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引申的成語 (143個)
-
101
土八路
- 成語拼音:
- tǔ bā lù
- 成語解釋:
- 八路:八路軍。指非正規軍,引申為土氣的人
- 成語出處:
- 馬烽《呂梁英雄傳》第51回:“汽車上的敵人,聽見山坡上有人叫喊,一看是幾個‘土八路’,跳下車來。”
-
102
推陳出新
- 成語拼音:
- tuī chén chū xīn
- 成語解釋:
- 推出糧倉里的舊糧;更換新糧。引申為剔除舊事物中的糟粕;吸取精華;使之向新的方向發展。陳:倉儲存的舊糧。
- 成語出處:
- 《明史 范濟傳》:“嚴偽造之條,開倒換之法,推陳出新,無耗無阻。”
-
103
天地經緯
- 成語拼音:
- tiān dì jīng wěi
- 成語解釋:
- 指天地間理所應當、無可非議的道理。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 成語出處:
- 《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
-
104
天經地緯
- 成語拼音:
- tiān jīng dì wěi
- 成語解釋:
- ①語本《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指天地間理所當然、無可非議的道理。②引申為以天地為法度治理天下。
- 成語出處:
- 語出《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禮,上下之紀、天地之經緯也。”
-
105
桃李之饋
- 成語拼音:
- táo lǐ zhī kuì
- 成語解釋:
- 《詩·大雅·抑》:“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原謂互贈禮品,后引申指送禮,賄賂。
- 成語出處:
- 《詩·大雅·抑》:“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
106
偷營劫寨
- 成語拼音:
- tōu yíng jié zhài
- 成語解釋:
- 營:軍營,軍隊駐扎的地方。劫:強奪。寨:防守用的柵欄,引申為軍營。偷襲敵方的營寨。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二卷:“和尚言:‘老僧今年膽大。’先生道:‘住!貧道從來膽大,專會偷營劫寨。奪了袖中金錘,留下三千世界。’”
-
107
釁發蕭墻
- 成語拼音:
- xìn fā xiāo qiáng
- 成語解釋:
- 釁:縫隙,引申為爭端,事端。蕭墻: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墻,引申為內部。比喻事端或災禍發生在內部。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傅燮傳》:“今張角起于趙、魏,黃巾亂于六州。此皆釁發蕭墻,而禍延四海者也。”
-
108
息跡靜處
- 成語拼音:
- xī jì jìng chù
- 成語解釋:
- 息:止息;跡:行跡,腳印;處:處所。要想不見行跡,只有自己靜止不動。引申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 成語出處:
- 《莊子 漁父》:“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不知處陰以休影,處靜以息跡,愚亦甚矣。”
-
109
細嚼慢咽
- 成語拼音:
- xì jiáo màn yàn
- 成語解釋:
- 慢慢地吃東西。引申慢慢去體味
- 成語出處:
- 浩然《艷陽天》第140章:“那匹剛剛病好的騾子,胃口準是還不開,看它那種細嚼慢咽的樣子。”
-
110
修舊起廢
- 成語拼音:
- xiū jiù qǐ fèi
- 成語解釋:
- 原指修詩書,興禮樂。后引申為把舊有的修理好。把廢置的利用起來。
- 成語出處:
- 《漢書 司馬遷傳》:“幽、厲之后,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
-
111
一佛出世
- 成語拼音:
- yī fó chū shì
- 成語解釋:
- ①佛教認為世界每經歷一小劫,有一佛出世。②引申為難得之意。③猶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回:“[差撥]把林沖罵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頭應答。”
-
112
一家一計
- 成語拼音:
- yī jiā yī jì
- 成語解釋:
- 指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或財產,引申為一家人。
- 成語出處:
- 元 關漢卿《望江亭》第二折:“把似你守著一家一計,誰著你收拾下兩婦三妻。”
-
113
溢美之辭
- 成語拼音:
- yì měi zhī cí
- 成語解釋:
- 溢:水滿外溢,引申為過分。過分吹噓的話語。亦作“溢美之言”。
- 成語出處:
-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高雨農序》:“雨農遽為之序,且有溢美之辭。”
-
114
一言蔽之
- 成語拼音:
- yī yán bì zhī
- 成語解釋:
- 蔽:掩覆,引申為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
- 成語出處:
- 《宋書·索虜傳》:“因此而推勝負,殆可以一言蔽之。”
-
115
一言以蔽
- 成語拼音:
- yī yán yǐ bì
- 成語解釋:
- 蔽:掩覆,引申為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
- 成語出處:
- 唐·劉子玄《論史上蕭至忠書》:“凡此不可,其流實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
-
116
一言以蔽之
- 成語拼音:
- yī yán yǐ bì zhī
- 成語解釋:
- 蔽:掩覆,引申為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117
溢于言外
- 成語拼音:
- yì yú yán wài
- 成語解釋:
- 溢:水滿外流,引申為超出。超出語言之外。指某種意思、感情通過語言文字充分表露出來。亦作“溢于言表”。
- 成語出處:
- 葉圣陶《倪煥之》:“鄭重叮嚀的意思,溢于言外。”
-
118
奄奄一息
- 成語拼音:
- yǎn yǎn yī xī
- 成語解釋:
- 奄奄:氣息微弱的樣子;息:呼吸時進出的氣。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氣。引申為事物即將消亡或毀滅。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87回:“惠王親往問疾,見痤病勢已重,奄奄一息。”
-
119
睚眥必報
- 成語拼音:
- yá zì bì bào
- 成語解釋:
- 睚眥:瞪眼怒視;引申為小怨小忿;報:報復。連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報復。形容氣量極其狹小。也作“睚眥之恨”。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范睢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
120
由衷之言
- 成語拼音:
- yóu zhōng zhī yán
- 成語解釋:
- 衷:指內心;本心。出自內心的話。引申為向交談的對方真心實意地敞開心扉;以求得對方的理解、諒解或同情。
- 成語出處:
- 清·惲敬《辨微論》:“曹操之令,皆由中之言也。”
* 關于引申的成語 形容引申的成語 描述引申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