,因而產生憂愁。
- 成語出處:
- 《管子·內業》:“思索生知,慢易生憂,暴傲生怨,憂郁生疾。”
-
31
漆女憂魯
- 成語拼音:
- qī nǚ yōu lǔ
- 成語解釋:
- 魯穆公時國事危急,漆室之女對國家深感憂慮。指不當政的人對國事擔憂
- 成語出處:
- 清·毛祥麟《墨余錄·開捐例》:“行見貞下起元,物極必反,沙汰之政,當軸必已籌及,毋徒為漆女之憂魯也。”
-
32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成語拼音:
- 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
- 成語解釋:
- 慮:考慮;憂:憂愁。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該有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
33
替古人耽憂
- 成語拼音:
- tì gǔ rén dān yōu
- 成語解釋:
- 指不必要的憂慮。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78回:“他傷的是他的子民,與你何干!且來寬衣服睡覺,莫替古人耽憂。”
-
34
替古人擔憂
- 成語拼音:
- tì gǔ rén dān yōu
- 成語解釋:
- 為古人所遇到的困難、危險擔憂、發愁。比喻不必要的擔心和憂愁。
- 成語出處:
-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回:“我不信,打談的吊眼淚,替古人耽憂,這些都是虛,他若唱的我眼淚出來,我才算他好戲子。”
-
35
通憂共患
- 成語拼音:
- tōng yōu gòng huàn
- 成語解釋:
- 共同承擔憂患。
- 成語出處:
- 康有為《上皇帝第二書》:“嘗推先王之意,非徒集思廣益,通達民情,實以通憂共患,給民合志。”
-
36
同憂相救
- 成語拼音:
- tóng yōu xiāng jiù
- 成語解釋:
- 謂憂患相同者互相救助。
- 成語出處:
-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子不聞《河上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
37
無憂無慮
- 成語拼音:
- wú yōu wú lǜ
- 成語解釋:
- 無:沒有。沒有任何憂慮。形容心情舒暢自然。
- 成語出處:
- 元 鄭廷玉《忍字記》第二折:“來,來,來,我做了個草庵中無憂無慮的僧家。”
-
38
宵旰憂勤
- 成語拼音:
- xiāo gàn yōu qín
- 成語解釋:
- 形容勤于政事。同“宵旰憂勞”
- 成語出處:
- 《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本署院任京秩時,伏見朝廷崇尚節儉,宵旰憂勤,屬在臣工,尤宜惕厲。”
-
39
先憂后喜
- 成語拼音:
- xiān yōu hòu xǐ
- 成語解釋:
- 憂慮在天下人之先,歡喜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 成語出處:
- 元·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您穩放著個先憂后喜,我空懷著個有苦無甘。”
-
40
憂讒畏譏
- 成語拼音:
- yōu chán wèi jī
- 成語解釋:
- 擔憂被讒言中傷。
- 成語出處:
-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 關于憂憂的成語 形容憂憂的成語 描述憂憂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