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內心的成語 (168個)

    101

    冰炭不言,冷熱自明

    成語拼音:
    bīng tàn bù yán,lěng rè zì míng
    成語解釋:
    比喻的誠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現在行動上。
    成語出處:
    《晉書·王沈傳》:“堯、舜、周公所以能致忠諫者,以其款誠之者也,冰炭不言,而冷熱之質自明者,以其有實也。”
    102

    纏綿幽怨

    成語拼音:
    chán mián yōu yuàn
    成語解釋:
    纏綿:緒郁結;幽怨:隱藏的怨恨。形容縈繞在的怨恨
    成語出處:
    茅盾《從牯嶺到東京》:“不大愿意我有這種纏綿幽怨的調子。”
    103

    疢如疾首

    成語拼音:
    chèn rú jí shǒu
    成語解釋:
    疢:熱病;疾首:頭痛。煩熱得頭痛腦脹。形容憂傷成疾或神不寧
    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小弁》:“疢如疾首。”
    104

    翻腸攪肚

    成語拼音:
    fān cháng jiǎo dù
    成語解釋:
    形容極度思念或感到非常不安
    成語出處:
    楊朔《雪花飄飄》:“不過也怪,自從部隊逼近下花園,百歲忽然翻腸攪肚的想念起爹爹來了。”
    105

    肺腑之言

    成語拼音:
    fèi fǔ zhī yán
    成語解釋:
    肺腑:指。發自的真摯誠懇的話語。
    成語出處:
    元 鄭德輝《芻梅香》第二折:“小生別無所告,只索將這肺腑之言,實訴與小娘子。”
    106

    肺肝如見

    成語拼音:
    fèi gān rú jiàn
    成語解釋:
    肺肝:肺腑,比喻。比喻機與謀算統統被別人看出
    成語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31回:“殊不知肺肝如見,事實具在,欲蓋彌彰。”
    107

    古井無波

    成語拼音:
    gǔ jǐng wú bō
    成語解釋:
    古井:枯井。比喻恬靜,情感不為外界事物所動。
    成語出處:
    唐·白居易《贈元稹》詩:“無波古井水,有節秋竹竿。”
    108

    感人肺肝

    成語拼音:
    gǎn rén fèi gān
    成語解釋:
    形容使人的深受感動。
    成語出處:
    唐·劉禹錫《唐故相國李公集紀》:“今考其文至論事疏,感人肺肝,毛發皆聳。”
    109

    如薺

    成語拼音:
    gān xīn rú qí
    成語解釋:
    薺:甜菜。荼菜雖苦,但是和的痛苦相比,覺得就像薺菜一樣甜美。
    成語出處:
    《詩經 邶風 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110

    回腸九轉

    成語拼音:
    huí cháng jiǔ zhuǎn
    成語解釋:
    好象腸子在旋轉。形容痛苦焦慮已極。
    成語出處:
    《柳蔭記》:“難壞人這陣無計想,好叫人回腸九轉無主張。”
    111

    九回腸

    成語拼音:
    jiǔì huí cháng
    成語解釋:
    形容回環往復的憂思。回腸:形容焦慮不安。
    成語出處:
    梁簡文帝《應令》:“望邦畿兮千里曠,悲遙夜兮九回腸。”唐 馮延巳《酒泉子(芳草長川)》:“風微煙澹雨蕭然,隔岸馬嘶何處。九回腸,雙臉淚,夕陽天。”
    112

    居仁由義

    成語拼音:
    jū rén yóu yì
    成語解釋:
    存仁,行事循義。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盡》:“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
    113

    綿里藏針

    成語拼音:
    mián lǐ cáng zhēn
    成語解釋:
    綿絮里邊藏著針。比喻外表溫柔;尖刻厲害;也比喻柔中有剛。
    成語出處:
    清 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當日說知,綿里藏針。”
    114

    牽腸割肚

    成語拼音:
    qiān cháng gē dù
    成語解釋:
    ①形容非常想念。②形容悲痛如刀割。
    成語出處:
    元·白樸《小石調·惱煞人》曲:“為憶小卿,牽腸割肚,凄惶悄然無底末。”
    115

    無動于衷

    成語拼音:
    wú dòng yú zhōng
    成語解釋:
    衷:。絲毫沒有觸動。形容對應該動的事情毫無感觸;漠然置之。
    成語出處: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聞之漠然良久,若不能無動于衷者。”
    116

    不負人,面無慚色

    成語拼音:
    xīn bù fù rén,miàn wú cán sè
    成語解釋:
    負:虧欠;慚:羞愧。沒有對不起人的對方,表情也就會很坦然
    成語出處:
    《新編五代史評話·唐史》:“若以愛惜庫物,遭大王殺死,仆見先王于地下,面無慚色矣。”
    117

    形于言色

    成語拼音:
    xíng yú yán sè
    成語解釋:
    色:神色。的活動表露在言談和神色上面
    成語出處:
    《晉書·何無忌傳》:“少有大志,忠亮任氣,人有不稱其者,輒形于言色。”
    118

    虛中樂善

    成語拼音:
    xū zhōng lè shàn
    成語解釋:
    中:同“衷”,;虛中:虛;善:善言善事。指虛采納善言,樂意做善事
    成語出處:
    清·劉開《問說》:“古之人虛中樂善,不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
    119

    眼跳耳熱

    成語拼音:
    yǎn tiào ěr rè
    成語解釋:
    眼皮跳動,耳朵發熱。指感到不安
    成語出處:
    《武王伐紂平話》中卷:“三日前甲申日,見此景祥,姬昌眼跳耳熱,神不安。”
    120

    變臉變色

    成語拼音:
    biàn liǎn biàn sè
    成語解釋:
    驚、懼、急、怒而改變面色。
    成語出處:
    《小說選刊》1981年第9期:“那知李尚尚一聽,就變臉變色地發起脾氣來。”
    * 關于內心的成語 形容內心的成語 描述內心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