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聽到的成語 (74個)
-
61
聞風喪膽
- 成語拼音:
- wén fēng sàng dǎn
- 成語解釋:
- 聽到一些風聲就嚇破了膽。形容極度恐懼。喪膽:嚇破膽。
- 成語出處:
- 唐 李德裕《授張仲武東面招撫回鶻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虜之術;豈止聞風破膽,益堅慕義之心。”
-
62
聞風響應
- 成語拼音:
- wén fēng xiǎng yīng
- 成語解釋:
- 聽到風聲就起而贊同支持。
- 成語出處:
- 清·葉廷琯《鷗陂漁話·鄒廣文效忠圖》:“隨有鄉勇章雙桂等三千余人,聞風響應。”
-
63
聞過則喜
- 成語拼音:
- wén guò zé xǐ
- 成語解釋:
- 聽到有人批評自己的過失;就心里高興。形容虛心接受批評意見。過:過失、錯誤。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
64
聞所不聞
- 成語拼音:
- wén suǒ bù wén
- 成語解釋:
- 聽到從未聽到過的。形容事物非常希罕。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不聞。”
-
65
聞所未聞
- 成語拼音:
- wén suǒ wèi wén
- 成語解釋:
- 聞:聽到;未:沒有。聽到的是以前從來沒有聽過的。形容傳說的事物或消息新鮮、奇特。
- 成語出處:
- 《史記 酈生陸賈列傳》:“越中無足與語,至生來,令我日聞所未聞。”
-
66
聞噎廢食
- 成語拼音:
- wén yē fèi shí
- 成語解釋:
- 聽到有人吃飯噎了一下,自己就連飯也不吃了。比喻因為怕出問題,索性不干。
- 成語出處:
- 明·袁宏道《袛園寺碑文》:“戚戚舍身,沾沾利益,遂欲絕口性命,塞路蔥嶺,此何異聞噎廢食,見蹶停驂者哉?”
-
67
聞一知二
- 成語拼音:
- wén yī zhī èr
- 成語解釋:
- 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
68
聞一知十
- 成語拼音:
- wén yī zhī shí
- 成語解釋:
- 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類推。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
69
響震失色
- 成語拼音:
- xiǎng zhèn shī sè
- 成語解釋:
- 響:回聲;震:響雷。像聽到回聲或響雷一樣迅速變了臉色
- 成語出處: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權以示群下,莫不震響失色。”
-
70
以耳為目
- 成語拼音:
- yǐ ěr wéi mù
- 成語解釋:
- 把聽到的當作親眼目睹的。指對傳聞的事情不加分析就信以為真。
- 成語出處:
-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一百七十回 :“但是如今的那班督撫,也都是些以耳為目、不分黑白的人。”
-
71
愿聞顯據,以核理實
- 成語拼音:
- yuàn wén xiǎn jù,yǐ hé lǐ shí
- 成語解釋:
- 愿意聽到明顯的證據,以核實事理與客觀實際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祖沖之《辯戴法興難新歷》:“夫為合必有不合,愿聞顯據,以核理實。”
-
72
昭聾發聵
- 成語拼音:
- zhāo lóng fā kuì
- 成語解釋:
- 使耳聾的人也能夠聽到。比喻用語言文字等給人以極大的啟發,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會清醒過來。
- 成語出處:
- 《天討·望帝》:“巴縣鄒烈士容首起大呼,昭聾發聵,正義浹乎寰宇,回響振乎棧峽。”
-
73
曾母投杼
- 成語拼音:
- zēng mǔ tóu zhù
- 成語解釋:
- 指曾參的母親聽到“曾參殺人”的傳聞接連三次,便信以為真,投杼而走,謂流言可畏。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
-
74
尊聞行知
- 成語拼音:
- zūn wén xíng zhī
- 成語解釋:
- 尊:尊重。重視聽到的意見,實行已懂的道理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董仲舒傳》:“曾子曰:‘尊其所聞,則高明矣;行其所知,則光大矣。’”
* 關于聽到的成語 形容聽到的成語 描述聽到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