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得得的成語 (310個)
-
81
得未嘗有
- 成語拼音:
- dé wèi cháng yǒu
- 成語解釋:
- 見“得未曾有”。
- 成語出處:
- 宋·蘇軾《與郭功甫書》之一:“昨辱寵臨,久不聞語,殊出意表,蓋所謂得未嘗有也。”
-
82
得意忘筌
- 成語拼音:
- dé yì wàng quán
- 成語解釋:
- 捕得魚后;忘了捕魚的竹器。比喻達到目的之后;就忘記了原來的憑借。
- 成語出處:
- 《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
83
得意忘形
- 成語拼音:
- dé yì wàng xíng
- 成語解釋:
-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興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態。形容淺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記了應持的態度。
- 成語出處:
- 《晉書 阮籍傳》:“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
-
84
得于心應于手
- 成語拼音:
- dé yú xīn yìng yú shǒu
- 成語解釋:
- 得:獲得,領悟;應:適應。領悟到要領,做起來順手。形容功夫到家,心手相應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于其間。”
-
85
得意洋洋
- 成語拼音:
- dé yì yáng yáng
- 成語解釋:
- 洋洋:得意的樣子。形容稱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
86
得意自鳴
- 成語拼音:
- dé yì zì míng
- 成語解釋:
- 鳴:表達。自以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 成語出處:
- 清·陳瑯《玉獅堂傳奇·回流記·罷宴》:“笑他井底響繁蛙,得意自鳴,甘居人下。”
-
87
反手可得
- 成語拼音:
- fǎn shǒu kě dé
- 成語解釋:
- 反:翻轉。翻轉手掌學可得到。形容極其易得。
- 成語出處:
- 《荀子·非相》:“誅旦公,定楚國,如反手爾。”
-
88
佹得佹失
- 成語拼音:
- guǐ dé guǐ shī
- 成語解釋:
- 佹:出于偶然的。指得失出于偶然。
- 成語出處:
- 王闿運《銅官行寄章壽麟題舊感圖》詩:“憑君莫話艱難事,佹得佹失皆天意。”
-
89
各得其宜
- 成語拼音:
- gè dé qí yí
- 成語解釋:
- 謂人或事物都得到適當的安置。
- 成語出處:
- 《荀子·正論》:“圣王在上,圖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民載其事而各得其宜。”
-
90
毫無所得
- 成語拼音:
- háo wú suǒ dé
- 成語解釋:
- 一點兒也沒有得到
- 成語出處:
- 方志敏《清貧》:“又在我藏躲地方的周圍,低頭注目搜尋了一番,也毫無所得,他們是多么失望呵!”
-
91
涸魚得水
- 成語拼音:
- hé yú dé shuǐ
- 成語解釋:
- 涸轍之魚得到水。比喻絕處逢生,有所憑借。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契苾何力傳》:“何力被執也,或讒之帝曰:‘何力入延陀,如涸魚得水,其脫必遽。’帝曰:‘不然。若人心如鐵石,殆不背我。’”
-
92
雞蟲得失
- 成語拼音:
- jī chóng dé shī
- 成語解釋:
- 像雞啄蟲、人縛雞那樣的得失問題。比喻細微的事情;無關緊要的得失。
- 成語出處:
- 唐 杜甫《縛雞行》詩:“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爭。家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蟲雞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縛。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
-
93
雞蟲得喪
- 成語拼音:
- jī chóng dé sàng
- 成語解釋:
- 同“雞蟲得失”。
- 成語出處:
- 清·蔣士銓《臨川夢·不夢》:“雞蟲得喪成恩怨,鳥鼠因緣見短長。”
-
94
解人難得
- 成語拼音:
- jiě rén nán dé
- 成語解釋:
- 比喻知己難得。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謝安年少時,請阮光祿道《白馬論》,為論以示謝,于時,謝不即解阮語,重相咨盡。阮乃嘆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得。’”
-
95
近水樓臺先得月
- 成語拼音:
- jìn shuǐ lóu tái xiān dé yuè
- 成語解釋:
- 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獲得優先的機會
- 成語出處:
- 宋 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鎮錢唐,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公即薦之。”
-
96
捷足先得
- 成語拼音:
- jié zú xiān dé
- 成語解釋:
- 捷:快;敏捷;足:腳步。跑得快先得到。指行動敏捷的人先達到目的。
- 成語出處: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迎駕》:“自古道:‘中原逐鹿,捷足先得。’我們不可落他人之后。”
-
97
疾走先得
- 成語拼音:
- jí zǒu xiān dé
- 成語解釋:
- 比喻行動迅速的人首先達到目的。同“疾足先得”。
- 成語出處:
- 漢 焦贛《易林 損之井》:“秦失其鹿,疾走先得。”
-
98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 成語拼音: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chóu méi chái shāo
- 成語解釋:
- 比喻只要基礎或根本還存在,暫時遭受損失或挫折無傷大體。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2回:“姑娘身上不大好,還得自己開解著些。身子是根本,俗語說的:‘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99
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成語拼音: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yī jiù yǒu chái shāo
- 成語解釋:
- 比喻能保留最根本的條件,其他問題就可得到解決。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身子是根本,俗語說的:‘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
-
100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成語拼音: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pà méi chái shāo
- 成語解釋:
- 比喻只要還有生命,就有將來和希望。
- 成語出處:
- 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雖是遭此大禍,兒子官職還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
* 關于得得的成語 形容得得的成語 描述得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