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雙方的成語 (147個)

    101

    勢不兩立

    成語拼音:
    shì bù liǎng lì
    成語解釋:
    兩立:并存。指敵對的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和。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一》:“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
    102

    誓不兩立

    成語拼音:
    shì bù liǎng lì
    成語解釋:
    發誓不跟敵人并存。形容仇恨極深。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4回:“瑜曰:'吾與老賊誓不兩立!'孔明曰:'事須三思,免致后悔。'”
    103

    勢不兩全

    成語拼音:
    shì bù liǎng quán
    成語解釋:
    勢:情勢,狀況。指敵對的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和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荀攸傳》:“今弟遘惡,此勢不兩全。”
    104

    三對六面

    成語拼音:
    sān duì liù miàn
    成語解釋:
    指有關在證人或中間人在場時,辦理手續或說明情由。
    成語出處:
    茅盾《子夜》:“回頭我自會請三先生來,大家三對六面講個明白。”
    105

    市道之交

    成語拼音:
    shì dào zhī jiāo
    成語解釋:
    指買賣之間的關系。比喻人與人之間以利害關系為轉移的交情。
    成語出處:
    106

    輸攻墨守

    成語拼音:
    shū gōng mò shǒu
    成語解釋:
    輸:公輸般,即戰國時期有名木匠“魯般”;墨:墨子,戰國時期思想家。比喻攻守力量相仿,各顯神通
    成語出處:
    戰國·宋·墨翟《墨子·公輸》:“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般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拒之。公輸般之攻械盡,子墨子守御有余。”
    107

    勢均力敵

    成語拼音:
    shì jūn lì dí
    成語解釋:
    敵:相當。力量相等。
    成語出處:
    晉 袁宏《后漢紀 獻帝紀》:“無他遠略,又勢均力敵,內難必作,吾乘其弊,事可圖也。”
    108

    耍兩面派

    成語拼音:
    shuǎ liǎng miàn pài
    成語解釋:
    耍兩面手法,表里不一,指對斗爭都采取敷衍的行為
    成語出處:
    毛澤東《的序言和按語》:“反革命分子怎樣耍兩面派手法呢?”
    109

    水米無交

    成語拼音:
    shuǐ mǐ wú jiāo
    成語解釋:
    指沒有吃過別人一點東西。比喻為官清廉,不妄取民物。也比喻毫無往來。
    成語出處:
    元 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這河南府有個能吏張鼎,刀筆上雖則是個狠僂儸,卻與百姓水米無交。”
    110

    孫龐斗智

    成語拼音:
    sūn páng dòu zhì
    成語解釋:
    孫:孫臏;龐:龐涓。孫臏、龐涓各以智謀爭斗。比喻昔日友人今為仇敵,各逞計謀生死搏斗。也比喻用計較量高下。
    成語出處: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111

    三頭對案

    成語拼音:
    sān tóu duì àn
    成語解釋:
    指有關在證人或中間人在場時一起對質,講清楚事情真相。
    成語出處: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117回:“今天人們都在此處,咱們三頭對案的說一說。”
    112

    天冠地屨

    成語拼音:
    tiān guān dì jù
    成語解釋:
    比喻相差極大。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日者列傳》:“夫卜而有不審,不見奪糈;為人主計而不審,身無所處。此相去遠矣,猶天冠地屨也。”
    113

    討價還價

    成語拼音:
    tǎo jià huán jià
    成語解釋:
    賣主要價高;買主給價低;要反復爭議。現比喻在進行談判時反復爭議;或接受任務時講條件。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三巧問了他討價還價,便道:‘真個虧你些兒。’”
    114

    同命運共呼吸

    成語拼音:
    tóng mìng yùn gòng hū xī
    成語解釋:
    形容關系密切,利害一致
    成語出處:
    115

    穩操左券

    成語拼音:
    wén cāo zuǒ quàn
    成語解釋:
    左券:古代契約分左右兩聯,挌執一聯,左券就是左聯,常用作索償的憑證。比喻有充分的把握。
    成語出處: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公常執左券以責于秦韓。”
    116

    相得甚歡

    成語拼音:
    xiāng dé shèn huān
    成語解釋:
    得:投合。形容相處融洽,非常快樂。
    成語出處:
    《史記 魏其武安侯列傳》:“兩人相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甚歡。”
    117

    相得益彰

    成語拼音:
    xiāng dé yì zhāng
    成語解釋:
    益:更加;彰:明顯。指兩個人或兩件事互相配合;的能力和作用更能顯示出來。
    成語出處:
    漢 王褒《圣主得賢臣頌》:“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118

    相視而笑

    成語拼音:
    xiāng shì ér xiào
    成語解釋:
    互相看著,發出會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態。
    成語出處:
    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一回:“慧生指與老殘看,彼此相視而笑。”
    119

    鷸蚌相持

    成語拼音:
    yù bàng xiāng chí
    成語解釋:
    《戰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都不相讓。漁翁來后把兩個都捉住。比喻爭執兩敗俱傷,便宜第三者。
    成語出處:
    元 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權待他鷸蚌相持俱斃日,也等咱漁人含笑再中興。”
    120

    鷸蚌相爭

    成語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成語解釋: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成語出處:
    清 湘靈子《軒亭冤 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云陣。”
    * 關于雙方的成語 形容雙方的成語 描述雙方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