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眾人的成語 (139個)

    101

    集思廣議

    成語拼音:
    jí sī guǎng yì
    成語解釋:
    謂集中智能,廣泛進行議論。
    成語出處:
    清·昭梿《嘯亭雜錄·錢南園》:“佞者既明目共視,難以挾私,賢者亦集思廣議,以濟其事。”
    102

    具瞻所歸

    成語拼音:
    jù zhān suǒ guī
    成語解釋:
    具:同“俱”,全;瞻:視;所歸:所向。為所敬慕、瞻仰
    成語出處:
    《荀瑁別傳》:“三公,具瞻所歸,不可用其非。”
    103

    恐遭物議

    成語拼音:
    kǒng zāo wù yì
    成語解釋:
    物:這里指;議:議論。擔心遭到的非議。
    成語出處:
    《梁書·謝幾卿傳》:“時左丞庚仲容亦免歸,二意志相得,并肆誕縱,或乘露車歷游郊野,既醉則執鐸挽歌,不屑物議。”
    104

    旅進旅退

    成語拼音:
    lǚ jìn lǚ tuì
    成語解釋:
    旅:共,同。與一起進退。形容跟著大家走,自己沒有什么主張。
    成語出處:
    《國語 越語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
    105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成語拼音:
    qiān jīn zhī zǐ,bù sǐ yú shì
    成語解釋:
    市:聚集的地方。指富貴家子弟犯了死罪,可以免除服刑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序》:“諺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
    106

    仁民愛物

    成語拼音:
    rén mín ài wù
    成語解釋:
    仁:仁愛,同情、愛護或幫助。愛,進而愛護萬物。舊指官吏仁愛賢能。
    成語出處:
    《孟子·盡心上》:“君子之于物也,愛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107

    時談物議

    成語拼音:
    shí tán wù yì
    成語解釋:
    時談:時的談論;物議:的非議。指的議論
    成語出處:
    唐·劉子玄《論史上帝至忠書》:“凡此不可,其流實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而時談物議焉得笑仆編次無聞者哉?”
    108

    繩一戒百

    成語拼音:
    shéng yī jiè bǎi
    成語解釋:
    繩:糾正;戒:警戒。懲罰一以警戒
    成語出處:
    元·柯丹丘《荊釵記·遣音》:“依條按法,想繩一戒百誰不怕。”
    109

    以一警百

    成語拼音:
    yǐ yī jǐng bǎi
    成語解釋:
    警:警戒;警告。懲罰一以警戒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尹翁歸傳》:“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110

    知奸亦有大羅

    成語拼音:
    zhī jiān yì yǒu dà luó
    成語解釋:
    羅:捕鳥等的網。指欲治奸邪必須布下大網。比喻治理國家要靠的力量
    成語出處: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難三》:“宋語曰:‘一雀過,羿必得之,則羿誣矣,以天下為之羅,則雀不失矣?夫知奸亦有大羅,不失其一而已矣。’”
    111

    拔叢出類

    成語拼音:
    bá cóng chū lèi
    成語解釋:
    猶言拔萃出類。指高出
    成語出處:
    《宋書 孝義傳 潘綜》:“二子微猷,彌久彌芳。拔叢出類,景行朝陽。”
    112

    拔萃出類

    成語拼音:
    bá cuì chū lèi
    成語解釋:
    同“出類拔萃”。指高出
    成語出處:
    語出《孟子 公孫丑上》:“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
    113

    拔萃出群

    成語拼音:
    bá cuì chū qún
    成語解釋:
    拔:超出。萃:原謂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指聚集在一處的或物。超出一般,在之上。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蔡邕傳》:“曾不能拔萃出群,揚芳飛文。”
    114

    拔類超群

    成語拼音:
    bá lèi chāo qún
    成語解釋:
    同“拔萃出類”。指高出
    成語出處:
    語出《孟子 公孫丑上》:“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
    115

    拔群出萃

    成語拼音:
    bá qún chū cuì
    成語解釋:
    高出。多指才能。
    成語出處:
    《晉書 夏侯湛傳》:“弱年而入公朝,蒙蔽而當顯舉,進不能拔群出萃,卻不能抗排當世。
    116

    拔群出類

    成語拼音:
    bá qún chū lèi
    成語解釋:
    指高出
    成語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必有天才,拔群出類。”
    117

    出乖露丑

    成語拼音:
    chū guāi lù chǒu
    成語解釋:
    乖:荒謬;丑:可恥。在面前丟臉出丑。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鴛鴦被》第一折:“小姐,若真個打起官司來,出乖露丑,一發不好。”
    118

    讒口嗷嗷

    成語拼音:
    chán kǒu áo áo
    成語解釋:
    讒:說別壞話;嗷嗷:七嘴八舌地誹謗。形容以讒言詆毀別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劉向傳》:“無罪無辜,讒口嗷嗷。”
    119

    超群拔萃

    成語拼音:
    chāo qún bá cuì
    成語解釋:
    超群:超出;拔:超出;拔萃:才具特出。出類拔萃,形容超越尋常,杰出
    成語出處:
    明·宋濂《靈隱大師復公文集》序:“至于歧陽有鳳,則超群拔萃,其動物中之至文者歟?”
    120

    超群拔類

    成語拼音:
    chāo qún bá lèi
    成語解釋:
    超出,在同輩中拔尖。
    成語出處:
    宋 蘇轍《臣事下三》:“幸而又有超群拔類之才,則公卿大臣又得薦之于天子,而特寵貴之。”
    * 關于眾人的成語 形容眾人的成語 描述眾人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