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實際的成語 (178個)

    141

    書呆子

    成語拼音:
    shū dāi zǐ
    成語解釋:
    指只知讀書而缺乏知識的人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40回:“老夫素日常聽人說,讀書人每每讀到后來入了魔境,要變成‘書呆子’。”
    142

    嫂溺叔援

    成語拼音:
    sǎo nì shū yuán
    成語解釋:
    語出《孟子 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后以“嫂溺叔援”喻視情況而變通做法。
    成語出處:
    語出《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權也。”
    143

    色仁行違

    成語拼音:
    sè rén xíng wéi
    成語解釋:
    表面上主張仁德,行動卻背道而馳。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顏淵》:“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
    144

    守株緣木

    成語拼音:
    shǒu zhū yuán mù
    成語解釋:
    比喻不根據情況而去做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
    成語出處:
    明·馬中錫《中山狼傳》:“乃區區循大道以求之,不幾于守株椽木乎?”
    145

    通古達變

    成語拼音:
    tōng gǔ dá biàn
    成語解釋:
    通曉古代的學問,根據情況靈活行事。
    成語出處:
    宋·王禹偁《省試四科取士何先論》:“非經天緯地、通古達變者,其文不貴,則文學得其士也。”
    146

    屠門大嚼

    成語拼音:
    tú mén dà jiáo
    成語解釋:
    屠門:肉店。比喻心里想而得不到手,只好用不切的辦法來安慰自己。
    成語出處:
    漢·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則對屠門而大嚼。”三國魏·曹植《與吳質書》:“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貴且快意。”
    147

    通權達變

    成語拼音:
    tōng quán dá biàn
    成語解釋:
    通:懂得;權:權宜;達:通曉;懂得。通曉權宜;適應變化。指辦事不死守常規;能根據情況靈活變通。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只好通權達變,放在手下備用吧。”
    148

    聽其言而觀其行

    成語拼音:
    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
    成語解釋:
    聽了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行動。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149

    無的放矢

    成語拼音:
    wú dì fàng shǐ
    成語解釋:
    的:靶心;矢:箭。沒有目標亂射箭。比喻說話做事沒有明確目的;或不切合
    成語出處:
    清 梁啟超《中日交涉匯評》:“如是,則吾本篇所論純為無的放矢,直拉雜摧燒之可耳。”
    150

    文牘主義

    成語拼音:
    wén dú zhǔ yì
    成語解釋:
    一種官僚主義作風。不下基層搞調查而在辦公室簽發文件,想以此來解決問題
    成語出處:
    151

    響不辭聲

    成語拼音:
    xiǎng bù cí shēng
    成語解釋:
    響:回聲。回響不能離開聲音。比喻榮譽從作為得來
    成語出處:
    漢·劉向《說苑·雜言》:“響不辭聲,鑒不辭形,君子正一,而萬物皆成。”
    152

    學非所用,用非所學

    成語拼音:
    xué fēi suǒ yòng,yòng fēi suǒ xué
    成語解釋:
    所學的不是工作所用的,有用的又沒有學。指學和用脫節背離
    成語出處:
    《明史·葉伯巨傳》:“比到京師,而除官多以貌選,所學或非其所用,所用或非其所學。”
    153

    虛論高議

    成語拼音:
    xū lùn gāo yì
    成語解釋:
    不切,高妙空洞的議論。亦作“高談虛論”。
    成語出處:
    《六韜·上賢》:“博聞辯辭,虛論高議以為容美,窮居靜處而誹時俗,此奸人也。”
    154

    虛名在外

    成語拼音:
    xū míng zài wài
    成語解釋:
    虛名:與情況不符的名聲。在外界有一個虛而不的名聲
    成語出處:
    155

    相體裁衣

    成語拼音:
    xiàng tǐ cái yī
    成語解釋:
    相:視。量體裁衣,比喻根據具體情況而做出計劃和行事
    成語出處:
    清·李漁《巧團圓·認母》:“且把他性情伎倆數說一番,看他做得什么事來,然后相體裁衣,把個地位安頓他便了。”
    156

    虛談高論

    成語拼音:
    xū tán gāo lùn
    成語解釋:
    高:高超;虛:空。空洞、不切的言論
    成語出處: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秦太上君寺》:“齊土之民,風俗淺薄,虛談高論,專在榮利。”
    157

    心中無數

    成語拼音:
    xīn zhōng wú shù
    成語解釋:
    指對情況不太了解或處理事情沒有把握。數:數目;指掌握的情況。
    成語出處:
    蔣和森《風蕭蕭 沖天記一》:“他雖然素稱'博學',熟讀經史,可是對此卻心中無數。”
    158

    心中有數

    成語拼音:
    xīn zhōng yǒu shù
    成語解釋:
    比喻了解情況;心里有底。
    成語出處:
    馮德英《迎春花》第八章:“春玲要同儒春談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數,為她去和老山東交鋒做準備。”
    159

    一場春夢

    成語拼音:
    yī chǎng chūn mèng
    成語解釋:
    比喻過去的一切轉眼成空。也比喻不切的想法落了空。
    成語出處:
    唐 盧延讓《哭李郢端公》:“詩侶酒徒銷散盡,一場春夢越王城。”
    160

    因地制宜

    成語拼音:
    yīn dì zhì yí
    成語解釋:
    因:隨順;制:制定;規定;宜:適當;合宜。根據各地的情況;采取適宜的措施。
    成語出處:
    漢 趙曄《吳越春秋 闔閭內傳》:“夫筑城郭,立倉庫,因地制宜,豈有天氣之數以威鄰國者乎?”
    * 關于實際的成語 形容實際的成語 描述實際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