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危難的成語 (74個)
-
21
拯溺扶危
- 成語拼音:
- zhěng nì fú wēi
- 成語解釋:
- 拯:救。溺:落水者。危:危難。救助落水者,扶持危難中的人或國家。亦作“拯危扶溺”、“拯危濟困”。
- 成語出處:
- 《陳書·虞寄傳》:“然夷兇剪亂,拯溺扶危,四海樂推,三靈眷命,揖讓而居南面者,陳氏也。”
-
22
趁火打劫
- 成語拼音:
- chèn huǒ dǎ jié
- 成語解釋:
- 趁:利用;乘機;劫:搶劫。趁人家失火的時候去搶人家的東西。比喻趁別人處在危難時刻從中撈一把或趁機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 成語出處:
- 清 頤瑣《黃繡球》第三回:“這一天見來的很是不少,黃通理更代為躊躇,怕的是越來越多,容不下去,而且難免有趁火打劫,順手牽羊的事。”
-
23
乘人之厄
- 成語拼音:
- chéng rén zhī è
- 成語解釋:
- 乘:趁;厄:苦難。趁人家危難的時候加以要挾或陷害
- 成語出處: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神女》:“子誠敝人也,不念疇昔之義,而欲乘人之厄,予過矣!”
-
24
臨危不懼
- 成語拼音:
- lín wēi bù jù
- 成語解釋:
- 臨:碰到;面臨;懼:害怕;畏懼。面對危難;絲毫也不畏懼。
- 成語出處:
- 《鄧析子 無厚》:“死生有命,貧富有時。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貧賤者,不知時也。故臨難不懼。”
-
25
臨難不懾
- 成語拼音:
- lín nàn bù shè
- 成語解釋:
- 臨:面對;難:災難;懾:害怕,恐懼。遇到危難,一點也不懼怕
- 成語出處:
- 明·屠隆《彩毫記·預識汾陽》:“看這綁縛漢子,偉干長軀,豐神軒舉,臨難不懾,必是人豪。”
-
26
安危相易
- 成語拼音:
- ān wēi xiāng yì
- 成語解釋:
- 易:變易,轉變。平安與危難互為因果,相互轉換。
- 成語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則陽》:“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急相摩,聚散以成。”
-
27
安危相易,禍福相生
- 成語拼音:
- ān wēi xiāng yì,huò fú xiāng shēng
- 成語解釋:
- 易:變易,轉變。平安與危難互相轉化,災禍與幸福互為因果
- 成語出處:
- 戰國 宋 莊周《莊子 則陽》:“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急相摩,聚散以成。”
-
28
撥亂濟危
- 成語拼音:
- bō luàn jì wēi
- 成語解釋:
- 平定亂世,救濟危難。亦作“撥亂濟時”。
- 成語出處:
- 晉·龔壯《上李壽封事》:“管、蔡既興,讒諛滋蔓,大義滅親,撥亂濟危。”
-
29
定傾扶危
- 成語拼音:
- dìng qīng fú wēi
- 成語解釋:
- 傾:危。扶助危傾,使其安定。指挽救國家于危難之時。
- 成語出處:
- 漢·恒寬《鹽鐵論·備胡》:“古者明王討暴衛弱,定傾扶危,使小國之君悅;討暴定傾,則無罪之人附。”
-
30
濟弱扶危
- 成語拼音:
- jì ruò fú wēi
- 成語解釋:
- 濟:救助;弱:弱小。指救助弱小危難的人
- 成語出處:
-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17回:“如此富貴之時,又昔修橋砌路,濟弱扶危。”
-
31
臨危制變
- 成語拼音:
- lín wēi zhì biàn
- 成語解釋:
- 面臨危難時緊急應變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司馬懿臨危制變,擒淵可計日待也。”
-
32
臨危自悔
- 成語拼音:
- lín wēi zì huǐ
- 成語解釋:
- 悔:懊悔。遇到危難時自己懊悔。形容意志不堅定
- 成語出處:
- 元·鄭光祖《鐘離春智勇定齊》第三折:“您今日遭陷擒縛,方才是臨危自悔。”
-
33
臨危自省
- 成語拼音:
- lín wēi zì xǐng
- 成語解釋:
- 省:醒悟。臨到危難時能夠自己覺醒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云臺山》第二折:“我與你指迷途,臨危自省,我教你得平安,福祿如增。”
-
34
拯危濟困
- 成語拼音:
- zhěng wēi jì kùn
- 成語解釋:
- 濟:拯救。扶持、救濟有危難和困苦的人
- 成語出處:
-
35
臨難不恐
- 成語拼音:
- lín nàn bù kǒng
- 成語解釋:
- 臨:到;難:災難;恐:恐懼。遇到危難,一點也不懼怕。
- 成語出處:
- 《韓非子 說疑》:“夫見利不喜,上雖厚賞無以勸之,臨難不恐,上雖嚴刑無以威之,此之謂不令之民也。”
-
36
解紛排難
- 成語拼音:
- jiě fēn pái nán
- 成語解釋:
- 謂為人調解糾紛或排除危難。
- 成語出處:
- 明·唐順之《都督沈紫江山墓碑記》:“御土酋解紛排難不專以恩,洞其陰事。”
-
37
臨難茍免
- 成語拼音:
- lín nàn gǒu miǎn
- 成語解釋:
- 遇到危難時茍且偷生。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曲禮上》:“臨難毋茍免。”
-
38
臨難無懾
- 成語拼音:
- lín nán wú shè
- 成語解釋:
- 懾:恐懼。面對危難,卻無所恐懼。
- 成語出處:
- 唐·張說《齊黃門侍郎盧公神道碑》:“公處屯安貞,賦詩頹飲,視得失蔑如也,臨難無懾。”
-
39
排難解紛
- 成語拼音:
- pái nàn jiě fēn
- 成語解釋:
- 排:消除;難:危難;紛:糾紛。排除危難;調解糾紛。現多指調停雙方爭執;解決紛亂。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三》:“所貴于天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
-
40
國步艱難
- 成語拼音:
- guó bù jiān nán
- 成語解釋:
- 國步:國家的命運。國家處于危難的境地。
- 成語出處:
- 《舊五代史 蕭頃傳》:“時國步艱難,連師倔強,率多奏請,欲立家廟于本鎮,頃上章論奏。乃止。”
* 關于危難的成語 形容危難的成語 描述危難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