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壞人壞事的成語 (94個)

    61

    心虛

    成語拼音:
    zéi rén xīn xū
    成語解釋:
    指做了,時刻膽戰心驚,怕敗露。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卷:“自古道賊心虛,那趙昂因有舊在心上,比王員外更是不同,嚇的魂魄俱無。”
    62

    小丑跳梁

    成語拼音:
    xiǎo chǒu tiào liáng
    成語解釋:
    指起不了什么作用的作亂。
    成語出處: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中卷:“小丑跳梁,潢池弄兵,原屬常有之。”
    63

    先告狀

    成語拼音:
    è rén xiān gào zhuàng
    成語解釋:
    或理虧的搶先訴說或歪曲
    成語出處:
    魯迅《兩地書》:“經我強硬的答復,沒法對付,便用最終的毒計,就是以退為進,先發制,亦即所謂‘惡先告狀’也。”
    64

    下水

    成語拼音:
    lā rén xià shuǐ
    成語解釋:
    比喻拉別
    成語出處:
    錢寧《圣》第26章:“他認為,陽虎誘之于利祿,手法不夠精細。拉下水,先要尋其短處。”
    65

    下水

    成語拼音:
    tuō rén xià shuǐ
    成語解釋:
    比喻勉強一道做他不愿做的(多指)。
    成語出處:
    明 李素甫《元宵鬧》第25出:“這是娘子拖下水,與我什么相干?”
    66

    若要不知,除非己莫為

    成語拼音:
    ruò yào rén bù zhī,chú fēi jǐ mò wéi
    成語解釋:
    要想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終究要暴露。
    成語出處: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欲勿聞,莫若勿言;欲勿知,莫若勿為。”
    67

    欲要不知,除非己莫為

    成語拼音:
    yù yào rén bù zhī,chú fēi jǐ mò wéi
    成語解釋:
    要想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終究要暴露
    成語出處: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54回:“焉知曉欲要不知,除非己莫為。”
    68

    膽虛

    成語拼音:
    zéi rén dǎn xū
    成語解釋:
    比喻做了心里總是不踏實。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71回:“這本是鴛鴦戲語,叫他出來,誰知他賊膽虛,只當鴛鴦已看見他的首尾了。”
    69

    幫虎吃食

    成語拼音:
    bāng hǔ chī shí
    成語解釋:
    比喻幫助惡
    成語出處: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94回:“先著了幾個賴皮幫虎吃食的生員,在文廟行香的時節,出力講了一講。”
    70

    以儆效尤

    成語拼音:
    yǐ jǐng xiào yóu
    成語解釋:
    儆:告誡;警戒;效尤:效仿過錯;學家做。用對某些的懲罰來警戒那些學著做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莊公二十一年》:“鄭伯效尤,其亦將有咎!”
    71

    褒善貶惡

    成語拼音:
    bāo shàn biǎn è
    成語解釋:
    對好加以贊揚;對加以斥責。指分清善惡,提出公正的評價。
    成語出處:
    宋 邵博《聞見后錄》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貴、惡賤,善生、惡死,須是由我始得。”
    72

    作怪興妖

    成語拼音:
    zuò guài xīng yāo
    成語解釋:
    比喻搗亂,無生非,制造
    成語出處:
    清·張岱《答袁萚庵》:“今于開場一出,便欲異,乃裝神作鬼,作怪興妖。”
    73

    改惡從善

    成語拼音:
    gǎi è cóng shàn
    成語解釋:
    改去的、錯誤的;向好的、正確的方向轉化。指不做;重新做。表示或罪犯經過教育改造;有了明顯的悔改表現。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明則動,動則變。”漢 鄭玄注:“動,動心也;變,改惡為善也。”
    74

    狼狽為奸

    成語拼音:
    láng bèi wéi jiān
    成語解釋:
    狼狽:傳說狽是與狼同類的野獸;因前腿短;要趴在狼身上才能行動。狼和狽常一起出外傷害牲畜。奸:做。比喻互相勾結一起干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詩翁畫客狼狽為奸,怨女癡男鴛鴦并命。”
    75

    黨惡朋奸

    成語拼音:
    dǎng è péng jiān
    成語解釋:
    黨:袒護;朋:朋比。袒護惡,勾結。形容與勾結起來干
    成語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59回:“其有黨惡朋奸,甘為逆羽,殺無赦!”
    76

    朋比為奸

    成語拼音:
    péng bǐ wéi jiān
    成語解釋:
    朋比:朋黨比周的略語;同類互相勾結;為:做;奸:邪惡;勾結在一起干
    成語出處:
    宋 高登《高東溪集》:“此曹當盡伏誅,今且偃自恣,尚欲朋比為奸,蒙蔽天日。”
    77

    刀光劍影

    成語拼音:
    dāo guāng jiàn yǐng
    成語解釋:
    刀的閃光;劍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劍的將要動手;顯出殺氣騰騰的樣子。現用于就要行兇;干。也形容激烈斗爭的場面。
    成語出處:
    南朝 梁 吳筠《戰城南囚首》:“劍光揮夜電,馬汗晝成泥。”又《邊城將》:“刀含四尺影,劍抱七星文。”
    78

    發奸擿伏

    成語拼音:
    fā jiān tì fú
    成語解釋:
    發、擿:揭發;奸:奸臣,;伏:指隱瞞。揭發隱秘的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趙廣漢傳》:“其發奸擿伏如神。”
    79

    破門而出

    成語拼音:
    pò mén ér chū
    成語解釋:
    打破門沖了出去。比喻急迫地跳出來干或比喻克服種種限制。
    成語出處:
    廖沫沙《“史”和“戲”》:“而你卻開始‘破門而出’了,歷史家,卻來寫戲。”
    80

    兔子不吃窩邊草

    成語拼音:
    tù zǐ bù chī wō biān cǎo
    成語解釋:
    比喻不在當地干
    成語出處: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16章:“兔子不吃窩邊草,我這老虎單吃回頭食。”
    * 關于壞人壞事的成語 形容壞人壞事的成語 描述壞人壞事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