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危險的成語 (120個)

    101

    深淵薄冰

    成語拼音:
    shēn yuān bó bīng
    成語解釋:
    面對著深淵,腳踩著薄冰。比喻處境,心存戒懼。
    成語出處:
    《詩經 小雅 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102

    池魚幕燕

    成語拼音:
    shi yú mù yàn
    成語解釋:
    比喻處境極易遭殃的人。
    成語出處:
    明·劉基《驛傳杭臺消息石末公有詩見寄次韻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魚幕燕依棲淺,軒鶴冠猴寵渥新。”
    103

    死中求生

    成語拼音:
    sǐ zhōng qiú shēng
    成語解釋:
    在極的境地中努力掙扎以求生路。
    成語出處:
    《后漢書·公孫述傳》:“述謂延岑曰:‘事當奈何?’岑曰:‘男兒當死中求生,可坐窮乎?’”
    104

    替古人擔憂

    成語拼音:
    tì gǔ rén dān yōu
    成語解釋:
    為古人所遇到的困難、擔憂、發愁。比喻不必要的擔心和憂愁。
    成語出處:
    明 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回:“我不信,打談的吊眼淚,替古人耽憂,這些都是虛,他若唱的我眼淚出來,我才算他好戲子。”
    105

    螳螂捕蟬

    成語拼音:
    táng láng bǔ chán
    成語解釋:
    蟬:知了。螳螂捉蟬,不知潛在。比喻目光短淺
    成語出處:
    漢·趙曄《吳越春秋》:“螳螂捕蟬,志在有利,不知黃雀在后啄之。”
    106

    挺身獨出

    成語拼音:
    tǐng shēn dú chū
    成語解釋:
    挺:撐直。面對著艱難或的事情,勇敢地站出來
    成語出處:
    《北齊書·綦連猛傳》:“猛遙見之,即亦挺身獨出,與其相對,俯仰之間,刺賊落馬,因即斬之。”
    107

    委肉虎蹊

    成語拼音:
    wěi ròu hǔ xī
    成語解釋:
    委:拋棄;蹊:小路。把肉丟在餓虎經過的路上。比喻處境,災禍即將到來。
    成語出處:
    《戰國策·燕策三》:“是以委肉當餓虎之蹊,禍必不振矣。”
    108

    萬死一生

    成語拼音:
    wàn sǐ yī shēng
    成語解釋:
    死的可能極大,活的希望極小。比喻冒生命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司馬遷傳》:“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斯以奇矣。”
    109

    銜橛之變

    成語拼音:
    xián jué zhī biàn
    成語解釋:
    指車馬傾覆的。亦喻意外發生的事故。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司馬相如傳》:“且夫道清而后行,中路而馳,猶時有銜橛之變。”
    110

    瞎馬臨池

    成語拼音:
    xiā mǎ lín chí
    成語解釋:
    盲人騎著瞎馬。比喻盲目行動,后果十分
    成語出處:
    南朝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111

    懸崖勒馬

    成語拼音:
    xuán yá lè mǎ
    成語解釋:
    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勒:收住韁繩。
    成語出處:
    元 鄭德輝《智勇定齊》:“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補漏遲,抵多少臨崖勒馬才收騎。”
    112

    燕巢衛幕

    成語拼音:
    yàn cháo wèi mù
    成語解釋:
    《孔子家語·正論》:“衛孫文子得罪于獻公,居戚。公卒未葬,文子擊鐘焉。延陵季子適晉過戚,聞之曰:‘異哉!夫子之在此,猶燕子巢于幕也,懼猶未也,又何樂焉?君又在殯,可乎?’”后以“燕巢衛幕”比喻處境非常
    成語出處:
    《孔子家語·正論》:“衛孫文子得罪于獻公,居戚。公卒未葬,文子擊鐘焉。延陵季子適晉過戚,聞之曰:‘異哉!夫子之在此,猶燕子巢于幕也,懼猶未也,又何樂焉?君又在殯,可乎?’”
    113

    燕巢于幕

    成語拼音:
    yàn cháo yú mù
    成語解釋:
    燕子把窩做在帳幕上。比喻處境非常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于幕上。”
    114

    羊入虎群

    成語拼音:
    yáng rù hǔ qún
    成語解釋:
    比喻好人落入壞人的手中,處境極端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邵九娘》:“竊意羊入虎群,狼藉已不堪矣。”
    115

    一生九死

    成語拼音:
    yī shēng jiǔ sǐ
    成語解釋:
    謂經歷多次生命而幸存。
    成語出處:
    明·劉道開《疇昔》詩:“疇昔干戈里,飄零剩此身;一生九死客,兩代六朝人。”
    116

    坐不垂堂

    成語拼音:
    zuò bù chuí táng
    成語解釋:
    垂堂:近屋檐處。不坐在堂邊外面,怕掉到臺階下。比喻不在有的地方停留。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鄙諺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雖小,可以喻大。”
    117

    自投虎口

    成語拼音:
    zì tóu hǔ kǒu
    成語解釋:
    投:進入;虎口:比喻十分的處所。比喻自己進入的場所送死
    成語出處:
    清·如蓮居士《薛剛反唐》第20回:“這薛剛真正膽大包天,不想生法報仇,反來祭掃鐵丘墳,是自投虎口。”
    118

    知足不殆

    成語拼音:
    zhī zú bù dài
    成語解釋:
    殆:。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
    成語出處:
    漢·荀悅《漢紀·宣帝紀》:“太傅疏廣謂少傅受曰:‘吾聞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119

    知止不殆

    成語拼音:
    zhī zhǐ bù dài
    成語解釋:
    殆:。知道適可而止的人就不會遇到。舊時勸人行事不要過分。
    成語出處:
    《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120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成語拼音:
    zhī zú bù rǔ,zhī zhǐ bù dài
    成語解釋:
    殆:。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侮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
    成語出處:
    春秋·楚·李耳《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 關于危險的成語 形容危險的成語 描述危險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