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人比人的成語 (1118個)

    481

    己饑己溺

    成語拼音:
    jǐ jī jǐ nì
    成語解釋:
    挨餓、落水就象自己挨餓、落水一樣。舊時形容在位者關心民疾苦。也喻對別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將解除別的痛苦為己任。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482

    精金良玉

    成語拼音:
    jīng jīn liáng yù
    成語解釋:
    品純潔或物品精美。
    成語出處:
    宋·程頤《程明道先生行狀》:“先生資稟既異,而充養有道,純粹如精金,溫潤如良玉。”
    483

    兼葭秋水

    成語拼音:
    jiān jiā qiū shuǐ
    成語解釋:
    喻思慕的。兼,同“蒹”。
    成語出處:
    《詩經·秦風·蒹葭》:“兼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在水一方。”
    484

    犄角之勢

    成語拼音:
    jī jiǎo zhī shì
    成語解釋:
    喻戰爭中互相配合、夾擊敵的態勢,或分出兵力牽制敵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32回:“公子元列營于左殿,公子商列營于朝門,相約為犄角之勢。”
    485

    撅坑撅塹

    成語拼音:
    jué kēng jué qiàn
    成語解釋:
    撅:挖。掘深坑。喻設計害
    成語出處:
    元 曾瑞《斗鵪鶉 風情》:“掄的柄銅揪分外里險,撅坑撅塹。”
    486

    疾雷不及塞耳

    成語拼音:
    jí léi bù jí sāi ěr
    成語解釋:
    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來不及防備。同“疾雷不及掩耳”。
    成語出處:
    《淮南子 兵略訓》:“故善用兵者,見敵之虛,乘而勿假也,追而勿舍也,迫而勿去也,擊其猶猶,陵其與與,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暇掩目。”
    487

    疾雷不及掩耳

    成語拼音:
    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
    成語解釋:
    突然響起雷聲,使來不及掩耳。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來不及防備。
    成語出處:
    《六韜 軍勢》:“善者從而不擇,巧者一決而不猶豫,故疾雷不及掩耳,卒電不及瞬目。”
    488

    疾雷不暇掩耳

    成語拼音:
    jí léi bù xiá yǎn ěr
    成語解釋:
    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使來不及防備。同“疾雷不及掩耳”。
    成語出處:
    晉 傅玄《傅子 闕題》:“我欲戰而彼不欲戰者,我鼓而進之若山崩河溢,當其沖者摧,值其鋒者破,所謂疾雷不暇掩耳,則又誰御之。”
    489

    江郎才盡

    成語拼音:
    jiāng láng cái jìn
    成語解釋:
    江郎:南朝梁文江淹;少有文名;晚歲文思衰;才:才華;盡:完。江淹的文思已經衰竭。后的文思枯竭或才氣用完了。
    成語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91回:“如今弄了這個,還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鬧的真是江郎才盡了。”
    490

    絕倫超群

    成語拼音:
    jué lún chāo qún
    成語解釋:
    倫:類;絕倫:特異,超過同輩。超出眾,沒有可以相
    成語出處: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第三卷:“因思天下之大,仁兆之眾,安能必其無絕倫超群之。”
    491

    蛟龍得水

    成語拼音:
    jiāo lóng dé shuǐ
    成語解釋:
    蛟:古代傳說中的無角龍。傳說蛟龍得水就能興云作霧;飛騰上天。喻英雄物得到了施展才華的機會。
    成語出處:
    管仲《管子 形勢》:“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載也。”
    492

    絕倫逸群

    成語拼音:
    jué lún yì qún
    成語解釋:
    倫:類;逸:超過。超出眾,沒有可以相的。
    成語出處:
    明 朱之渝《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況賢弟未嘗晤接,而才識絕倫逸群,筆則筆,削則削,雖有知我,寧無罪之者哉?”
    493

    圈牢養物

    成語拼音:
    juàn láo yǎng wù
    成語解釋:
    圈牢:養牛馬的地方。飼養在圈中的牲畜。喻任驅使,毫無自由的
    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此徒圈牢之養物,非臣之所志也。”
    494

    解民倒懸

    成語拼音:
    jiě mín dào xuán
    成語解釋:
    喻把受苦難的民解救出來。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
    495

    雞鳴狗吠

    成語拼音:
    jī míng gǒu fèi
    成語解釋:
    雞啼狗叫彼此都聽得到。喻聚居在一處的口稠密。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公孫丑上》:“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
    496

    將門虎子

    成語拼音:
    jiàng mén hǔ zǐ
    成語解釋:
    將門:世代為將的家。喻父輩有才能,子孫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門庭。
    成語出處:
    三月夫《吳三貴·異象少年》:“將門虎子!這孩子面相極佳,將來說不定會是國之棟梁啊!”
    497

    教猱升木

    成語拼音:
    jiāo náo shēng mù
    成語解釋:
    教猴子爬樹。喻指使壞干壞事。
    成語出處:
    《詩經 小雅 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498

    雞犬皆仙

    成語拼音:
    jī quǎn jiē xiān
    成語解釋:
    傳說漢朝淮南王劉安修煉成仙后,把剩下的藥撒在院子里,雞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喻一個做了官,和他有關的也跟著得勢。
    成語出處:
    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并聞,當時并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499

    雞犬升天

    成語拼音:
    jī quǎn shēng tiān
    成語解釋:
    喻一個做了大官;和他有關的也跟著得勢。
    成語出處:
    東漢 王充《論衡 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并聞,當時并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500

    涇清渭濁

    成語拼音:
    jīng qīng wèi zhuó
    成語解釋:
    涇水清,渭水濁。品的高下和事物的好壞,顯而易見。
    成語出處:
    《詩經 邶風 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孔穎達疏:“言涇水以有謂水清,故見涇水濁。”
    * 關于人比人的成語 形容人比人的成語 描述人比人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