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力量的成語 (319個)

    181

    鳥盡弓藏

    成語拼音:
    niǎo jìn gōng cáng
    成語解釋:
    飛鳥打光了;彈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原來借助的就被一腳踢開或加以消滅。
    成語出處:
    三國 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陰五刑,鳥得弓藏;保身全名,獨有子房。”
    182

    難鳴孤掌

    成語拼音:
    nán míng gū zhǎng
    成語解釋:
    比喻單薄,難以成事。
    成語出處: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時事·劉庸夫》:“在朝非守正不阿之臣,思興利除害,奈隨聲附和者,譏不識時,則一薛居洲難鳴孤掌。”
    183

    蚍蜉撼樹

    成語拼音:
    pí fú hàn shù
    成語解釋:
    蚍蜉:一種大螞蟻;撼:搖動。螞蟻搖動樹木;比喻不自;企圖用微不足道的動搖破壞強大的事物。
    成語出處:
    唐 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
    184

    排山倒海

    成語拼音:
    pái shān dǎo hǎi
    成語解釋:
    排:排開;倒:翻倒。推開山岳;翻倒大海。形容來勢猛;聲勢浩大;強大;壓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成語出處:
    宋 楊萬里《病起喜雨聞鶯》詩:“病勢初來敵頗強,排山倒海也難當。”
    185

    排山倒峽

    成語拼音:
    pái shān dǎo xiá
    成語解釋:
    排:排開;倒:翻倒。推開山岳,翻倒山峽。形容水勢猛,強盛,聲勢浩大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84回:“但見城外水聲淙淙,一望江湖,有排山倒峽之勢。”
    186

    片言九鼎

    成語拼音:
    piàn yán jiǔ dǐng
    成語解釋:
    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象征九州。比喻說話大,能起很大作用或指人說話十分守信
    成語出處: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三卷:“毛遂片言九鼎,人重其言;季布一諾千金,人服其信。”
    187

    棋逢對手

    成語拼音:
    qí féng duì shǒu
    成語解釋:
    逢:遇到;對手:競賽中本領不相上下的對方。比喻作戰或競技雙方水平相當;難分高低。
    成語出處:
    唐 尚顏《懷陸龜蒙處士》詩:“事免傷心否,棋逢敵手無。”
    188

    秋風掃落葉

    成語拼音:
    qiū fēng sǎo luò yè
    成語解釋:
    比喻強大的掃蕩腐朽弱小者;也比喻掃除凈盡。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辛毗傳》:“以明公之威,應困窮之敵,擊疲弊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矣。”
    189

    旗鼓相當

    成語拼音:
    qí gǔ xiāng dāng
    成語解釋:
    旗鼓:古時作戰以搖旗擊鼓指揮進退。比喻雙方不相上下。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隱囂傳》:“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愿因將軍兵馬,旗鼓相當。”
    190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成語拼音:
    qiān jīn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yè
    成語解釋:
    價值千金的皮衣,決非一只狐貍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積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才能做成事情。
    成語出處:
    《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代之智也。’”
    191

    啟聵振聾

    成語拼音:
    qǐ kuì zhèn lóng
    成語解釋:
    聵:耳聾。使耳聾的人都受到振動和醒悟。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指強大
    成語出處:
    清·鄧顯鶴《鄒君墓志銘》:“居德善俗,啟聵振聾,儒者之效,匪徒言說。”
    192

    窮年盡氣

    成語拼音:
    qióng nián jìn qì
    成語解釋:
    窮:盡。竭盡畢生的
    成語出處:
    清·高阜《序》:“予將窮年盡氣以恣探之不暇,又何至有廢卷之嘆乎!”
    193

    群威群膽

    成語拼音:
    qún wēi qún dǎn
    成語解釋:
    形容大家團結一致英勇戰斗時表現出來的和勇敢精神。
    成語出處:
    毛澤東《評西北大捷兼論解放軍的新式整軍運動》:“大家出,不怕犧牲,克服物質條件的困難,群威群膽,英勇殺敵。”
    194

    驅羊攻虎

    成語拼音:
    qū yáng gōng hǔ
    成語解釋:
    驅:趕。驅趕羊群去進攻老虎。形容以弱敵強,懸殊,必遭覆滅。
    成語出處:
    《史記·張儀列傳》:“且夫為從者,無以異于驅群羊而攻猛虎,虎之與羊不格明矣。今王不與猛虎而與群羊,臣竊以為大王之計過也。”
    195

    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

    成語拼音:
    qiān yì zhī qiú,fēi yī hú zhī bái
    成語解釋:
    鎰:古代重單位,1鎰=20兩;裘:皮衣。價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貍腋下白毛制成。比喻治理國家需要眾多賢才的
    成語出處:
    戰國·宋·墨翟《墨子·親士》:“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196

    人單勢孤

    成語拼音:
    rén dān shì gū
    成語解釋:
    人數少,單薄。
    成語出處:
    京劇《獵虎記》第十場:“劫牢之后,倘若登州兵馬殺來,我等人單勢孤,只怕寡不敵眾。”
    197

    濡沫涸轍

    成語拼音:
    rú mò hé zhé
    成語解釋:
    濡:沾濕;沫:唾沫;涸:干枯。車轍里的水干了,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在困難的處境中用微薄的互相幫助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98

    人強勝天

    成語拼音:
    rén qiáng shèng tiān
    成語解釋:
    人的強盛,可以戰勝自然。
    成語出處:
    《亢倉子·政道》:“故周之秩官云:人強勝天。”
    199

    人心齊,泰山移

    成語拼音:
    rén xīn qí,tài shān yí
    成語解釋:
    只要大家一心,就能發揮出極大的
    成語出處:
    王朔《一點正經沒有》:“人心齊泰山移螞蚱還有四兩肉一個蘿卜一個坑咱們怎么就不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呢?”
    200

    人眾勝天

    成語拼音:
    rén zhòng shèng tiān
    成語解釋:
    聚集眾人的,可以戰勝大自然。
    成語出處:
    《史記·伍子胥列傳》:“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
    * 關于力量的成語 形容力量的成語 描述力量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