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辦法的成語 (163個)
-
61
高下在心
- 成語拼音:
- gāo xià zài xīn
- 成語解釋:
- 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況,采取適當辦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處理事情。
- 成語出處:
-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
-
62
畫策設謀
- 成語拼音:
- huà cè shè móu
- 成語解釋:
- 畫:謀劃,籌劃;設:籌劃。籌劃辦法,圖謀計策
- 成語出處: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6回:“鳳姨見有功效,一發貼心貼意,替他畫策設謀。”
-
63
絕渡逢舟
- 成語拼音:
- jué dù féng zhōu
- 成語解釋:
- 絕:窮;渡:渡口;舟:船。比喻在絕路上有了出路或辦法
- 成語出處: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十回:“天幸遇著相公,如暗室逢燈,絕渡逢舟,從此讀書作文,俱可望有門徑矣。”
-
64
緊打慢敲
- 成語拼音:
- jǐn dǎ màn qiāo
- 成語解釋:
- 比喻用各種辦法催迫。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回:“發在監里,緊打慢敲,怕他不來上鉤。”
-
65
教導有方
- 成語拼音:
- jiào dǎo yǒu fāng
- 成語解釋:
- 教育引導很有辦法。
- 成語出處:
- 清 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九回:“凡此種種,雖然是他叔祖教導有方,也是他福至心靈,官星透露,才得一變而為聞一知十的聰明人。”
-
66
救火投薪
- 成語拼音:
- jiù huò tóu xīn
- 成語解釋:
- 為了撲滅火焰而將木柴扔進火中。比喻采取錯誤的辦法,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 成語出處:
- 《鄧析子·無厚篇》:“不治其本而務其末,譬如拯溺而硾之以石,救火而投之以薪。”
-
67
絞盡腦汁
- 成語拼音:
- jiǎo jìn nǎo zhī
- 成語解釋:
- 絞:擠;用;盡:完。形容用盡了心機;想盡了一切辦法。
- 成語出處:
- 老舍《四世同堂 偷生》三七:“唯其如此,他才更能顯出絞盡腦汁的樣子,替她思索。”
-
68
錦囊妙計
- 成語拼音:
- jǐn náng miào jì
- 成語解釋:
- 錦: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錦囊:用錦做成的袋子。原指封在錦囊中的神機妙策;現比喻能及時解決危急或疑難問題的好辦法。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4回:“汝保主公入吳,當領此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依次而行。”
-
69
計窮智短
- 成語拼音:
- jì qióng zhì duǎn
- 成語解釋:
- 計:計謀;窮:盡;智:智謀;短:缺少。計策用完了,才智也不夠用了。形容已經想不出什么辦法了。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百花亭》:“我為那賀家姐姐,煩惱的小生計窮智短了。”
-
70
見兔顧犬
- 成語拼音:
- jiàn tù gù quǎn
- 成語解釋:
- 看到了兔子,再回頭叫喚獵狗去追捕。比喻動作雖稍遲,但趕緊想辦法,還來得及。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向《戰國策 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
71
計無復之
- 成語拼音:
- jì wú fù zhī
- 成語解釋:
- 指再無別的辦法可想,不得不這樣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季布欒布列傳論》:“夫婢妾賤人感慨而自殺者,非能勇也,其計畫無復之耳。”
-
72
計無所出
- 成語拼音:
- jì wú suǒ chū
- 成語解釋:
- 計:計策,辦法。想不出什么辦法。
- 成語出處:
- 《晉書 顧榮傳》:“兄弟姻婭盤固州郡,威逼士庶以為臣仆,于時賢愚計無所出。”
-
73
舉無遺策
- 成語拼音:
- jǔ wú yí cè
- 成語解釋:
- 舉:提出;策:計謀、辦法。提出的計謀沒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謀。
- 成語出處:
- 《淮南子·主術訓》:“萬舉而無遺策矣。”
-
74
舉無遺算
- 成語拼音:
- jǔ wú yí suàn
- 成語解釋:
- 舉:提出;算:計謀、辦法。提出的計謀沒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謀
- 成語出處:
- 《晉書·袁蠸傳》:“智者了于胸心,然后舉無遺算耳。”
-
75
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 成語拼音:
- jí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
- 成語解釋:
- 就用那個人對付別人的辦法返回來對付那個人自己。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
76
揭債還債
- 成語拼音:
- jiē zhài huán zhài
- 成語解釋:
- 揭:舉;揭債:借債。用借債的辦法還債,虧空會始終存在。形容于事無補
- 成語出處:
-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30回:“那才是揭債還債,窟窿常在。”
-
77
急中生智
- 成語拼音:
- jí zhōng shēng zhì
- 成語解釋:
- 智:智謀;對策。在緊急中猛然想出了應付的好辦法。
- 成語出處:
- 唐 白居易《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長,過蒙見君,然敵則氣生,急則智生。”
-
78
渴而穿井
- 成語拼音:
- kě ér chuān jǐng
- 成語解釋:
- 比喻事先沒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 成語出處:
- 《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
79
渴而掘井
- 成語拼音:
- kě ér jué jǐng
- 成語解釋:
- 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沒有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 成語出處:
-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
80
叩閽無計
- 成語拼音:
- kòu hūn wú jì
- 成語解釋:
- 叩:敲;閽:宮門;叩閽:鳴冤。指沒辦法申訴冤屈
- 成語出處:
- 清·秋瑾《精衛石》第四回:“此恨怎消真可痛,叩閽無計欲呼天。”
* 關于辦法的成語 形容辦法的成語 描述辦法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