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做事的成語 (253個)

    221

    眼急手快

    成語拼音:
    yǎn jí shǒu kuài
    成語解釋:
    形容機警敏捷。
    成語出處:
    陳石峻《澤瑪姬 金娃錯和銀娃錯》:“協達娃在旁邊眼急手快……沒等糌粑團子落到銀娃錯的身上,一伸手就把糌粑團子搶在手中。”
    222

    有氣無力

    成語拼音:
    yǒu qì wú lì
    成語解釋:
    氣:氣息;聲音;力:力氣;精神。形容氣力衰弱;精神疲憊;有時形容沒有勁頭。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吳衙內鄰舟赴約》:“正不知艙中,另有個替吃飯的,還餓得有氣無力哩。”
    223

    易如反掌

    成語拼音:
    yì rú fǎn zhǎng
    成語解釋:
    像翻轉手掌一樣;比喻很容易。
    成語出處:
    漢 枚乘《上書諫吳王》:“必若所欲為,危于累卵,難于上天;變所欲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224

    優柔寡斷

    成語拼音:
    yōu róu guǎ duàn
    成語解釋:
    優柔:遲疑不決;寡:少;斷:決斷。形容拿不定主意;缺少決斷。
    成語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亡征》:“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225

    優柔失斷

    成語拼音:
    yōu róu shī duàn
    成語解釋:
    優柔:遲疑不決;斷:決斷。指猶豫,缺乏決斷
    成語出處:
    《舊唐書·高祖紀論》:“然而優柔失斷,浸潤得行。”
    226

    優柔無斷

    成語拼音:
    yōu róu wú duàn
    成語解釋:
    優柔:遲疑不決;斷:決斷。指猶豫,缺乏決斷
    成語出處:
    宋·魏慶之《詩人玉屑》第十卷:“又云‘杳杳煙波隔千里,白頻香散東風起,日落汀洲一望時,愁情不斷如春水。’觀此語意,疑若優柔無斷者。”
    227

    有始無終

    成語拼音:
    yǒu shǐ wú zhōng
    成語解釋:
    有開始;沒有結尾。指不能堅持到底。
    成語出處:
    漢 揚雄《法言 孝至》:“或問:‘德有始而無終與有終而無始也,孰寧?’”
    228

    用舍行藏

    成語拼音:
    yòng shě xíng cáng
    成語解釋:
    任用就出來,不得任用就退隱。這是早時世大夫的處世態度。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229

    有所作為

    成語拼音:
    yǒu suǒ zuò wéi
    成語解釋:
    可以情;并能取得較大的成績。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230

    有頭無尾

    成語拼音:
    yǒu tóu wú wěi
    成語解釋:
    只有開頭;沒有結尾。指說話不完整。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若是有頭無尾底人,便是忠也不久。”
    231

    用行舍藏

    成語拼音:
    yòng xíng cáng shě
    成語解釋:
    任用就出來,不得任用就退隱。這是早時世大夫的處世態度。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232

    有勇無謀

    成語拼音:
    yǒu yǒng wú móu
    成語解釋:
    勇:勇氣;膽量;謀:計謀;策略。只有膽量;沒有計謀。指或打仗只憑勇氣猛沖猛打;而沒有周密考慮。
    成語出處:
    唐 陸贄《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王)武俊蕃種,有勇無謀。”
    233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成語拼音:
    yòng zhī zé xíng,shě zhī zé cáng
    成語解釋:
    用:任用;行:,實行;舍:不用;藏:退隱。任用就出來,不得任用就退隱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234

    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

    成語拼音:
    zhū bā jiè chī rén shēn guǒ,quán bù zhī zī wèi
    成語解釋:
    比喻吃東西狼吞虎咽,來不及細嘗。也比喻看書貪多務得,實則無所收獲
    成語出處: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你這奴才,‘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
    235

    斬釘截鐵

    成語拼音:
    zhǎn dīng jié tiě
    成語解釋:
    斬:砍斷;截:切斷。砍斷釘子切斷鐵。比喻;說話堅決果斷。
    成語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 洪州云居道膺禪師》:“師謂眾曰:‘學佛法底人,如斬釘截鐵始得。’”
    236

    捉刀人

    成語拼音:
    zhuō dāo rén
    成語解釋:
    指曹操。引申頂替人或作文的人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237

    直而不挺

    成語拼音:
    zhí ér bù tǐng
    成語解釋:
    按正直之道而行,但能有變通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蓋寬饒傳》:“夫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訕。”
    238

    壯夫不為

    成語拼音:
    zhuàng fū bù wéi
    成語解釋:
    壯夫:具有雄心壯志的人,指成年人。成年人是不的。指情輕微細小,不值得一
    成語出處:
    漢·揚雄《法言·吾子》:“或問:‘吾子少而好賦?’曰:‘然。童子雕蟲篆刻。’俄而曰:‘壯夫不為也。’”
    239

    知高識低

    成語拼音:
    zhī gāo shí dī
    成語解釋:
    知道高低大小。指懂道理,識大體,說話、有分寸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六卷:“金生是個聰明的人,在他門下,知高識低,溫和待人。”
    240

    斬盡殺絕

    成語拼音:
    zhǎn jìn shā jué
    成語解釋:
    斬:砍斷;盡、絕:完。全部殺掉;一個也不留。比喻不留余地。
    成語出處:
    元 高文秀《澠池會》第四折:“將秦國二將活挾將來了,將眾兵斬盡殺絕也。”
    * 關于做事的成語 形容做事的成語 描述做事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