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帽子的成語 (55個)
-
41
峨冠博帶
- 成語拼音:
- é guān bó dài
- 成語解釋:
- 峨:高;博:寬闊。高高的帽子;寬寬的衣帶。后比喻穿著禮服。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7回:“門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帶,道貌非常,特來相探。”
-
42
鳳冠霞帔
- 成語拼音:
- fèng guān xiá pèi
- 成語解釋:
- 鳳冠:古代后妃所戴的裝飾著彩制鳳凰的帽子;帔:古代婦女披在肩上的裝飾;類似披肩。飾有彩制鳳凰的帽子和美如云霞的披肩。
- 成語出處:
- 元 楊顯之《瀟湘雨》第四折:“我戴鳳冠霞帔的夫人,是好鎖的?待我來。”
-
43
瓜田李下
- 成語拼音:
- guā tián lǐ xià
- 成語解釋:
- 經過瓜田時不要彎腰提鞋跟;走過李子樹下不要舉手整理帽子;免得有偷瓜、偷李子的嫌疑。比喻容易發生嫌疑的地方。
- 成語出處:
- 晉 干寶《搜神記》第15卷:“懼獲瓜田李下之譏。”
-
44
毀冠裂裳
- 成語拼音:
- huǐ guān liè cháng
- 成語解釋:
- 毀壞帽子和衣裳。用作表示徹底決裂的意思。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 周燮傳》:[馮良]恥在廝役,因壞車殺馬,毀冠裂裳,乃遁至犍為,從杜撫學。”
-
45
科頭赤足
- 成語拼音:
- kē tóu chì zú
- 成語解釋:
- 科頭:不戴帽子。露著頭,光著腳。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 成語出處:
- 明·唐寅《偶成》詩:“科頭赤足芝荷衣,徙倚藤床對夕暉。”
-
46
科頭箕踞
- 成語拼音:
- kē tóu jī jù
- 成語解釋:
- 科頭:不戴帽子;箕踞:兩腿分開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比喻舒適的隱居生活。
- 成語出處:
- 唐 王維《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興宗林亭》詩:“科頭箕踞長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
47
科頭箕裾
- 成語拼音:
- kē tóu jī jù
- 成語解釋:
- 科頭:不戴帽子;裾:通“倨”,傲慢;箕裾:兩腿分開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形容不拘禮法
- 成語出處:
- 明·梅鼎祚《玉合記·入道》:“這搭兒瀑布飛流,青松夾道,將蒲團打坐一回,正是科頭箕裾長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
48
沐猴而冠
- 成語拼音:
- mù hóu ér guàn
- 成語解釋:
- 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獼猴裝扮成人樣。比喻徒有儀表或地位而無真本領;也可形容壞人裝扮成好人。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
49
披紅插花
- 成語拼音:
- pī hóng chā huā
- 成語解釋:
- 披:蓋在肩背上。披著紅綢,帽子上插花。表示喜慶或光榮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七卷:“儐相披紅插花,忙到轎前作揖,念了詞賦,請出轎來。”
-
50
棄如弁髦
- 成語拼音:
- qì rú biàn máo
- 成語解釋:
- 弁:古代的帽子;髦:兒童的垂發。比喻毫不可惜地丟棄無用之物
- 成語出處:
- 清·翟灝《通俗編·服飾》:“棄如弁髦,《左傳·昭公九年》:‘豈如弁髦,而因以敝之。’”
-
51
相慶彈冠
- 成語拼音:
- xiāng qìng tán guān
- 成語解釋:
- 慶:賀喜;彈冠:撣去帽子上的塵土。彈去帽子上的灰塵,準備做官。指因將做官而相互慶賀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舍也。”
-
52
跣足科頭
- 成語拼音:
- xiǎn zú kē tóu
- 成語解釋:
- 科頭:不戴帽子;跣足:光腳。光著頭赤著腳。
- 成語出處:
- 《史記 張儀列傳》:“虎賁之士跿跔科頭。《新五代史 王彥章傳》:“彥章為人驍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
-
53
衣冠楚楚
- 成語拼音:
- yī guān chǔ chǔ
- 成語解釋:
- 衣服帽子穿戴得整齊漂亮(楚楚:整潔;鮮明)。
- 成語出處:
- 《詩經 曹風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
54
纓緌之徒
- 成語拼音:
- yīng ruí zhī tú
- 成語解釋:
- 纓緌:古代帽子下垂的結帶。帶帽子的人,指社會上層人士
- 成語出處:
- 漢·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時纓緌之徒,紳佩之士,望形表而影附。”
-
55
植發沖冠
- 成語拼音:
- zhí fā chōng guàn
- 成語解釋:
- 頭發直豎,頂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踴躍之狀。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嵇康《養生論》:“壯士之怒,赫然殊觀,植發沖冠。”
* 關于帽子的成語 形容帽子的成語 描述帽子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