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比人的成語 (1118個)
-
501
卷旗息鼓
- 成語拼音:
- juǎn qí xī gǔ
- 成語解釋:
- 猶偃旗息鼓。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
- 成語出處:
- 清 孫郁《繡幃燈 公討》:“須等那不賢之婦親口道允,我等才卷旗息鼓,暫寬一時。”
-
502
紀群之交
- 成語拼音:
- jì qún zhī jiāo
- 成語解釋:
- 紀、群:人名,陳紀是陳群的父親。比喻累世之交情。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魏書·陳群傳》:“魯國孔融,高才倨傲,年在紀、群之間,先與紀友,后與群交,更為紀拜,由是顯名。”
-
503
矯情鎮物
- 成語拼音:
- jiǎo qíng zhèn wù
- 成語解釋:
- 比喻故作鎮靜,使人無法猜度。
- 成語出處:
- 《晉書 謝安傳》:“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
-
504
擊壤而歌
- 成語拼音:
- jī rǎng ér gē
- 成語解釋:
- 擊壤:古代的一種游戲。打擊土堆而唱歌。比喻太平盛世,人人豐衣足食
- 成語出處:
-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一回:“衣冠輻輳,車馬喧闐,人人擊壤而歌,處處笙簫而樂。”
-
505
加人一等
- 成語拼音:
- jiā rén yī děng
- 成語解釋:
- 加:超過。超過別人一等。比喻學問才能超過一般人。也指爭強好勝。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上》:“夫子曰:‘獻子加于人一等矣。’”
-
506
酒酸不售
- 成語拼音:
- jiǔ suān bù shòu
- 成語解釋:
- 酒已經變酸了,依然賣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攔了有學問、有賢德的人為國家效力,使國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經營無方或辦事用人不當。
- 成語出處:
- 《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宋人有酤酒者,……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問其所知,問長者楊倩,……曰:'狗猛則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而狗迎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
507
驚師動眾
- 成語拼音:
- jīng shī dòng zhòng
- 成語解釋:
- 比喻驚動很多人來做一件事。
- 成語出處: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只怕燕窩我們家里還有,與你送幾兩。每日叫丫頭們就熬了,又便宜,又不驚師動眾的。”
-
508
江山如故
- 成語拼音:
- jiāng shān rú gù
- 成語解釋:
- 故:從前。高山大河面貌依舊。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
- 成語出處:
- 明·胡文煥《泰和記·蘇子瞻泛游赤壁》:“嘆興亡,江山如故,何處覓曹郎。”
-
509
舉世無倫
- 成語拼音:
- jǔ shì wú lún
- 成語解釋:
- 舉:全,皆;舉世:全世界;倫:類,同類。整個人世間沒有比類的。形容稀有少見或無與倫比
- 成語出處:
- 唐·白居易《畫竹歌序》:“協律郎蕭悅善畫竹,舉世無倫,蕭亦甚自秘重,有終歲求其一竿一枝而不得者。”
-
510
救世主
- 成語拼音:
- jiù shì zhǔ
- 成語解釋:
- 基督徒對耶酥的稱呼。比喻挽救世界的人物
- 成語出處:
-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4章:“即刻鉆進了駕駛樓,像救世主一樣微笑著向他招招手,就坐著汽車跑得一溜煙不見了蹤影。”
-
511
集矢之的
- 成語拼音:
- jí shǐ zhī de
- 成語解釋:
- 比喻眾人所指摘的對象。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年》:“鄭成公疾,子駟請息肩于晉。公曰:‘楚君以鄭敵,親集矢于其目。”
-
512
疾霆不暇掩目
- 成語拼音:
- jí tíng bù xiá yǎn mù
- 成語解釋:
-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人來不及防備。同“疾雷不及掩耳”。
- 成語出處:
- 《淮南子 兵略訓》:“故善用兵者,見敵之虛,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擊其猶猶,陵其與與,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
513
卷土重來
- 成語拼音:
- juǎn tǔ chóng lái
- 成語解釋:
- 卷土:卷起塵土;形容人馬奔跑。比喻失敗之后重新集結力量反撲過來;或重新恢復勢力。
- 成語出處:
- 唐 杜牧《題烏江亭》詩:“勝敗兵家事不期,色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
514
驚濤駭浪
- 成語拼音:
- jīng tāo hài làng
- 成語解釋:
- 驚:驚異;濤:大波浪;駭:驚嚇。令人驚懼的大波浪。比喻險惡的環境、遭遇或艱難的考驗。
- 成語出處:
- 唐 田穎《玉山常文集 海云樓記》:“人當既靜之時,每思及前此所經履之驚濤駭浪,未嘗不惕然。”
-
515
狡兔死,良狗烹
- 成語拼音:
- jiǎo tù sǐ,liáng gǒu pēng
- 成語解釋:
- 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后被拋棄或殺掉。
- 成語出處:
- 《韓非子 內儲說左下》:“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516
狡兔死,良犬烹
- 成語拼音:
- jiǎo tù sǐ,liáng quǎn pēng
- 成語解釋:
- 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后被拋棄或殺掉。同“狡兔死,良狗烹”。
- 成語出處:
- 《東周列國志》第八三回:“吾聞‘狡兔死而良犬烹’。敵國如滅,謀臣必亡。”
-
517
聚蚊成雷
- 成語拼音:
- jù wén chéng léi
- 成語解釋:
- 許多蚊子聚集在一起飛;發出的聲音會像打雷一樣響。比喻許多人說一個人的壞話;危害甚大。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中山靖王劉勝傳》:“夫眾煦漂山,聚蚊成雷,朋黨執虎,十夫橈椎。”
-
518
涇渭分明
- 成語拼音:
- jīng wèi fēn míng
- 成語解釋:
- 古人認為;渭河水清;涇河水濁;兩水合流后;清濁依舊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區別。
- 成語出處:
- 唐 李德裕《劉公神道碑銘》:“遇物而涇渭自分,立誠而風雨如晦。”
-
519
雞鶩相爭
- 成語拼音:
- jī wù xiāng zhēng
- 成語解釋:
- 雞鶩:比喻平庸的人。舊指小人互爭名利。
- 成語出處:
- 戰國·楚·屈原《卜居》:“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
520
雞鶩爭食
- 成語拼音:
- jī wù zhēng shí
- 成語解釋:
- 雞鶩:比喻平庸的人。舊指小人互爭名利。
- 成語出處:
- 戰國·楚·屈原《卜居》:“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
* 關于人比人的成語 形容人比人的成語 描述人比人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