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以為的成語 (176個)

    101

    積習生常

    成語拼音:
    jī xí shēng cháng
    成語解釋:
    指積弊已久,習常。
    成語出處:
    晉 左思《三都賦》序:“且夫玉卮無當,雖寶非用;侈言無驗,雖麗非經,而論者莫不詆訐其研精,作者大氐舉憲章,積習生常,有自來矣。”
    102

    莫予毒也

    成語拼音:
    mò yú dú yě
    成語解釋:
    莫:沒有誰;予:我;毒:危害;也:語助詞。沒有人能危害我了。表示可所欲了。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晉侯聞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
    103

    螞蟻緣槐

    成語拼音:
    mǎ yǐ yuán huái
    成語解釋:
    緣:沿,順著。螞蟻沿著槐樹上下爬。比喻自了不起。
    成語出處:
    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傳》載:一個名叫淳于棼的人夢見自己當了大槐安國的南柯太守,一時好不威風。醒來方知是一場大夢,所謂大槐安國不過是老槐樹下的螞蟻窩。
    104

    期期不可

    成語拼音:
    qī qī yǐ wéi bù kě
    成語解釋:
    期期:口吃的樣子。堅決不同意的樣子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丞相傳》:“昌人口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105

    四海鼎沸

    成語拼音:
    sì hǎi dǐng fèi
    成語解釋:
    四海:古人中國四境有海環繞,用指全國各地;鼎沸:比喻局勢不安定,如同鼎水沸騰。形容天下大亂。
    成語出處:
    《三國志·蜀志·譙周傳》:“既非秦末鼎沸之時,實有六國并據之勢。”《晉書·祖逖傳》:“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與足下,當相避于中原耳。”
    106

    三人成虎

    成語拼音:
    sān rén chéng hǔ
    成語解釋:
    城里本沒有虎;但只要有三個人說城里有虎;聽者就信真。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傳播;就能使人信真。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
    107

    師心自是

    成語拼音:
    shī xīn zì shì
    成語解釋:
    師心:師。指固執己見,自是。
    成語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見有閉門讀書,師心自是,稠人廣座,謬誤差失者多矣。”
    108

    習非成是

    成語拼音:
    xí fēi chéng shì
    成語解釋:
    對某些錯誤事情習慣了,反本來就是對的。
    成語出處:
    西漢 揚雄《法言 學行》:“習乎習,習非之勝是,況習是之勝非乎?”
    109

    習非勝是

    成語拼音:
    xí fēi shèng shì
    成語解釋:
    習:習慣于。錯誤成了習慣,反是對的
    成語出處:
    漢·揚雄《法言·學行》:“一卷之書,必立之師,習乎習,習非之勝是,況習是之勝非乎?”
    110

    辛壬癸甲

    成語拼音:
    xīn rén guǐ jiǎ
    成語解釋:
    指一心公,置個人利益于不顧的精神。
    成語出處:
    典出《書 益稷》:“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孔傳:“[夏禹]辛日娶妻,至于甲日,復往治水,不幺害公。”
    111

    雨恨云愁

    成語拼音:
    yǔ hèn yún chóu
    成語解釋:
    ①感覺上惹人愁怨的云和雨。②喻男女間離別之情。
    成語出處:
    宋·王禹偁《點絳唇·感興》詞:“雨恨云愁,江南依舊稱佳麗。水村漁市,一縷孤煙細。”宋·柳永《曲玉管》詞:“暗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忌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云愁。”
    112

    真龍天子

    成語拼音:
    zhēn lóng tiān zǐ
    成語解釋:
    舊時認皇帝是天上的真龍下凡,因皇帝的代稱。
    成語出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她想,既然人們都說明朝的氣數完了,真龍天子已經出世,說不定這真龍天子就是李闖王。”
    113

    自命清高

    成語拼音:
    zì mìng qīng gāo
    成語解釋:
    清高(命:認)。
    成語出處: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還自命清高,反說富貴的是俗人。”
    114

    曾母投杼

    成語拼音:
    zēng mǔ tóu zhù
    成語解釋:
    指曾參的母親聽到“曾參殺人”的傳聞接連三次,便信真,投杼而走,謂流言可畏。
    成語出處:
    《戰國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夫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
    115

    白璧三獻

    成語拼音:
    bái bì sān xiàn
    成語解釋:
    楚人和氏得玉璞,兩獻楚王,兩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璧,世稱“和氏璧”。比喻不識良材或懷才不遇。
    成語出處:
    見《韓非子 和氏》。
    116

    癡兒說夢

    成語拼音:
    chī ér shuō mèng
    成語解釋:
    癡:呆,傻。原指對傻子說夢話而傻子信真。比喻憑妄想說不可靠或根本辦不到的話
    成語出處:
    宋·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向癡兒說夢,且作山人索價,頗怪鶴書遲。”
    117

    聰明反被聰明誤

    成語拼音:
    cōng míng fǎn bèi cōng míng wù
    成語解釋:
    聰明反而被聰明耽誤或妨害了。
    成語出處:
    宋 蘇軾《東坡續集 洗兒》:“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118

    癡人說夢

    成語拼音:
    chī rén shuō mèng
    成語解釋:
    癡:呆;傻。原指對傻子說夢話;傻子信真。現在比喻憑妄想說根本辦不到的荒唐話。
    成語出處:
    宋 無名氏《愛日齋叢鈔》第三卷:“蘇公肯亦效癡人說夢邪?”
    119

    床下牛斗

    成語拼音:
    chuáng xià niú dòu
    成語解釋:
    聽到床下螞蟻動,誤牛在相斗。形容體衰耳聰,極度過敏。
    成語出處:
    《晉書·殷仲堪傳》:“仲堪父嘗患耳聰,聞床下蟻動,謂之牛斗。”
    120

    丁公鑿井

    成語拼音:
    dīng gōng záo jǐng
    成語解釋:
    丁公:人名,春秋宋時丁某在自家鑿一井,從而節省一個人力,說“吾穿井得一人”,別人他從井中挖出一人。比喻語言之輾轉傳誤
    成語出處:
    漢 王充《論衡 書虛》:“俗傳言曰,丁公鑿井,得一人于井中。夫人生于人,非生于土也。”
    * 關于以為的成語 形容以為的成語 描述以為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