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出出的成語 (417個)

    241

    并作

    成語拼音:
    fēng chū bìng zuò
    成語解釋:
    :像群蜂巢,多而雜亂;作:興起。形容紛紛興起,層疊見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藝文志》:“是以九家之術,蜂?作。”
    242

    一門

    成語拼音:
    fǎ chū yī mén
    成語解釋:
    謂法律統一,前后一致,不能隨意變通。
    成語出處:
    《藝文類聚》卷五四引晉杜預《奏事》:“法一門,然后人知恒禁,吏無淫巧,政明于上,民安于下。”
    243

    芙蓉

    成語拼音:
    fú róng chū shuǐ
    成語解釋:
    芙蓉:荷花。剛開放的荷花。比喻詩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艷麗的女子。
    成語出處:
    南朝 梁 鐘嶸《詩品》卷中:“謝詩如芙蓉水,顏如錯彩鏤金。”
    244

    電入

    成語拼音:
    guǐ chū diàn rù
    成語解釋:
    比喻變化巧妙迅速,不易捉摸。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安《淮南子 原道訓》:“雷聲雨降,并應無窮,鬼電入,龍興鸞集。”
    245

    河不

    成語拼音:
    hé bù chū tú
    成語解釋:
    河:指黃河。黃河當中沒有現河圖。古代相傳每當圣明之世時,黃河便現河圖。因此黃河不河圖時則不是圣明之世。指時當亂世。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鳳鳥不至,河不圖,吾已矣夫。”
    246

    禍從口

    成語拼音:
    huò cóng kǒu chū
    成語解釋:
    災禍從講話中引。指說話不慎就會招來災禍。
    成語出處:
    晉 傅玄《口銘》:“病從口入,禍從口。”
    247

    禍從口,病從口入

    成語拼音:
    huò cóng kǒu chū,bìng cóng kǒu rù
    成語解釋:
    禍:災禍。說話不小心就會招來災禍,吃錯東西就會生病
    成語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71卷:“諺有‘禍從口,病從口入’,甚好。”
    248

    禍從口,患從口入

    成語拼音:
    huò cóng kǒu chū,huàn cóng kǒu rù
    成語解釋:
    指說錯了話要惹禍,吃錯了東西要生病。后多以強調言語必須謹慎。
    成語出處:
    《周易·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孔潁達疏:“先儒云:禍從口,患從口入。”
    249

    洽背

    成語拼音:
    hàn chū qià bèi
    成語解釋:
    同“汗流浹背”。
    成語出處:
    《漢書·王陵傳》:“[周勃]汗洽背,愧不能對。”
    250

    行行狀元

    成語拼音:
    háng háng chū zhuàng yuán
    成語解釋:
    狀元;科舉時代的一種稱號。唐、宋時稱進士及第的第一名;元代稱殿式第一等第一名。后比喻本行中成績最好的人。每種職業都有杰的人才。
    成語出處:
    明 馮惟敏《玉抱肚 贈趙今燕》曲:“琵琶輕掃動人憐,須信行行狀元。”
    251

    橫見側

    成語拼音:
    héng jiàn cè chū
    成語解釋:
    謂不自正面而從側面表露來。
    成語出處:
    明·袁宏道《由水溪至水心崖記》:“四面峰巒如花蕊,纖苞濃朵,橫見側,二十里內,秀蒨閣眉,殆不可狀。”
    252

    好事不門,惡事傳千里

    成語拼音:
    hǎo shì bù chū mén,è shì chuán qiān lǐ
    成語解釋: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壞事卻傳播得極快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門,惡事傳千里。’不到半月之間,街坊鄰舍,都知得了,只瞞著武大一個不知。”
    253

    好事不門,惡事行千里

    成語拼音:
    hǎo shì bù chū mén,huài shì xíng qiān lǐ
    成語解釋: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壞事卻傳播得極快。
    成語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僧問紹宗:‘如何是西來意?’紹宗曰:‘好事不門,惡事行千里。’”
    254

    好事不門,惡事揚千里

    成語拼音:
    hǎo shì bù chū mén,è shì yáng qiān lǐ
    成語解釋: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壞事卻傳播得極快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九卷:“自古道:好事不門,惡事揚千里。”
    255

    虎兕

    成語拼音:
    hǔ sì chū xiá
    成語解釋:
    兕:犀牛一類的野獸。柙:關獸的木籠。虎、兕從木籠中逃。比喻惡人逃脫或作事不盡責,主管者應負責任。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季氏》:“虎兕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256

    行伍

    成語拼音:
    háng wǔ chū shēn
    成語解釋:
    行伍:古代軍隊編制,1行25人,1伍5人,泛指士兵。指當兵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3回:“幸虧炮船上統帶趙大人是行伍身,天生海量。”
    257

    紅杏

    成語拼音:
    hóng xìng chū qiáng
    成語解釋:
    紅色的杏花穿墻外。指春天一派繁榮景象;也喻指大好形勢。
    成語出處:
    宋 葉紹翁《游小園不值》詩:“春風滿園關不住,一支紅杏墻來。”
    258

    橫翔捷

    成語拼音:
    héng xiáng jié chū
    成語解釋:
    謂超逸特
    成語出處:
    宋·蘇軾《上劉侍讀書》:“執五寸之翰,書方尺之簡,而列于大夫之上,橫翔捷,冠壓百吏。”
    259

    呼之或

    成語拼音:
    hū zhī huò chū
    成語解釋:
    呼:招呼;之:代詞,指代呼喚的對象。形容所描繪的人物生動逼真,也指人選已醞釀成熟,即將就任
    成語出處:
    宋·蘇軾《郭忠恕畫贊序》:“空蒙寂歷,煙雨滅沒,恕先在焉,呼之或。”
    260

    呼之欲

    成語拼音:
    hū zhī yù chū
    成語解釋:
    呼:招呼;之:代詞;指代呼喚的對象;欲:就要。指好像叫他一聲;他就會來似的。形容畫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刻畫十分生動。
    成語出處:
    宋 蘇軾《郭忠恕畫贊序》:“空蒙寂歷,煙雨滅沒,恕先在焉,呼之或。”
    * 關于出出的成語 形容出出的成語 描述出出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