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十九的成語 (33個)

    21

    成語拼音:
    shí qīng jiǔ zhuó
    成語解釋:
    清:清澄;濁:渾濁。指混亂不堪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0卷:“隨你有萬分不是處,也只得依順了他。所以那家庭間每每被這等人,吵得濁。”
    22

    成語拼音:
    shí shì jiǔ kōng
    成語解釋:
    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涼景象。
    成語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 用刑》:“天下欲反,空。”
    23

    成語拼音:
    jiǔ biàn shí huà
    成語解釋:
    指變化多端
    成語出處:
    宋 張君房《序》:“至如三奔三景之妙,化之精,各探其門,互稱要妙。”
    24

    八彎

    成語拼音:
    jiǔ qū shí bā wān
    成語解釋:
    曲:曲折;彎:不直。指分彎曲
    成語出處: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七回:“待我引他到八彎中,喚我那結義兄弟出來,就好與他算賬。”
    25

    成語拼音:
    jiǔ rú shí gài
    成語解釋:
    儒:舊指讀書人。元代統治者把人分為等,讀書人列為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識分子受到歧視和苛待。
    成語出處:
    宋·鄭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儒、丐。”
    26

    成語拼音:
    jǔ shí zhī jiǔ
    成語解釋:
    列舉出的件事情中,通曉的就有件。比喻學識淵博。
    成語出處:
    唐 張說《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神道碑》:“圣人之所志,聞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舉而知。”
    27

    成語拼音:
    shí bìng jiǔ tòng
    成語解釋:
    形容渾身病痛。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回:“如今我的身子是痛的,你二嫂子也是三日好兩日不好。”
    28

    成語拼音:
    yán shí wàng jiǔ
    成語解釋:
    形容說話虛妄不實。
    成語出處: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三折:“咱則道舌刺刺言,村棒棒呼幺喝六。”
    29

    不離

    成語拼音:
    bā jiǔ bù lí shí
    成語解釋:
    指與實際情況很接近。
    成語出處:
    老舍《柳屯的》:“我不敢說是明白他,不過講猜測的話,我或者能猜個八不離。”
    30

    成語拼音:
    shí ná jiǔ wěn
    成語解釋:
    形容很有把握;分可靠。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如此一行,只怕這事例有個穩也不見得。”
    31

    成語拼音:
    shí yáng jiǔ mù
    成語解釋:
    頭羊倒用個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賦稅剝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無所適從。
    成語出處:
    《隋書 楊尚希傳》:“所謂民少官多,牧。”
    32

    成語拼音:
    shí mó jiǔ nàn
    成語解釋:
    指不斷遭受的磨難
    成語出處:
    33

    不遇

    成語拼音:
    shí nián jiǔ bù yù
    成語解釋:
    比喻很少有,多年也難遇到一次。
    成語出處:
    * 關于十九的成語 形容十九的成語 描述十九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