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困境的成語 (73個)
-
41
進退狼跋
- 成語拼音:
- jìn tuì láng bá
- 成語解釋:
- 跋:踩,踏。比喻陷于困境,進退兩難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法正傳》:“當斯之時,進退狼跋。”
-
42
枯魚涸轍
- 成語拼音:
- kū yú hé zhé
- 成語解釋:
- 枯魚:干魚;涸轍:干的車轍溝。比喻陷入困境。
- 成語出處:
- 《莊子 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
43
樂道安貧
- 成語拼音:
- lè dào ān pín
- 成語解釋:
- 道:信念;樂道:以守道為樂;安貧:安于貧困。處在貧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樂趣。
- 成語出處:
- 《晉書·儒林傳論》:“……文博之漱流枕石,鏟跡銷聲;宣子方樂道安貧,弘風闡教:斯并通儒之高尚也。”
-
44
履險如夷
- 成語拼音:
- lǚ xiǎn rú yí
- 成語解釋:
- 走在危險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樣。比喻平安地渡過困境。
- 成語出處:
- 清 鄭觀應《盛世危言 獄囚》:“而從此周道坦坦,履險如夷矣。”
-
45
盲風晦雨
- 成語拼音:
- máng fēng huì yǔ
- 成語解釋:
- 同“盲風怪雨”。比喻困境。
- 成語出處:
- 楊篤生《新湖南》第五篇:“愈挫愈奮,憤盈旁魄,幾使俄政府權力威命之所及,俱限于盲風晦雨之途焉。”
-
46
呴濕濡沫
- 成語拼音:
- nì shī rú mò
- 成語解釋:
- “呴”念xǔ。語本《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呴以濕,相濡以沫。”比喻同處困境,互相救助。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相呴以濕,相濡以沫。”
-
47
嚙雪餐氈
- 成語拼音:
- niè xuě cān zhān
- 成語解釋:
- 比喻困境中的艱難生活。
- 成語出處:
- 《群音類選 祝發記 分食寄姑》:“信熊掌和魚怎得兼,便有龍肝鳳髓,也只合嚙雪餐氈。”
-
48
嚙雪吞氈
- 成語拼音:
- niè xuě tūn zhān
- 成語解釋:
- 漢朝蘇武被匈奴單于囚禁于大窖中,不供應飲食,蘇武乃嚼雪混同氈毛而吞食。事見《漢書·蘇建傳》。后用以比喻困境中艱難的生活。
- 成語出處:
- 明 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二十一出:“嚙雪吞氈,蘇卿猶健;餐松食柏,到做得神仙侶。這糠呵!縱然吃些何慮?”
-
49
窮途之哭
- 成語拼音:
- qióng tú zhī kū
- 成語解釋:
- 因車無路可行而悲傷,后指處于困境所發的絕望的哀傷。
- 成語出處:
- 《晉書 阮籍傳》:“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痛哭而返。”
-
50
入地無門
- 成語拼音:
- rù dì wú mén
- 成語解釋:
- 形容陷入無路可走的困境。
- 成語出處: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法眼宗·西余體柔禪師》:“進前即觸途成滯,退后即噎氣填胸,直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
51
死不死,活不活
- 成語拼音:
- sǐ bù sǐ,huó bù huó
- 成語解釋:
- 陷于困境,不知怎么辦才好
- 成語出處:
- 元·劉庭信《折枉令·憶別》曲:“正是好不好惡不惡的姻緣,正撞著死不死活不活的時節。”
-
52
視險如夷
- 成語拼音:
- shì xiǎn rú yí
- 成語解釋:
- 夷:平坦。走在危險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樣。比喻平安地渡過困境。
- 成語出處:
- 漢 劉協《喻郭汜詔》:“今得東移,望遠若近,視險如夷。”
-
53
危急關頭
- 成語拼音:
- wēi jí guān tóu
- 成語解釋:
- 不可預見的緊急關頭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動以避免造成災難
- 成語出處:
-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對她也很好,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關頭毫不猶豫地站在我一邊。”
-
54
危亡關頭
- 成語拼音:
- wēi wáng guān tóu
- 成語解釋:
- 突如其來的、不可預見的緊急關頭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動以避免造成災難
- 成語出處:
-
55
析骨而炊
- 成語拼音:
- xī gǔ ér chuī
- 成語解釋:
- 同“析骸以爨”。指被圍日久,糧盡柴絕的困境。亦以形容戰亂或災荒時期百姓的悲慘生活。
- 成語出處:
- 《史記 宋微子世家》:“王問:‘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
56
析骸以爨
- 成語拼音:
- xī hái yǐ cuàn
- 成語解釋:
- 指被圍日久,糧盡柴絕的困境。亦以形容戰亂或災荒時期百姓的悲慘生活。
- 成語出處:
- 《左傳 宣公十五年》載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
-
57
析骸易子
- 成語拼音:
- xī hái yì zǐ
- 成語解釋:
- 拆尸骨為炊,交換孩子而食。形容糧盡援絕的極端困境。參見“析骸以爨”。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 來歙傳》:“昔宋執楚使,遂有析骸易子之禍。”
-
58
相濡相呴
- 成語拼音:
- xiāng rú xiāng xǔ
- 成語解釋:
- 濡:濕潤;呴:吐口水。互相吐口水,濕潤對方。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59
相濡以沫
- 成語拼音:
- xiāng rú yǐ mò
- 成語解釋:
- 濡:沾濕;沫:唾沫。水干了;魚互相以吐沫沾濕;以維持生命。現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
- 成語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60
相呴相濡
- 成語拼音:
- xiāng xǔ xiāng rú
- 成語解釋:
- 呴:吐口水;濡:沾濕。互相吐口水,濕潤對方。比喻在困境中相互救助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關于困境的成語 形容困境的成語 描述困境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