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得不得的成語 (385個)

    141

    衡石量書

    成語拼音:
    héng shí liàng shū
    成語解釋: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中呈休息。”古時文書用竹簡木札,以衡石來計算文書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國政。亦作“衡石程書”。
    成語出處:
    《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中呈休息。”
    142

    鶴膝蜂腰

    成語拼音:
    hè xī fēng yāo
    成語解釋:
    ①宋魏慶之《詩人玉屑·詩病·詩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與第五字同聲……四曰鶴膝,第五字與第十五字同聲。”這是指詩歌聲律八病的兩種。后來用“鶴膝蜂腰”泛指詩歌聲律上所犯的毛病。②書法中的兩種病筆。
    成語出處: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詩病·詩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與第五字同聲……四曰鶴膝,第五字與第十五字同聲。”
    143

    好心沒好報

    成語拼音:
    hǎo xīn méi hǎo bào
    成語解釋:
    一片好心腸卻到好的報答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7回:“出了好心沒有好報,看來為人也很有限。”
    144

    黃鐘毀棄

    成語拼音:
    huáng zhōng huǐ qì
    成語解釋:
    毀:毀壞;棄:拋棄;黃鐘:古樂器;音調最為洪亮。黃鐘被毀壞被拋棄。比喻賢才到重用。
    成語出處:
    戰國 楚 屈原《楚辭 卜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
    145

    可失

    成語拼音:
    jī bù kě shī
    成語解釋:
    機:時機。好時機可放過;失掉了會再來。比喻機會難
    成語出處:
    五代 安重榮《上石敬瑭表》:“須知機可失,時再來。”
    146

    可失,時再來

    成語拼音:
    jī bù kě shī,shí bù zài lái
    成語解釋:
    指時機難,必需抓緊,可錯過
    成語出處:
    《舊五代史 晉書 安重榮傳》:“仰認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難以違拒,須知機可失,時再來。”
    147

    積財吝賞

    成語拼音:
    jī cái lìn shǎng
    成語解釋:
    積:聚;吝:舍。雖然廣有錢財,卻舍賞賜部下。形容十分吝嗇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2回:“吾為汝御后,費力勞心,汝今積財吝賞,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148

    舉措失當

    成語拼音:
    jǔ cuò shī dàng
    成語解釋:
    舉措:舉動、措置;失當:恰當。舉動安排當。
    成語出處:
    先秦 管仲《管子 禁藏》:“舉措失當,眾民能成。”
    149

    進寸退尺

    成語拼音:
    jǐn cùn tuì chǐ
    成語解釋:
    進一寸,退一尺。比喻償失
    成語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用兵有言,吾敢為主而為客,敢進寸而退尺。”
    150

    饑附飽揚

    成語拼音:
    jī fù bǎo yáng
    成語解釋:
    附:依附,歸附;揚:飛揚。指志時即來依附,志時便遠走高飛。比喻人貪婪自私,沒有情義
    成語出處:
    唐·房玄齡《晉書·慕容垂載記》:“且垂猶鷹也饑則附人,飽便高揚。”
    151

    饑附飽飏

    成語拼音:
    jī fù bǎo yáng
    成語解釋:
    附:依附,歸附;揚:飛揚。志時即來依附,志時便遠走高飛。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呂布傳》:“譬如養鷹,饑即為用,飽則飏去。”
    152

    家煩宅亂

    成語拼音:
    jiā fán zhái luàn
    成語解釋:
    家中上下安寧。形容在家里喧嘩吵鬧。
    成語出處:
    元·李行道《灰闌記》楔子:“母親,要家煩宅亂,枉惹人恥笑,我則今日辭了母親,我往汴京尋我舅舅,自作個營運去。”
    153

    家翻宅亂

    成語拼音:
    jiā fān zhái luàn
    成語解釋:
    形容家里吵吵鬧鬧,安寧。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16回:“你想那一年,我說了林姑娘要回南去,把寶玉沒急死了,鬧家翻宅亂。”
    154

    疾雷及塞耳

    成語拼音:
    jí léi bù jí sāi ěr
    成語解釋: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突然,使人來及防備。同“疾雷及掩耳”。
    成語出處:
    《淮南子 兵略訓》:“故善用兵者,見敵之虛,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擊其猶猶,陵其與與,疾雷及塞耳,疾霆暇掩目。”
    155

    疾雷及掩耳

    成語拼音:
    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成語解釋:
    突然響起雷聲,使人來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動作來突然,使人來及防備。
    成語出處:
    《六韜 軍勢》:“善者從而擇,巧者一決而猶豫,故疾雷及掩耳,卒電及瞬目。”
    156

    疾雷暇掩耳

    成語拼音:
    jí léi bù xiá yǎn ěr
    成語解釋: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突然,使人來及防備。同“疾雷及掩耳”。
    成語出處:
    晉 傅玄《傅子 闕題》:“我欲戰而彼欲戰者,我鼓而進之若山崩河溢,當其沖者摧,值其鋒者破,所謂疾雷暇掩耳,則又誰御之。”
    157

    鏡里觀花

    成語拼音:
    jìng lǐ guān huā
    成語解釋:
    鏡子里頭看花。指雖看見,卻到或摸著。
    成語出處:
    元 喬吉《兩世姻緣》第三折:“我勸諫他似水里納瓜,他看覷咱如鏡里觀花。”
    158

    結舌杜口

    成語拼音:
    jié shé dù kǒu
    成語解釋:
    結舌:舌頭像打了結子,動彈。杜:堵塞。保持緘默,閉口言。形容因恐懼而敢說話。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杜周傳》:“天下莫望風而靡,自尚書近臣皆結舌杜口,骨肉親屬莫股栗。”
    159

    疾霆暇掩目

    成語拼音:
    jí tíng bù xiá yǎn mù
    成語解釋: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突然,使人來及防備。同“疾雷及掩耳”。
    成語出處:
    《淮南子 兵略訓》:“故善用兵者,見敵之虛,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擊其猶猶,陵其與與,疾雷及塞耳,疾霆暇掩目。”
    160

    見物取,失之千里

    成語拼音:
    jiàn wù bù qǔ,shī zhī qiān lǐ
    成語解釋:
    見:遇到,看見;取:取;失:失去。見到時拿過來,以后再想要就更難辦了。形容要錯失良機
    成語出處:
    明·張鳳翼《紅拂記·俊杰知時》:“呀,道兄差矣!豈聞見物取,失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遠去?”
    * 關于得不得的成語 形容得不得的成語 描述得不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