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人比人的成語 (1118個)

    181

    筆下生花

    成語拼音:
    bǐ xià shēng huā
    成語解釋:
    喻文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成語出處:
    《花城》1980年第7期:“你們這些筆下生花的文墨客,調查只不過是為現成觀點抓例子罷了。”
    182

    不飲盜泉

    成語拼音:
    bù yǐn dào quán
    成語解釋:
    喻為廉潔。
    成語出處:
    《尸子》:“(孔子)過于盜泉,渴矣而不飲,惡其名也。”
    183

    畢雨箕風

    成語拼音:
    bì yǔ jī fēng
    成語解釋:
    原指民性如星,星好風雨,喻庶民喜好主的恩澤。后為頌揚統治者普施仁政之詞。
    成語出處:
    《書 洪范》:“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孔傳:“箕星好風,畢星好雨,亦民所好。”
    184

    白云青舍

    成語拼音:
    bái yún qīng shè
    成語解釋:
    喻在異鄉思念親
    成語出處:
    185

    鮑魚之肆

    成語拼音:
    bào yú zhī sì
    成語解釋:
    賣咸魚的店。喻壞成堆的地方。
    成語出處: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慕賢》:“與善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
    186

    百足不僵

    成語拼音:
    bǎi zú bù jiāng
    成語解釋:
    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一時不易垮臺。
    成語出處:
    章炳麟《政聞社社員大會破壞狀》:“即觀今日緬甸,已并于英,而本邦土司,以彈丸黑子之地,猶足自保,非自為首、百足不僵之勢耶!”
    187

    拔諸水火,登于衽席

    成語拼音:
    bá zhū shuǐ huǒ,dēng yú rèn xí
    成語解釋:
    拔:拉出;諸:同“之于”;登:加上;衽席:床席。把從水火中拉出來放到床上。喻解救危難中的
    成語出處:
    明·宋濂《閱江樓記》:“此朕拔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
    188

    百足之蟲,至斷不蹶

    成語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ué
    成語解釋:
    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一時不易垮臺。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成語出處:
    《文選 曹冏〈六代論〉》:“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李善注引《魯連子》:“百足之蟲,至斷不蹶者,持之者眾也。”
    189

    百足之蟲,至斷不僵

    成語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iāng
    成語解釋:
    百足:蟲名,馬陸,多足蟲;僵:倒。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一時不易垮臺
    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冏《六代論》:“百足之蟲,至死不僵,以扶之者眾也。”
    190

    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成語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duàn ér bù jué
    成語解釋:
    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一時不易垮臺。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成語出處:
    唐 馬總《意林》卷一:“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191

    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成語拼音: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sǐ bù jiāng
    成語解釋:
    百足:蟲名,軀干計二十節,切斷后仍能蠕動。僵:肢體僵硬不能活動。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一時不易垮臺。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曹冏《六代論》:“故語曰:‘百足之蟲,至死不僵’,以扶之者眾也。此言雖小,可以譬大。”
    192

    長安居大不易

    成語拼音:
    cháng ān jū dà bù yì
    成語解釋:
    本為唐代詩顧況以白居易的名字開玩笑。后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維持。
    成語出處:
    唐·張固《幽閑鼓吹》:“白尚書應舉,初至京,以詩謁著作顧況,顧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
    193

    臭不可當

    成語拼音:
    chòu bù kě dāng
    成語解釋:
    當:承受。臭得使受不了。名聲極壞。
    成語出處:
    唐 柳宗元《東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雜糞壤嶢蚘而實之,臭不可當也。”
    194

    臭不可聞

    成語拼音:
    chòu bù kě wén
    成語解釋:
    臭得使受不了。名聲極壞。
    成語出處:
    唐·柳宗元《東海若》:“刳而振其犀以嬉,取海水雜糞壤蟯 而實之,臭不可當也。”
    195

    秤不離砣

    成語拼音:
    chèng bù lí tuó
    成語解釋:
    喻事物有連帶關系。也形容兩關系親密,經常不離開。
    成語出處:
    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 什物》:“《合縱記》劇:自古道:‘公不離婆,秤不離砣。’《夢筆生花弦索樂府》:‘水不離波,秤不離砣。’”
    196

    吃閉門羹

    成語拼音:
    chī bì mén gēng
    成語解釋:
    羹:流汁食品。喻串門時,主不在家,被拒絕進門或受其他冷遇
    成語出處:
    劉斯奮《白門柳·夕陽芳草》第11章:“哈哈,學生還愁著吃閉門羹哩!”
    197

    寸草不留

    成語拼音:
    cùn cǎo bù liú
    成語解釋:
    寸草:小草。①一根小草也不給留下。②亦喻把斬盡殺絕或把各種東西破壞殆盡;什么也不留下。③喻把頭發剃得精光。④形容遭到天災禍后破壞得十分嚴重的景象。
    成語出處:
    宋 樓鑰《攻媿集 英老真贊》:“大地一變,直教寸草不留。”
    198

    楚材晉用

    成語拼音:
    chǔ cái jìn yòng
    成語解釋:
    楚國的才為晉國所用。喻本國的才外流到別的國家工作。
    成語出處:
    左丘明《左傳 襄公二十六年》:“晉卿不如楚,其大夫則賢,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199

    唱籌量沙

    成語拼音:
    chàng chóu liáng shā
    成語解釋:
    把沙當做米,計量時高呼數字。喻以假象安定軍心,迷惑敵
    成語出處:
    《南史 檀道濟傳》:“道濟夜唱籌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軍謂資糧有余,故不復追。”
    200

    蠢蠢思動

    成語拼音:
    chǔn chǔn sī dòng
    成語解釋:
    蠢蠢:爬蟲蠕動的樣子。喻敵策劃進攻或壞準備搗亂破壞
    成語出處:
    沙汀《困獸記》:“而這個念頭,近來正又蠢蠢思動的激蕩著他,叫他得不到安靜。”
    * 關于人比人的成語 形容人比人的成語 描述人比人的成語。
    chengrenyouxi