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太平的成語 (89個)
-
61
康哉之歌
- 成語拼音:
- kāng zāi zhī gē
- 成語解釋:
- 康:太平。泛指太平頌歌
- 成語出處:
- 《尚書·益稷》:“乃賡載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
62
民安物阜
- 成語拼音:
- mín ān wù fù
- 成語解釋:
- 阜:多。社會安定,物資豐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
- 成語出處:
- 明 朱有燉《靈芝慶壽》第一折:“皆因中國雨順風調,民安物阜。”
-
63
馬放南山
- 成語拼音:
- mǎ fàng nán shān
- 成語解釋:
- 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現形容思想麻痹。
- 成語出處:
- 《尚書 武成》:“王來自商,至于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64
馬入華山
- 成語拼音:
- mǎ rù huá shān
- 成語解釋:
- 《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因以“馬入華山”表示天下太平,不再打仗。
- 成語出處:
- 《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65
泣麟悲鳳
- 成語拼音:
- qì lín bēi fèng
- 成語解釋:
- ①古代以為麟是仁獸,天下太平時乃出現;又以為鳳鳥至乃圣人受命而王之兆。孔子因亂世獲麟而涕泣,又因鳳鳥不至而傷嘆。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論語·子罕》。后因以“泣麟悲鳳”為哀傷國家衰敗之典。②古琴操名。
- 成語出處:
- 孔子因亂世獲麟而涕泣,又因鳳鳥不至而傷。見《公羊傳·哀公十四年》、《論語·子罕》。
-
66
千里同風
- 成語拼音:
- qiān lǐ tóng fē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天下太平。
- 成語出處:
- 漢·王充《論衡·雷虛》:“夫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共雷。”
-
67
去殺勝殘
- 成語拼音:
- qù shā shèng cán
- 成語解釋:
- 感化殘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惡,便可廢除死刑。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 成語出處:
- 《梁書·武帝紀》:“思所以振民育德,去殺勝殘,解網更張,置之仁壽。”
-
68
區宇一清
- 成語拼音:
- qū yǔ yī qīng
- 成語解釋:
- 區宇:天下。國家統一,天下太平
- 成語出處:
- 《元史·伯顏傳》:“始干戈之爰及,迄文軌之會同,區宇一清,普天均慶。”
-
69
人壽年豐
- 成語拼音:
- rén shòu nián fēng
- 成語解釋:
- 人長壽;年成也好。形容太平興旺的景象。
- 成語出處:
- 南朝 梁 蕭統《文選 潘岳》:“宜其民和年登。”李善注引作“人和年豐。”
-
70
粟陳貫朽
- 成語拼音:
- sù chén guàn xiǔ
- 成語解釋:
- 形容太平時期富饒的情況。同“粟紅貫朽”。
- 成語出處:
- 明 范受益《尋親記 告借》:“你如今萬廩千倉,粟陳貫朽,每日勞勞碌碌,使盡機謀,如今半百之秋,又無男女,還不修善,更待何時?”
-
71
勝殘去殺
- 成語拼音:
- shèng cán qù shā
- 成語解釋:
- 感化殘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惡,便可廢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 成語出處:
- 《論語·子路》:“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漢書·李廣傳》:“夫報忿除害,捐殘去殺,朕之所圖于將軍也。”
-
72
時和歲稔
- 成語拼音:
- shí hé suì rěn
- 成語解釋:
- 四時和順,五谷豐收。用以稱頌太平盛世。同“時和年豐”。
- 成語出處:
- 《南齊書 王敬則傳》:“救民拯弊,莫過減賦。時和歲稔,尚爾虛乏,儻值水旱,寧可熟念?”
-
73
神人共悅
- 成語拼音:
- shén rén gòng yuè
- 成語解釋:
- 神:神靈;悅:高興。天神和凡人都感到高興。形容太平景象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群仙朝圣》第三折:“第一來圣主更仁慈,第二來群仙添壽考,因此上神人共悅賀皇朝。”
-
74
圣主垂衣
- 成語拼音:
- shèng zhǔ chuí yī
- 成語解釋:
- 形容天下太平,無為而治。
- 成語出處:
- 語出《易 系辭下》:“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葛亮乾坤。”
-
75
威鳳祥麟
- 成語拼音:
- wēi fèng xiáng lín
- 成語解釋:
- 麒麟和鳳凰,古代傳說是吉祥的象征,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見到。后比喻非常難得的人才。
- 成語出處:
- 《宋書 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獲威風。”《宋史 樂志一》:“九年,嵐州獻祥麟。”
-
76
梧鳳之鳴
- 成語拼音:
- wú fèng zhī míng
- 成語解釋:
- 《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毛傳:“梧桐盛也,鳳凰鳴也,臣竭其力,則地極其化;天下和洽,則鳳凰樂德。”后因以“梧鳳之鳴”比喻政教和協、天下太平。
- 成語出處:
- 《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毛傳:“梧桐盛也,鳳凰鳴也,臣竭其力,則地極其化;天下和洽,則鳳凰樂德。”
-
77
文修武偃
- 成語拼音:
- wén xiū wǔ yǎn
- 成語解釋:
- 禮樂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謂天下太平。
- 成語出處:
- 唐·王起《黿鼉為梁賦》:“我皇仁治道豐,文修武偃,要荒畢服。”
-
78
舞燕歌鶯
- 成語拼音:
- wǔ yàn gē yīng
- 成語解釋:
- 鶯:黃鶯。指歌聲宛轉如黃鶯,舞姿輕盈如飛燕。形容一派太平景象
- 成語出處:
- 明·張鳳翼《灌園記·齊王拒諫》:“計日周秦兼并,烽煙罷警,正好酣柳眠花,舞燕歌鶯。”
-
79
武偃文修
- 成語拼音:
- wǔ yǎn wén xiū
- 成語解釋:
- 文治已實行,武備已停止。形容天下太平。亦作“文修武偃”。
- 成語出處:
- 明湯顯祖《還魂記 榜下》:“正此引奏,前日先生看定狀元試卷,蒙圣旨武偃文修,今其時矣!”
-
80
祥麟瑞鳳
- 成語拼音:
- xiáng lín ruì fèng
- 成語解釋:
- 麒麟和鳳凰,吉祥的禽獸,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見到。后比喻非常難得的人才
- 成語出處:
- 明·沈受先《三元記·祝壽》:“未須期東海南山,愿早賜祥麟瑞鳳。”
* 關于太平的成語 形容太平的成語 描述太平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