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盡心力的成語 (35個)
-
21
苦心竭力
- 成語拼音:
- kǔ xīn jié lì
- 成語解釋:
- 竭:盡。費盡心思,使出了全部力量
- 成語出處:
- 漢·賈誼《新書·權重》:“夫秦日夜深惟,苦心竭力,以除六國之憂。”
-
22
撲心撲肝
- 成語拼音:
- pū xīn pū gān
- 成語解釋:
- 盡心竭力
- 成語出處:
-
23
仁至義盡
- 成語拼音:
- rén zhì yì jìn
- 成語解釋:
- 仁愛和正義的行動到了頭。舊指誠心報答有助于農事的神靈。對人的愛護、容忍、原諒與幫助;達到盡心盡力的最大限度。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郊特牲》:“蠟之祭,仁之至,義之盡也。”
-
24
用心竭力
- 成語拼音:
- yòng xīn jié lì
- 成語解釋:
- 用盡心計和力量。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破天陣》:“如今圣人招賢納士,豁達大度,正用你股肱之臣,則要你用心竭力也。”
-
25
專心致志
- 成語拼音:
- zhuān xīn zhì zhì
- 成語解釋:
- 心里很專一;注意力集中。致:極盡;志:心意;志趣。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
26
嘔心滴血
- 成語拼音:
- ǒu xīn dī xuè
- 成語解釋:
- 嘔:吐。比喻費盡心思和精力
- 成語出處:
- 清·秋瑾《精衛石·序》:“余愿嘔心滴血以拜求之,祈余二萬萬女同胞無負此國民責任也。”
-
27
噦心瀝血
- 成語拼音:
- yuě xīn lì xuè
- 成語解釋:
- 噦:嘔吐;瀝:滴。吐出心,流出血。比喻費盡心思和精力
- 成語出處:
- 明·沈榜《宛署雜記·志遺六》:“讀公當時十失四事諸疏,蓋皆噦心瀝血之誠也。”
-
28
殫精竭慮
- 成語拼音:
- dān jīng jié lǜ
- 成語解釋:
- 用盡精力;費盡心思(殫;竭:用盡;慮:心思)。
- 成語出處:
- 明 胡應麟《詩藪》:“其用總之工,傳情之文宛,有唐人竭精殫力不能追步者。”
-
29
同心畢力
- 成語拼音:
- tóng xīn bì lì
- 成語解釋:
- 齊心盡力。
- 成語出處:
- 《東觀漢記·任隗傳》:“永元初,外戚秉權,朝臣畏悚,莫敢抗者,惟隗與袁安同心畢力,數犯顏諫。”
-
30
埋頭苦干
- 成語拼音:
- mái tóu kǔ gàn
- 成語解釋:
- 埋頭:一直低著頭;苦干:盡心盡力地干。形容工作勤奮、努力。
- 成語出處:
- 魯迅《且介亭雜文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
31
悉心竭慮
- 成語拼音:
- xī xīn jié lǜ
- 成語解釋:
- 悉:全,盡;竭:用盡;慮:考慮,思考。用心思考,竭誠盡力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五卷:“原來那時正值天旱,太宗皇帝詔五品以上官員,都要悉心竭慮,直言得失,以憑采用。”
-
32
赤心報國
- 成語拼音:
- chì xīn bào guó
- 成語解釋:
- 赤:火紅色,比喻真純;赤心:忠心;報國:為國家效勞。舊指為帝王盡忠效勞。現亦形容赤膽忠心,為國效力。
- 成語出處:
- 《資治通鑒·陳紀文帝天嘉元年》:“堷大言曰:‘諸王反逆,欲殺忠良邪!尊天子,削諸侯,赤心報國,何罪之有!’”
-
33
目斷魂銷
- 成語拼音:
- mù duàn hún xiāo
- 成語解釋:
- 目斷:竭盡目力所見。指竭盡目力也看不見,因而內心十分悲痛。形容因離別而十分傷心。亦作“目斷魂消”。
- 成語出處:
- 唐·元稹《同州刺史謝上表》:“臣自離京國,目斷魂銷,每至五更朝謁之時,臣實制淚不得。”
-
34
知無不為
- 成語拼音:
- zhī wú bù wéi
- 成語解釋:
- 為:做。知道是應該做的就一定去做,形容盡心竭力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
-
35
冥思苦索
- 成語拼音:
- míng sī kǔ suǒ
- 成語解釋:
- 冥:深沉;苦:盡力地;用心地。冥思:深沉地考慮。深沉而費心地思索。多形容不作實地調查研究單憑主觀想象而絞盡腦汁地想象問題。
- 成語出處:
- 明 胡應麟《詩藪 外編二》:“謝靈運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
* 關于盡心力的成語 形容盡心力的成語 描述盡心力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